你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2020-08-22 搗蛋鬼皮皮魯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現在,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每個周末的清晨,我都會去小區後面的一顆大榕樹下晨讀。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幫他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

打掃完了,母子倆還會一起歇一歇,說說話。溫情的畫面令人感動。

同是環衛工的子女,為什麼這個小男孩這麼體恤母親,那個年輕女子卻成了「白眼狼」?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要求孩子勤苦儉約,不是說要像祥林嫂一樣,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嘮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幹,還不是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還有臉嗎?」這麼做,當然會把貧窮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揮之不去。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我認識一個母親,雖然家裡很窮,但總是穿著乾淨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她的臉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情緒,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而她的父親也是那麼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開開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著粗茶淡飯。

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成寒酸、刻薄、拘謹的習氣,相反還能直面現實,錘鍊內心,進入曾國藩所說的「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裡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相關焦點

  • 情感 | 你真的愛孩子嗎? | 何光燕
    說到愛孩子,天下的父母可能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我愛孩子!」可你真的愛孩子嗎? 作為家長你真的愛孩子嗎?你是否真正蹲下來與孩子說說心裡話?是否傾聽過他們真實的想法?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家長,孩子是父母優缺點的組合。 現在生活壓力大,有的家長也真做不到與孩子好好說上幾句話。有時候並不是孩子真地犯下了什麼大錯,而是恰巧父母把心中的不快完全在孩子這兒發洩開來。
  • 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你真的做到了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孩子的教育更加受到了廣大家長的重視,但請別讓您的重視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的攀比,於是逼著孩子參與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強制性學習,只是為了您的孩子比別人優秀,這樣真的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嗎?
  • 你真的「會」愛你的孩子嗎?
    愛自己的孩子,且毫無保留的去愛自己的孩子,相信每個父母都是這樣的。而且不僅僅是愛,簡直就是傾注全部的愛在孩子身上。但是很多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愛是相互的,在你給孩子愛的同時,孩子感受到了嗎?他是否也學會了愛?學會了怎樣去愛?
  • 你愛自己的孩子嗎?
    所有的家長會說我當然愛自己的孩子,我給他吃好穿好,請最好的家教,我能不愛孩子嗎?看了最近正在熱播的一部新劇——以家人之名後,頗有感受,你真的懂孩子愛孩子嗎?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你真的為孩子好嗎媽媽請您相信我我可以的如果愛孩子請你告訴他:孩子我愛你
  • 你,真的愛孩子嗎?
    你不是我的附屬品。你可以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我不會因此而悲傷或是氣憤,因為我知道你只是你,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是一個非常愛孩子的家長,什麼叫非常愛呢?就是事事關心,樣樣俱全的那種,於是自己很難理解不要孩子,或是虐待孩子的家長,孩子那麼可愛,怎麼可以這樣呢?
  • 你愛孩子,但你的愛傳遞得到位嗎?
    有人專門在歐美國家進行調查,問有孩子的家長:你覺得你把愛傳遞給孩子了嗎?最終的結果是80%。同時也對孩子做了調查:你感覺到家長的愛了嗎?結果是20%左右,這個差距其實挺大的。這就意味著:家長本意是要傳遞愛給孩子,但是沒有充分做好。下邊我舉幾個例子,聽完大家就會知道,幼兒時期出現的很多行為問題,是因為孩子需要更多的愛。
  • 你「會愛」孩子嗎?
    「我怎麼會不愛我的孩子、沒有人比我更愛我的孩子、我會為我的孩子付出一切」等等。可你真的「會愛」孩子嗎?這一切看似在正常不過了,父母極力滿足著孩子的各種需求,各種各樣的玩具應有盡有,這還不愛孩子嗎?但父母卻給了孩子一個不快樂的童年!
  • 愛的溫度——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嗎?
    這個孩子反常的舉動後面,她的內心到底經歷了什麼呢?這正是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1、女孩的經歷慢慢接觸了解到這個孩子的成長,真的很心疼她。她的父母都出生在偏遠農村,文化程度很低,在城市的底層謀生,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力管孩子。
  • 你真的讀懂孩子的夢想了嗎
    相信這句話是所有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而如何實現呢?我們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關於愛和獨立2020年的春節我們一起迎來了這場戰「疫」,因為工作原因,每天會協助社區做疫情防控工作,沒有很多的時候陪伴孩子的線上課堂。在開始的前兩天,我會陪她一起,然後告訴她需要這個小探索家自己好好探索和研究如何上課和交作業。
  • 你真的了解孩子嗎?這些你做到了嗎?
    你有多了解孩子?這個問題,如果換成以前的我來回答,我一定會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我兒子,我不了解誰了解?」第二評價就是懶散,不愛學習,也從不主動幫人做家務,只愛看動畫片和發呆。第三評價就是馬虎,做作業從不檢查,考試也常常因為馬虎丟分,怎麼說教都不管用。......
  • 你會愛你的孩子嗎?
    恨不得把我們的命給孩子。」這就是愛嗎?這種愛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嗎? 藥家鑫是西安音樂學院大三的學生。在撞傷一個女大學生後,下車連戳8刀,致人死亡,並肇事逃逸。  藥家鑫家境殷實,在朋友眼中是個柔順卻又倔強的年輕人。
  • 你真的懂你的孩子嗎?
    把焦點擺在享受生活,感恩以及造物主的愛之上,這些都會消除我們負面的情緒,因而容許你擁有更多的生命力,更多的活力,並因此而更關心別人,更有耐心以及更能接納人。我們必須活在當下,當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你一旦不再以未擁有的一切為重心,就會開始真正的體驗當下。
  • 兒童心理學:作為家長,你真的有「看到」你的孩子嗎?
    家長朋友們請在你的腦海中想這樣的場景,當你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回首往事,他的配偶、朋友在和他交談時問:「你的父母是否真的在乎過你的真實想法?」也許她會在說:「我媽媽她並不完美,但我知道她愛我,就像我愛她一樣。」或者,「我爸爸真的很理解我,他總是支持我,即使我做錯了什麼,他也很寬容。」你的孩子會說這樣的話嗎?還是她會這樣說:「我的父母總是希望我做什麼,希望我成為他們眼中好孩子的樣子。」
  • 可是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很想教育好孩子嗎?
    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做出改變。晚上好,家長[玫瑰]想想你多久沒有好好享受生活了,因為孩子的教育,你變得暴躁,難過。漸漸的不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內視自己的心了。這些年,你真的辛苦了[擁抱]你覺得教育孩子真的很難,沒有方向和方法。你很想教育好孩子,你付出了時間和金錢,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 你在孩子心中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老師通過沙盤和繪畫,讓孩子擺出自己心中的家和家人的形象。老師問我們:「你知道你在孩子心中是什麼嗎?」然寶將自己畫成了小豬也讓我很驚訝,因為她一向是愛漂亮的。看了孩子的畫,再和孩子溝通,我才知道,原來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真的和我們自己想的不一樣!疫情期間然寶缺乏運動,又正好在發育期,所以長胖了。
  • 生了二寶,你對兩個孩子的愛是一樣的嗎
    不會有任何差別的;我們就怕大寶多想,還專門對他關注多一些;絕對是一視同仁,該有的都有了……二胎家庭孩子的痛:忍讓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真的是這樣的嗎《少年說》裡一個十歲的女孩跟爸爸媽媽說:自從有了弟弟你們都不愛我了。連唯一的雞腿你們也是給了弟弟。爸爸媽媽在臺下一直解釋說「 弟弟還小在長身體,雞腿以外的所有肉我們不都夾給你了嗎?這點事你怎麼還糾結呢!」在爸爸媽媽心裡,弟弟還小要長身體,所以姐姐理所當然要把雞腿讓給弟弟。可是在姐姐心裡,唯一的雞腿是爸爸媽媽的最愛,他們給了誰就是最愛誰。難道爸爸媽媽不知道我也要長身體嗎?為什麼總是讓我讓著弟弟呢?
  • 你是真的愛孩子嗎?90%家長不知道的這件事
    你是真的對孩子好嗎?近日一個博主發的文登上了熱搜: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教育現象:「我罵你是因為你太粗心啊!」「你能幹什麼?你幹什麼也不行!」去評論底下走一遭就可以看到好多被父母壓迫長大的孩子和成年人。
  • 男人讓你為了家庭放棄工作,他是真的愛你嗎
    我曾經問過周圍很多朋友,婚後會為了家庭而放棄工作嗎?有的說不會,感覺女人還是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有經濟來源才會有安全感,也有的說,男主外,女主內,婚後在家裡相夫教子也挺好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路,也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冷暖自知,那麼若是明明你很愛自己的工作,男人要求你為了家庭放棄工作,你就要想想,這個男人是真的愛你嗎?真正愛你的男人他會尊重你的選擇,你工作也好,在家裡也好,他都會支持你。2.
  • 你的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中國家長會盡力提供所有的條件讓孩子成長,以為這就是表達愛,卻缺少言語與肢體的情感傳遞。這種毫不親密的親子相處模式,雖然是爸爸媽媽愛的默認模式,但其實不一定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心裡的愛。不得不說主持人是深諳兒童心理和善於觀察細節的高手,他在「睡前採訪」環節中,問陽陽:「寶貝,你愛爸爸嗎?」陽陽不假思索地說:「愛!」
  • 父母溺愛孩子真的是出於「愛」嗎?
    「愛」父母可能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孩子,想要給他們最好的,但是再深入地想一下,當愛變成溺愛時,真的還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嗎?父母應當自省,自己對孩子做出的寵愛行為是否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到被愛,孩子又是否需要這樣的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