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方法探討
——基於2015年小普查思考
胡 英 李 睿
內容摘要:中國在2015年小普查結束了傳統紙質問卷調查方式,在數據採集手段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調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調查員利用手持終端設備(簡稱PDA)入戶登記;二是住戶通過網際網路自主填報網絡調查表。這兩種調查方法是普查方法的一種全新嘗試。本文通過分析總結2015年PDA入戶登記和網際網路填報方法應用的特點經驗,為2020年人口普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數據採集的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口普查;數據採集方法;PDA入戶登記;網際網路填報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794(2017)07-0051-04
DOI: 10.13778/j.cnki.11-3705/c.2017.07.010
一、2015年小普查的數據採集方法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16年年末人口已達到13.83億。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中國每10年(逢0)開展一次人口普查,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逢5)開展1%人口抽樣調查(簡稱小普查)。改革開放以來,從1982—2015年,中國進行了4次人口普查和4次小普查,前7次都是調查員入戶登記採用紙質調查表。
2015年小普查數據採集方法採取兩種方式。一是調查員手持PDA入戶登記。在入戶登記時調查員根據申報人的回答在PDA中填寫電子調查表,填報完成後由申報人進行電子籤字確認,調查員核實無誤後將這些信息直接上傳到國家統計局數據平臺。一個調查小區平均戶數為80戶,要求調查員在15天內完成。二是網際網路填報方式。調查員上門摸底時確認調查小區內願意進行網際網路填報的受訪戶,在登記開始後,網際網路在線調查表將由受訪戶根據網絡密碼,在7天內填報完成,並上傳數據平臺,如超過7天未填報,再由調查員使用PDA上門進行補報(見圖1)。
圖1 2015年小普查調查員工作流程圖
按照調查方案的規定,採用哪一種數據採集方式是由住戶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行選擇的。調查員入戶摸底時,會向住戶發放《致調查戶的一封信》,詳細介紹兩種數據採集方式。對選擇網際網路調查的住戶,調查員需要向住戶告知網絡填報的用戶名和密碼,以及填報注意事項。網絡填報的用戶名和初始密碼相同,是該住戶的18位戶編碼。18位戶編碼由6位省地縣碼、3位鄉鎮街道碼、3位村居委會碼、3位調查小區碼和3位小區內戶碼組成,能夠反映每個住戶的地址信息,是識別住戶的唯一編碼。住戶使用戶編碼在線填報調查表,國家數據平臺可以準確分辨和定位任何一個住戶;同時,住戶通過修改登陸的初始密碼,也可以保護申報信息的安全。
2015年小普查登記的樣本量為2453萬人,登記戶數為721萬戶,其中PDA 登記戶數719萬戶,使用了PDA數量約10萬臺,網際網路填報2.3萬戶。從調查時點2015年11月1日零時開始電子數據上報的情況看,調查登記期間國家數據平臺運行正常,順利接收了PDA端和網際網路端採集的基礎數據。數據上報呈現前緩後快的特點,上報進度從0~50%用時9天,而從50%~90%僅用時4天。截止到11月15日,上報進度達到了99.84%,在數據上報環節,實現了調查的預期目標。
二、2015年小普查數據採集方法比較
1. PDA入戶登記的特點。
2015年小普查中,PDA入戶登記同傳統填寫紙質調查表相比(見表1),體現了以下特點:一是節省了調查成本。小普查從傳統的紙介質改變為電子介質,省掉了紙質調查表的印刷、分發運輸、審核、錄入、密封儲存的環節。二是減輕了普查員攜帶調查表入戶和核查調查表質量的負擔。PDA調查問卷設計了詳細的項目間的邏輯審核關係,即錄、即審、即改,提高了效率。三是可隨時掌握調查進度,實時監控。網絡平臺上可查到調查員用PDA登記的戶數和人數等基本信息。四是數據傳輸避免了再生性的差錯,提高了數據的保密性和準確性。過去普查中數據處理所用的模式是「統一組織,光電錄入,分級處理」。PDA入戶登記,調查數據一次性錄入直接傳送到國家數據平臺,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數據審核工作量。同時PDA調查數據提交後,不能修改數據,避免了人為修改。從這次調查的數據審核工作看,上報到國家平臺的數據僅有極少量強制性邏輯審核錯誤,這一階段只需完成確認性審核修改和職業編碼工作,大幅減少了數據審核淨化的工作量,為儘早開展數據評估和發布公報奠定了基礎。
儘管使用PDA填報和網際網路填報與紙質調查表相比優勢明顯,能夠便捷、快速實現調查數據採集、報送、處理一體化管理,但在小普查中也反映了一些問題。
一是選聘「兩員」(調查員、指導員)難。PDA調查對「兩員」素質要求高。不僅要求調查員工作責任心強,有入戶調查經驗,熟悉調查小區環境,還要能夠熟練操作PDA等電子設備。首先是「找人難」,在社區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青壯年,大多是上班族或在外打工,很難有時間從事調查工作,「兩員」工作報酬較低,也缺少吸引力;還有「專心難」,社區、村(居)委會熟悉當地情況的文書、會計,還有鄉鎮、街道辦事處統計站工作人員,往往肩負多項工作,只是兼職從事調查工作,不能集中精力,調查工作很難做細。
二是PDA培訓效果難到位。調查人員現場工作能力參差不齊,熟悉PDA調查操作程序需要較長時間,而小普查培訓時間較緊,對程序的推送、下載、註冊、安裝、登錄、錄入、修改、保存、上傳、備份、軟體更新等操作以及實地演練的時間較短,調查員在培訓後摸索體會的時間短,而普查是10年一次非經常性調查,調查員存在臨時思想,對熟練掌握PDA下功夫相對較少,由於缺乏熟練度,有的調查員用PDA調查所花費的時間更長。例如個別調查員使用PDA完成一戶3口之家的登記,大約需要20~30分鐘,比使用紙質調查表還多用10分鐘。特別是年紀偏大的普查員,使用PDA更困難。
三是PDA維護難。電子設備更新快,壽命較短,易損壞,且維修費用高。小普查中採用的多是其他調查使用過的PDA、設備舊,不同程度存在待機時間短、充電困難、反應遲鈍,影響調查進度。
四是PDA網絡平臺不穩定,對設備的環境要求較高。調查員在使用PDA調查過程中,上傳數據存在丟包、信息不完整等問題,影響了調查工作進度和數據的安全性。從2015年小普查現場調查情況看,由於對使用PDA採集數據設備環境穩定性和安全感的懷疑,一些地區為了防止PDA調查丟失數據,在入戶登記調查時還是採用先填寫紙質表、最後再集中錄入到PDA的方式。這樣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成本,還會產生再生性誤差。
2.網際網路填報方法的特點。
網際網路填報方法除了上述手持PDA入戶登記的4個優點外,還解決了調查員入戶難和保護被訪問者的隱私的問題,這是PDA入戶登記和傳統的填寫紙質調查表難以解決的。由於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的保護,不願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信息,拒絕配合調查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住戶選擇網絡填報,並在網上能按時填報,調查員人數和工作量會大大減少。網際網路填報方法解決了「上門難」問題,還能打消被調查戶的顧慮,保護個人隱私。而PDA登記,調查員可能需要多次入戶才能與被調查戶見面。同時,在現場調查時,PDA使用中出現的故障、丟失數據等拖延了調查時間,容易使被調查戶失去耐心。
2015年小普查網際網路填報方式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填報質量受到質疑。小普查調查表戶記錄12項,人口記錄32項,內容多、邏輯性強,涉及到人口婚姻,生育、死亡、流動、戶籍登記現住地,原住地,受教育程度,就業、失業,職業行業,社會保障和住房條件。填報者沒有像調查員那樣受過專門培訓,對調查表部分指標難以理解,在填報過程中遇到疑難點,僅憑個人理解填寫,出現了填報錯誤,加大後期審核的工作量。
二是受城鄉差異、教育程度、年齡差別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調查對象中相當部分老人及外來務工人員等缺乏網絡填報的能力,也使本次調查網際網路填報方式的推廣受到很大的制約。
三是調查戶自行上網填報意願不強烈。儘管在調查摸底時,由於不希望調查員入戶,自行選擇願意網際網路填報,但在填報中遇見困難或者其他事務耽擱,最後還是放棄或者忘記填報,調查員還需上門持PDA進行補報,延誤了調查進度。
四是網絡填報環境受到局限,網絡填報的用戶界面不完善。由於網絡填報對計算機硬體、軟體系統有一定的要求,調查涉及到住戶必須用電腦上網填報,而現在大多數人在家是採用手機上網。
表1 數據採集方法的比較
特點
紙質調查表
PDA入戶登記
網際網路自填
調查成本
×
×
√
調查時間
√
√
-
問卷難度
√
√
×
回答率
√
√
-
數據質量
√
√
-
入戶難
×
×
√
保護住戶隱私
-
-
√
兩員選調難度
×
×
√
調查適應人群
√
√
-
「注」表1中優良√、一般 -、較差×。
三、2020年普查數據採集方法思考
1. 普查應用多模式的數據採集方法。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統計,截至2014年,全球已有214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2010年人口普查,覆蓋人口達到64億人,佔全球人口的93%。在2010年普查中,一些新技術獲得了更多地應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手持電子設備、網際網路調查、智慧型手機和其他行動裝置和電話調查等。在2010年人口和住房普查中,有30多個國家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普查,其中:加拿大54%、葡萄牙50%、韓國47.9%、紐西蘭35%、澳大利亞33%、義大利33%、英國15% 的人通過網際網路普查。對於2020年的人口普查,聯合國統計司已發布《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則與建議》(第三版),用於指導世界各國開展2020年人口普查。主要有3種方法:一是基於全面行政登記的普查;二是採用抽樣調查、行政登記、普查表相結合的方法;三是仍採用傳統的普查登記方式,但應用多模式的數據採集方法,包括網際網路和手持設備採集技術。
目前中國人口普查遇到的關鍵問題是調查員難聘和入戶難的問題。網際網路填報在這兩方面具有優勢,是PDA入戶登記和填寫紙質調查表方法不可比擬的。網際網路填報不僅在減少調查成本和數據傳輸高效便捷方面具有PDA登記方法的同等優勢,而且能解決調查員選聘難和入戶難的問題,是調查方法本質的改變。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技術發展和網絡應用的不斷普及,中國人口素質及普查意識的提高,網際網路填報在問卷難度、回答率、數據質量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都將不斷改進和完善。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1.7%,半數中國人已接入網際網路。當前在全社會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的形勢下,網際網路填報方法優勢突出,普查採用網際網路或手機填報的模式將是一種發展趨勢。我們認為,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採集方法應加大網際網路填報的比例。
2. 改進完善網際網路填報方法。
我國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結束了傳統紙質問卷調查方式,在數據採集手段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在軟體使用方面,儘管還有一些方面尚需完善,但PDA和網際網路數據採集程序總體上運行穩定、易於操作,確保住戶基礎數據成功採集,實現入戶調查與數據採集錄入的同步進行,有效提供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再生性差錯的產生。此外,在降低調查成本、實時掌握調查進度、保護住戶隱私等方面,電子採集方式尤其是網際網路調查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中國在2015小普查中採用網際網路填報,全國儘管僅有2.3萬戶,比例為3.2‰,但在有的省網際網路填報取得了良好效果,網際網路填報的戶數比例達到4.11%,有的市達到13.1%。這些為2020普查開展網際網路填報的可操作性分析提供了依據。
通過分析2015小普查中2.3萬戶網際網路填報數據的質量,結合學習國內外使用網際網路填報的經驗和數據評估方法,2020年人口普查可進一步改進網際網路填報的方法。
一是提高網際網路填報人比例。要加大網際網路填報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宣傳讓被調查人及時了解政府採取的新手段,讓用戶了解網際網路填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特別是對年輕人居住較多的地區以及較新的住宅區開展宣傳。年輕人更喜歡網際網路填報,較新的住宅區生活網絡設施齊全,便於網際網路填報。創造條件使民眾適應網絡填報,強化填報責任意識。同時對參加網際網路填報的調查者給予鼓勵,例如給予參加網絡填報的家庭一些獎勵,鼓勵被調查者的參與。
二是在普查表項目設計更適合被調查戶網絡自填。簡化操作流程及調查內容,創新網絡填報手段。簡化登陸用戶名及密碼,例如,2015年小普查鑑於18位密碼過長,較難填寫,在下次普查可以採取技術手段將密碼壓縮至9~10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在心理降低受訪戶填報的難度感。為保證填報質量,在社區內配備調查員或者指導員進行幫助指導,以便受訪戶填報出現問題時可及時聯繫。
三是健全優質的網絡環境和網絡平臺,創建靈活多樣的網際網路填報方式。如利用通信網絡平臺,智慧型手機填報,更方便、更快捷,增強調查對象參與調查的意願。在各居(村)委、社區活動中心設立網絡調查登記站,家裡不具備網絡填報條件的調查戶可到調查登記站進行填報,在社區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可到調查登記站登記,登記站工作人員將給予指導和幫助。
四是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填報數據質量控制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口行政記錄信息作為輔助變量,評估網際網路填報數據質量。
五是加強普查前的試點。網際網路填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加強普查前的試點,使網際網路填報在2020年普查能較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 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方案. 2015.
[2]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調查員手冊[M].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
[3] 聯合國統計司. 聯合國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則與建議[M]. 3版.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5.
[4]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 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技術業務總結[M].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7.
作者簡介:
胡英,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巡視員。
李睿,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普查處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