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雲遊戲缺位,手遊端遊「雲端化」,版權糾紛浮出水面
遊戲盜版,已經不是新鮮事。不過隨著5G雲遊戲的發展,遊戲盜版出現新形態——「雲盜版」。
近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結「全國首例涉5G雲遊戲侵權案」。雲遊戲平臺把目前市面上的熱門遊戲搬到自己雲遊戲平臺的伺服器,提供給玩家,並以此獲利。
5G、雲計算等技術加持下的「雲遊戲」,免下載、免安裝、免配置,即玩即走。雲遊戲潛在的價值,不僅給玩家帶來無限想像,也讓各大公司紛紛入局搶奪市場。
現階段,原生雲遊戲缺位,雲遊戲平臺大都集中於把現有的端遊、手遊「雲端化」。而雲遊戲平臺忽視內容授權,直接引發與遊戲廠商之間的版權糾紛。
雲遊戲平臺如何獲取大量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手握內容的遊戲廠商選擇何種形式與雲遊戲服務平臺展開競爭合作,成為國內外雲遊戲發展的突出問題。
首例5G雲遊戲侵權案
8月12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結「全國首例涉5G雲遊戲侵權案」。
廣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授權,在其運營的「點雲菜雞」網站和「菜雞」雲遊戲平臺(包括windows版、安卓端、iOS端)上提供騰訊享有著作權的五款遊戲,《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逆戰》《英雄聯盟》《QQ飛車》。
法院判決立即停止侵權,即立即停止在其運營的雲遊戲平臺提供涉案遊戲,刪除與涉案遊戲有關的用戶數據,並賠償被告經濟損失共計258萬元。
雲遊戲著作權侵權,這並非孤例。今年4月16日,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發出國內首份「雲遊戲」訴中禁令,裁定被申請人某雲公司立即刪除涉案雲平臺內《英雄聯盟》遊戲的全部內容,並停止藉助《英雄聯盟》遊戲宣傳、推廣、介紹案涉雲平臺。
判決、禁令,道出了目前雲遊戲平臺與遊戲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
雲遊戲平臺為拉新獲客,把市面上的成熟、熱門遊戲直接搬到自己平臺,並利用遊戲知名度宣傳推廣平臺,一是為了吸引用戶流量,二是商業獲利。
遊戲廠商面對這種「雲盜版」的行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遂與雲遊戲平臺對簿公堂,討要說法。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首例雲遊戲侵權案時認為,雲遊戲傳播是否構成信息網絡傳播侵權,應當符合通過信息網絡提供作品和公眾獲得作品的交互性兩個核心構成要件。
雲遊戲作為5G雲計算為基礎的新型遊戲方式,本身需要在雲端伺服器上運行,同時通過5G技術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或指令壓縮後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本質上為交互性的在線視頻流,當作品被置於雲伺服器以通過不同終端的雲遊戲平臺可供用戶點擊、瀏覽、運行時,作品提供者構成對權利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害。
在首例「雲遊戲」訴中禁令案中,廣互法院也認為,某雲公司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在「某惠雲電腦」雲平臺界面向遊戲用戶展示《英雄聯盟》遊戲的相關美術作品,並通過雲平臺提供《英雄聯盟》遊戲,使任何遊戲用戶均能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發出操作指令獲取相應的遊戲動態畫面,符合信息網絡傳播行為的特點,涉嫌侵犯《英雄聯盟》遊戲相關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此外,法院認為,點雲公司限制涉案兩款遊戲外部連結跳轉功能,顯然會對騰訊平臺普遍使用的遊戲運營模式和盈利方式造成幹擾和影響,已妨礙、破壞了二原告合法提供的涉案遊戲正常運行,構成不正當競爭。
遊戲平臺新貴
縱觀視頻、音樂、短視頻等數字內容垂直領域發展,「內容為王」一直是鐵律。雲遊戲行業也不例外。
目前雲遊戲平臺的內容來源,還得有賴於已有的手遊或端遊。遊戲數量、遊戲質量,成為雲遊戲平臺現階段拉新獲客的關鍵影響因素。
(目前部分雲遊戲平臺上線遊戲情況)
從已上線雲遊戲平臺運營的遊戲來看,數量基本都上百,源自騰訊、網易、完美世界,以及育碧、EA、暴雪等國內外遊戲廠商。
這種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也就伴生了遊戲廠商與雲遊戲平臺之間的版權糾紛。
和國內部分雲遊戲平臺打擦邊球的做法不同,國外雲遊戲發展沒有出現類似的侵權問題。不過,雲遊戲產業鏈各方在內容方面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今年2月4日,英偉達雲遊戲平臺GeForceNow正式上線,一周後,動視暴雪宣布所有遊戲都將退出GeForce Now雲遊戲服務。據媒體報導,暴雪確有協議明確禁止用戶使用雲遊戲服務玩遊戲。對此,英偉達表示會保持開放態度,期待將來再啟合作。
2月24日,Bethesda宣布退出GeForce Now平臺,已將《德軍總部 新血脈》以外的自家遊戲撤下。
繼動視暴雪、Bethesda之後,3月9日,知名遊戲發行商2K公司宣布退出英偉達的雲遊戲平臺,2K旗下的《無主之地》、《文明》、《生化奇兵》等多款遊戲作品將從平臺上撤下。
會員付費vs不當獲利
對於雲遊戲平臺來說,拿熱門遊戲拉新獲客是第一步,實現商業盈利是第二步。
前期投入巨大成本的雲遊戲平臺在上線運營後,紛紛試水探索商業模式,一方面探探平臺用戶的付費意願,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取一點收益。
(國內主要雲遊戲平臺商業模式)
目前,雲遊戲平臺的運營模式基本是一個套路——平臺上的遊戲不能免費玩。用戶想要不排隊、不限時暢玩,就付費。無論是會員費、時長費,還是單款遊戲訂閱,本質上,用戶都是在為時間買單。
據艾瑞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在雲遊戲付費意願方面,87.2%的受訪網民表示可接受不同程度的付費,在付費水平方面,33%的網民更傾向接受每月30元至49元的水平,接受每月200元以上費用的網民僅佔2.8%。
為吸引用戶氪金,雲遊戲平臺在宣傳推廣時,往往把「網易」、「騰訊」、「暴雪」、「育碧」等國內外熱門遊戲當做自己的「頭部招牌」,大肆利用。
在商言商,雲遊戲平臺進行商業盈利無可厚非,但是要尊重市場競爭的秩序。雲遊戲平臺目前這種「利用別人養好的孩子給自己牟利」的做法,遊戲廠商這些「老母親」們自然看不下去。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認為,在5G雲遊戲布局帶來增量市場的同時,雲技術服務提供商應當盡到注意義務,在尊重並保障遊戲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進行技術創新和促進產業發展,否則,以技術創新為名行侵權之實,顯然與網絡環境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理念背道而馳,亦不符合網際網路提倡的競爭和創新之精神。
雲遊戲如何分一杯羹
不容置疑,雲遊戲的發展勢不可擋。
IHSMarkit基於全球16家雲遊戲服務的表現統計得出,2018年全球雲遊戲市場規模達到 3.87億美元,預計市場規模將於2019年末突破5億美元,到2023年將達到25億美元。(來源:《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5G 助力雲遊戲產業快速發展 (2019 年)》)
有觀點表示,雲遊戲是未來遊戲發展的主陣地。在雲遊戲市場搶得制高點,就能在未來遊戲行業贏得勝利。
《2019雲遊戲發展與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範圍內入局雲遊戲的公司共計152家;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均為網際網路或遊戲行業的老牌企業,在行業內起到引領作用;而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公司佔主導地位,成為雲遊戲產業的主要生力軍。
各大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趕著風口紛紛入局,圍繞技術、內容、平臺展開競爭,搶佔雲遊戲陣地。
需要強大技術支撐的雲遊戲,使得雲技術服務商話語權變強。不過,雲上數據安全、雲計算技術規範標準也給服務商帶來不小挑戰。
當下,雲遊戲平臺卻因內容魚龍混雜且沒有差異化,運營模式大同小異,內容來源打擦邊球,內容授權沒有形成行業規範等等問題,發展平平。
對於遊戲廠商來講,雲遊戲平臺的出現,重構了遊戲分發模式,分解其話語權。面對「雲盜版」,遊戲廠商試圖通過訴訟的方式,為自己爭奪一些話語權。當然,訴訟只是一種途徑,遊戲廠商想要分得一杯羹,還得思考如何與雲遊戲平臺探索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相得益彰。
總之,對於雲遊戲產業鏈的任何一方來說,道長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