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集團:從不出名的百貨店到170家店鋪

2020-12-17 聯商網linkshop

  擴張後"大合肥"有多大合肥樓市「夏天」來了?合肥某樓盤1小時再銷99套合肥上周上演「搶客大戰」飢餓營銷 KFS捕市場購買力揚州救市:獎勵6‰購房百商置業開闢第三座城池合肥5宗480畝地成功出讓5月首周合肥房價漲171元合肥4月份商業備案583套1997年,大商集團董事局主席牛鋼第一次隨團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亞太零售業大會,當時大商的年銷售額為27億元,在全國零售行業內已是「響噹噹」。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在與會的1000多家企業中,中國同行是最小的一類。其時,美國的沃爾瑪年銷售額已達1300多億美元;就連僅有17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其最大的一個零售企業一年銷售也有200多億美元。

  這件事給牛鋼以強烈的觸動:大商太小了,中國零售業太缺乏體量大的企業了。隨後,大商就確立了五階段發展戰略,即大連第一、東北第一、全國一流、世界輕量級、世界中量級,並提出「中國商業要有世界席位」的奮鬥目標。

  可喜的是,大商也確已用行動正在承兌當初的豪言:2011年11月23日,是一個足以載入大商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大商正式對外宣布,大商集團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成為東北三省首個千億企業,全國首家千億規模百貨企業集團。大商,從青泥窪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有百貨店到在全國擁有170家大型店鋪的中國百貨第一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這一歷史性的跨越,大商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這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發展邏輯,引得業界不斷探尋。

  而原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的一番話或許可以做個註解。「比較早地與日本邁凱樂進行合資,並且做了合資酒店,較早地引進外國企業進行學習;很早改變採購模式,增加統一採購比重,改變了傳統的代銷模式,大大提升商品競爭力;較早地開始異地擴張,通過率先進入比較了解的東北三省,收購當地最大最好的大型商業企業,進而進入全國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在黃海看來,大商集團抓住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機遇,並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迅速擴容自己的體量,這是其獨具智慧和魄力之處。

  但不管怎樣,這似乎都沒有阻擋大商繼續搶跑的腳步。2012年,大商集團制定了「十二五」發展目標:「過一進二」、「過二進三」、「過三進六」,即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達到2000億元;大型店鋪數量超過200家,達到300家;利稅額超過30億元,達到60億元。

  用牛鋼的話說:「中國在進入世界商業舞臺的進程中,必定要有零售業的大公司。在這場變革和復興中,大商集團不會袖手旁觀。我們5年不成,再幹10年;一代人不行,就兩代人;鍥而不捨,終能成功。」

  獨特模式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百貨連鎖企業不少,但真正做到全國連鎖的基本上沒有,就是多區域連鎖的也沒幾家。即便有,也大多是「連」而不「鎖」。而大商,卻從一家傳統國有百貨店,成長為商網天下的中國第一百貨集團,實屬難得。

  有調查顯示,從1998年到2009年,成功晉級《財富》世界500強的三十幾家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商業模式的創新。蘋果公司的偉大成就,很多人將之歸結為技術創新。而真正的原因則是賈伯斯把新技術、新產品和網際網路上的蘋果商店進行完美結合,創造一種「軟硬」兼容的商業模式。解讀大商集團千億密碼,會發現其異曲同工之妙。

  牛鋼一直認為,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性,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空間差異和氣候差異都很大,消費習慣也不盡相同。只有中國人才能更加細緻地掌握和運用這些因素,再把國際零售業最先進的共性東西拿過來,結合自身特點,從而創造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品牌與發展模式來。

  而這,恰好也就是眾多百貨連鎖企業「連而不鎖」的癥結所在。一味的追求標準化和可複製性,卻忽略了各地的不同特色和需求。最後形式是統一了,但卻很難真正形成合力,發揮規模效應和市場合力。

  相反,在具體實踐中,以百貨店起家並為主體的大商集團,面對超市、購物中心、專業店等新興業態的迅速崛起,堅持創新經營業態,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發展,並最終形成大型購物中心、商業街和商業城(12.51,0.00,0.00%),培養最有功能性、競爭力的商標商號集群。既有現代高檔百貨(麥凱樂)、大型綜合購物中心(新瑪特),又有現代綜合百貨(老字號)、時尚流行百貨(千盛),以及新城鎮購物中心(NTS)。

  在業態上,大商集團也形成百貨、超市、電器、商業地產、電子商務的立體組合。這是將國際零售業最新理念、最新技術與中國市場、國情相結合的全新創造。商務部認為,大商的發展模式是繼世界七大傳統零售模式後獨創的「第八大零售模式」多商號、多業態的混合制發展模式。

  學術界也認為,大商模式不同於任何一個零售企業和任何一種商業業態,它是全景式的現代商業,可以滿足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社區、鄉鎮的消費者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可以滿足更多的民眾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需求。

  一位長期跟蹤研究大商發展的專家告訴《中國商界》記者,這樣多商號、多業態的發展模式看起來好像很「散」,這一方面是由大商另類的擴張模式客觀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商集團的刻意為之。因為這些商號其實都統一在大商集團文化、理念和服務體系下的,神沒散。而且,這樣分商號、分業態的管理,也有效緩解了大商異地擴張長線作戰的低效率問題。

  正因為此,獨特的模式也似乎成了眾多探尋大商奧秘的人們心中公認的首當其衝的破譯密碼。

  另類擴張

  當然,對於連鎖企業而言,再獨特有效的模式,也得有規模做保障才行。而且,要想真正實現牛鋼十幾年前的「五步走」發展戰略,擴張也是必須的。只是,大商的擴張路有些另類罷了。這也是牛鋼根據國際零售業店鋪連鎖化、空間異域化、經營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作出的戰略性舉措。

  大商與國內外許多商業巨頭擴張的最大區別,主要在於其鋪網工程絕大多數採取的不是租賃方式,而是收購、兼併、合資、合作等實打實的資產資本運作。這種運作方式,在常人看來似乎會給企業帶來沉重包袱,實則不然。

  大商通過實踐和調查發現,這些城市的傳統商業企業大都是國字號企業,之所以負債纍纍,是因為輸在了管理理念和營銷方式的陳舊落伍上。大商採用資源整合的辦法,通過實施更新改造,再輸入大商企業文化、品牌商號、統一管理、連鎖經營,再用租賃、自建等形式整合社會商業資源,既盤活了現有資產,變包袱為財富,又實現了低成本擴張。

  以撫順百貨大樓為例,加盟大商集團前,撫順百貨大樓負債纍纍,舉步維艱。1998年,大商併購後,為撫順百貨大樓導入了資金和先進的管理模式。2萬平方米的撫順百貨大樓從2001年起連續數年利潤指標進入中國商業同行業30強,坪效更是在全國同類商場中名列前茅,主要經濟指標超過外資在中國境內的同類商業企業。

  另外,與其他連鎖企業動輒全面開花的擴張布局不一樣,大商集團選擇做實一個區域再進軍另一區域的策略。這一方面既保證了企業擴張的市場風險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也保證了企業在做大的同時也做強了。

  如果說出手東北是大商徵戰天下的第一仗,那麼雄踞東北則是大商集團繼續出擊的根基所在。事實證明,作為東北土生土長的商業企業,大商集團將東北作為「根據地」和「大後方」,無疑是正確的。「東北店網」作為其網絡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覆蓋全國店網建設的基礎。在奔走擴張的徵程中,大商集團始終殫精竭慮地做深做透「東北店網」,使其真正成為大商集團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基地。

  據了解,直到現在,在總部大連,大商集團仍加大在大連的投資,優化大連全域商業布局。在新城區和居民新區不斷開設現代化社區超市、購物中心;在若干中心城鎮,加快建設NTS——新城鎮購物中心,全力推進大連在全國率先實現「市縣鄉」三級商業一體化,讓更多的城市化人口享受到現代商業文明帶來的成果。

  牛鋼曾毫不避違的說:「有了東北就會想著華北,進入中原。建成了『東北店網』,也想再建一個『華北店網』。」但對於素有中原「商都」之稱,一直是商家必爭之地,曾誕生過「亞細亞」這樣聞名全國的商業企業的中原腹地鄭州,大商集團也是直到2006年通過收購金博大經營權的形式才進駐。但很快便在當地建立起以新瑪特為代表、被稱為「鄭州第二代商業模式」的新業態。短短五年,以其為龍頭,大商已在周邊九市開設了30家店,傲視中原商圈。

  在華北建設如火如荼的時候,大商集團才加快了西部擴張的步伐。2007年4月,成都大商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都兩店、自貢兩店迅即開張;2009年12月,大商集團進入西北戰略要地,西安新瑪特開業。2010年,大商集團進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籤約「桂林第一店」微笑堂商廈,一舉越過長江,進軍華南。

  2011年,大商集團先收魯中淄博商廈有限公司,華北店網再添重要力量;隨後全資收購呼倫貝爾友誼集團,打通了東起綏芬河、西至滿洲裡,橫貫牡丹江、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的極具戰略價值的商業大動脈,充分體現其全新的戰略眼光和布局東北亞腹地的深度構想。

  近20年來,大商集團的店網布局覆蓋東北、跨越華北、深入中原、挺進西部,並以推進式的擴張策略,繼續向更縱深的方向發展。伴隨這張商業巨網不斷延伸,也使得大商集團資本運營和經營管理的逐漸完善,以及多商號、多業態發展組合日趨成熟。

  立足本業

  的確,要破譯大商成功的密碼肯定還會有很多,但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也是業界公認的,那便是大商對於發展方向的清晰定位。

  縱觀大商模式,不難發現,不論是新商號、新業態的創立,還是發展與變化,都發生在零售業的領域內。即使是跨行業的商業地產,也是對產業鏈條的完善,均遵循著世界級大公司有限多元化的發展規律,期間的加法與減法,是牛鋼的堅持與冷靜。

  牛鋼一直強調,「零售業是大商集團的命根子、傳家寶,是大商人的強項和優勢所在,大商就是要傾全力把零售業做精、做大、做強,使企業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幹自己最熟悉、最精通、最會幹的事」,這是大商人一直堅守的理念。多位從事零售業研究的專家學者也認為,在外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十年間,大商集團能夠連續多年坐穩中國百貨業的頭把交椅,並在與外資對弈的局面中頻繁獲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非常堅定地選取了零售業作為企業的主導產業。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也曾提醒,在相當長時期內,多元化將是零售發展的一種常態,是一種重要的模式。企業應根據自身資源和實際情況開展多元經營,但一定要堅持圍繞核心業務,強調基於零售平臺。所有延伸業務都要服務於零售業務,並互相促進。

  「大商集團是從零售起家的,對在哪開店、如何開店、怎樣管店總結出了很多規律性的東西,幹零售是大商人的強項,是大商集團的優勢所在。」黃海曾經評價,面對高利潤行業的誘惑,大商集團卻總能堅定執著於自己最精通的零售業,這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

  但這種執著並非一味地守舊。多年來大商集團一直跟蹤世界上先進的零售企業,虛心學習國際頂尖零售技術,努力完善零售經營體制,不斷擴大零售業規模,創新零售經營業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大型零售業的發展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多年來一直跟蹤和研究大商集團。在他看來,大商最讓他側目的並非每到一個城市都顯示勢如破竹的超強戰鬥力,相反,倒是他們隱藏在背後的學習能力特別吸引黃國雄的目光。

  向全球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學習,大商集團成功將超市業態納入麾下,並形成了超市集團的大型團隊,將大商超市開遍東北、華北甚至西南;向先進的合作夥伴學習,他們最早將日資邁凱樂引入大連,日本百貨先進的管理經驗、科學的賣場動線設計,都被精明的大商人學到骨髓裡……  
  (來源:中國商界)

相關焦點

  • 大商鄭州地區集團開封三家百貨店在古城掀起大商風潮
    大商鄭州地區集團  開封三家百貨店  在古城掀起大商風潮  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開封(汴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城內外貿易繁榮發達,成為「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大都市。
  • 大商集團旗下千盛百貨正式停業
    走範兒昨日獲悉,在成都經營12年的大商集團旗下千盛百貨晉陽店宣布於3月2日起正式停業。 現場圖 據「成都千盛晉陽店」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告示》顯示:因公司戰略調整,本店將於2020年3月2日起暫停營業。
  • 大商集團銷售收入突破千億 成中國首家「千億級」百貨
    11月23日,「中國第一百貨」大商集團銷售收入突破千億,成為大連市、遼寧省,乃至東北首個千億規模的本土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千億級」百貨企業。截至11月25日,大商集團在2011年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12.2億元。
  • 大商集團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第72位
    8月27日,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第15次向社會發布「中國企業500強」,大商集團以年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驕人業績排名第72位,連續9年進入中國企業百強榜。在同步發布的「中國服務業500強」排行榜上,大商集團位列第34位。  近年來,面對電子商務對傳統實體商業的衝擊,大商集團加快轉型升級,重塑實體商業新優勢。
  • 千盛百貨成都市第三家店鋪落子青白江
    近日,千盛百貨向記者透露將進入成都市青白江區開設新的店鋪,目前已經進入招商階段,青白江店預計今年年底開業。這是繼千盛百貨晉陽店、簇橋店之後,在成都市的第三家店鋪。  2007年年底,大商集團將進駐西南片區的首枚棋子———千盛百貨擺入成都後,就以其迅猛的速度對成都及周邊二級城市展開猛烈攻勢,千盛百貨晉陽店、簇橋店、自貢五星店、自貢匯東店相繼開業。
  • 大商集團河南第24家店「大商新瑪特開封總店」開業
    12月24日,大商新瑪特開封總店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典禮,這標誌著我市商業市場向高端品牌快速邁進。市領導黃道功、任文生、李兵紀、郭軻、陳傳智、劉震等出席了開幕儀式。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總裁皇甫立志,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黨委書記張根湘,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副總裁兼河南超市連鎖公司總經理楊旭東,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副總裁孫亞傑、曹東、張林、鞏玉梅及河南地區各地市兄弟店鋪的代表出席了開業慶典。  皇甫立志在開幕儀式上為大商新瑪特開封總店致辭:「新瑪特開封總店的開業得到了開封市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 奢侈大品牌萬寶龍入駐大商鄭州國貿總店
    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萬寶龍在大商集團鄭州國貿總店舉行入駐剪彩儀式,身為該品牌亞太區形象代言人的李冰冰親赴現場,與萬寶龍品牌方、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總裁皇甫立志共同為開業揭幕。據悉,萬寶龍雖然不是首次入駐鄭州百貨店,但邀其代言人來鄭為開業剪彩倒是首次。而喜迎這一尊貴品牌的大商鄭州總店,標誌著奢侈品品牌入駐正在加速。
  • 大商集團瀋陽重拳出擊 併購百盛和一國有商場
    大商集團瀋陽重拳出擊 併購百盛和一國有商場  儘管從去年開始,沈城新百貨商場扎堆開業,商業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外來資本依然執著地挺進瀋陽。最近,大商集團就出手拿下瀋陽兩家大型百貨商場。  百變千高調出手   上周末,位於北行長江街上的百盛商場正式更名為千盛百貨。
  • 大商鄭州中原新城店宣布閉店
    記者從多個知情人士處獲悉,4月27日晚,大商鄭州地區集團向旗下新瑪特中原新城店發出閉店通知,要求該店在4月30日宣布閉店,5月31日正式停運關閉。 同日,該公司已通知商場供應商撤店消息,不過尚未公布員工分流計劃。
  • 大商集團堅守主業保持核心競爭力
    搶抓東北振興以及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機遇,大商集團堅守主業、苦練內功、創新轉型,成為我省民營企業的佼佼者、高質量發展的行業領跑者。  組建於1995年的大商集團,是我國大型實體商業企業,380家大中型店鋪遍布全國15省80餘個城市,員工數量達25萬人,2018年銷售突破3000億元。
  • 大商集團連續10年進入中國企業百強榜
    截至目前,380家大中型店鋪已遍布全國15省80餘個城市,擁有和控制國內外4家上市公司,員工數量達到25萬人,實體大商實現了新發展。目前,大商集團最老店有80年歷史,集團內有許多老字號百貨大樓,老店改造的任務繁重並艱巨。
  • 兩個月關閉鄭州3家門店,大商是否會繼續閉店?大商高管回應
    未來將在河南新開1~2家店面中原新城店的閉店,系大商在2個月時間裡在鄭州連續關閉的第三家店面。大商認為,雖然近期向市場釋放了不好的信號,但這是大商對店鋪優化策略的一部分,即為大商內部所稱的「鍘店」。「當有100家店面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優化店鋪的問題;但店面達到400多家時,就會想這個問題。」大商方回應記者採訪時稱,大商會逐漸關閉一些扭虧無望的店鋪。大商鄭州地區集團營運副總經理鮑知言提到,大商在鄭州區域關閉店鋪的信號集中,釋放了消極信號,但大商在河南也在持續開店,只是不在鄭州市區,顯得積極的信號相對偏弱。
  • 大商集團大連第12家超市香洲花園店開業 面積1.5萬㎡
    而日前大商集團香洲花園店的隆重開張,無疑又為建設火熱的中部商圈點亮了一把火。這也是大商集團在大連地區開設的第12家大型超市。  大商新開張的香洲花園店,距沃爾瑪奧林匹克店僅有一道之隔,只有200來米。其經營面積在1.5萬平方米。 記者在店內看到,新店分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店內的裝飾和商品擺布水準高於一些外資超市。和其他店鋪相比,較大的經營空間也為商品的擺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 大商集團總裁劉思軍:行業要有新的零售模式
    在大會的首場《新零售縱橫》嘉賓對話環節,大商集團總裁劉思軍表示,個人是比較認可「新零售」這個模式的,因為必須要有新的零售模式。不斷變化,創新經營大商原來兩個大的業態,一個是百貨店,一個是超市,還不是便利店。從目前來看,超市衝擊是最大的,它來自於線下的雙向競爭。百貨業態現在的情況要稍微好一點,是因為百貨的很多商品要貼一些錢,很多渠道也在回流,所以帶有一點體驗需求的百貨相對好一些,這是現狀。這幾年,大商一直開始,一直在變。
  • 大商集團:在雙循環中創新發展中國商業
    原標題:大商集團:在雙循環中創新發展中國商業   在第八屆中國商業創新大會上,大商集團獲評「2020中國商業社會責任典範」,大商集團董事局主席牛鋼獲評「2020
  • 牛鋼主席在大商集團「三會」上的講話
    二是中國零售業到了十分關鍵的時刻,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關心和重視。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流通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吳儀副總理指出,在去年的SARS、今年的禽流感疫區,各級黨和政府都發揮了當地國有零售業大公司穩定市場,平抑物價的積極作用。大商集團領受遼寧省的任務,第二天就向北京送去了150萬臺電風扇。  三是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外資零售業都在進來。
  • 大商集團陷閉店風波:鍘除虧損門店,欲發力新業態求變
    大商鄭州金博大店。圖/視覺中國從傳言到3月30日正式宣布閉店,大商鄭州金博大店僅用了3天時間。作為「零售業東北虎」大商集團進軍河南的首店,從14年前以4.21億天價租金搶佔鄭州二七商圈的制高點,到如今虧損數億黯然離場,大商金博大店突然閉店,導致合作方、商戶利益未平,一時引發熱議。
  • 大商集團涉嫌違法:多品牌供應商爆被各種蹂躪
    在瀋陽中街上,瀋陽中興新一城商場正在積極籌備開業,幫助600餘個商業品牌落戶新家。面對即將開業的競爭對手,僅一路之隔的大商集團瀋陽新瑪特購物休閒廣場有限公司卻正在幹著「拆臺」的行為,他們以口頭的方式,要求所有與大商集團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不許落戶在瀋陽中興新一城商場,否則將對供應商採取暫停貨款結算和增加5%銷售扣點的懲戒手段。
  • 累計虧損近2億元,大商新瑪特中原新城店即將閉店
    多家商戶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根據函件通知,中原新城店將於5月底正式閉店,要求商戶們在6月10日前將櫃檯物品撤離完畢。河南商報記者從大商內部人士求證獲悉,閉店信息已經通知到商戶,公司計劃在4月底正式貼出閉店通告。
  • 大商集團2019年銷售實現3280億
    四自經營、集進分銷、聯銷承包  實施三大經營改革踐行中國商業改革新突破  2019年,大商集團不忘初心,加快改革,通過提升店鋪、開發優品、發展線上、創新業態,由傳統零售商邁向產批零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在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2位,位居中國百貨第一,東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