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媽,最近一直聽到看到一些相關的事件,所以想跟大家聊聊喪偶式育兒的話題。
星媽最近聽說了一個這樣的事,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妻子在產房生產,被劇烈的疼痛折騰得死去活來,可是產房外卻不見其丈夫等候的身影,座椅上只有產婦八歲的女兒,女孩身邊放著媽媽產後需要用到的物品。
護士問小朋友家裡的大人在哪兒,孩子說爸爸在家補覺。
有人說,產房裡看人情冷暖,只有生孩子的時候才知道有沒有嫁對人。
按這樣的說法,上面這個補覺的父親真是妥妥的渣男。
圖源頭條
網絡上有這樣的說法,多數中國女人一生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當媽式的擇偶;保姆式的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從戀愛到婚姻,再從婚姻到生子,這個過程,是甜蜜而現實的。
圖源頭條
多少人,為了當初的一句承諾,甘願洗手作羹湯,卻在瑣碎麻木的家庭中消耗了一生?
都說婚姻是家庭的墳墓,難道我甘做這甜蜜囚徒,就活該一輩子默默付出?
圖源頭條
如果說,愛上一個不夠體貼的人,只是自己多受點委屈,那麼一旦孩子出生了,育兒的問題就要複雜得多。
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或母親一方的缺失。
諷刺的是,這個詞並不指向真實喪偶的單親家庭,而是指那些在育兒過程中毫無存在感的父親或母親。
圖源頭條
不過,由於「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父親往往是育兒中被「喪」掉的一方。
對於孩子,有些爸爸的存在,似乎只是貢獻了一個精子。一出生,娃的吃喝拉撒就成了媽媽一人的責任。
衝奶粉、換尿布一竅不通,接過孩子五分鐘帶去「找媽媽」,這是許多寶媽對老公的吐槽。
孩子一天天長大,爸爸的存在感卻越來越低。從接送上下學到開家長會,從輔導作業到找興趣班,孩子的成長過程,往往只有媽媽的參與。
圖源頭條
而爸爸們呢?白天上班,回家就睡,或者寧願玩手機、看電視也不願意多關心一下兒女的情況。對於孩子的責任,好像只有卡裡打錢。這種模式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星媽覺得,既然決定組成家庭,夫妻就應當相互扶持,一起承擔養兒育女的責任,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父母雙方都應當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
圖源頭條
爸爸們,別讓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雙全的「單親」家庭中。
孩子的勇敢、自信和責任感需要你的培養,也別讓那個無條件愛你、信任你和支持你的女人失望!
圖源頭條
在星媽看來,女人放下野心和事業,選擇回歸家庭,選擇相夫教子,不是懦弱和懶惰,反而是勇敢和無私。
但家庭這個甜蜜的囚籠裡,夫妻雙方都一樣,一起對抗生活中的大小風浪,為孩子撐起一片天,誰也不該是低到塵埃裡的那個!
星媽不想再聽到類似的抱怨啦,希望所有的愛情都永葆初心,所有的家庭同舟共濟,所有的孩子都在健全的愛和教育中健康成長!
覺得好看的話,給星媽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