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中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回信,並寄望兩國青年為開創兩國關係美好明天作出積極貢獻。
中島大地所參加的「熊貓杯」是由人民中國雜誌社、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日本科學協會共同主辦的一項旨在促進日本青年感知中國、了解中國的活動。從2014年到2018年,近百名獲獎的日本青年先後5次組成訪華團,來到北京、上海、揚州、南京、成都等地,在交流中與中國民眾建立起友誼,在參觀中與中國結下了情緣。
北京地壇,2018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國內高校的大學生和北京市民一同合影。當日,來華的「小熊貓」們和國內大學生進行交流並在北京市內觀光。看到地壇公園內有市民用大大的毛筆、蘸上水在地上寫字的場景,日本青年們感到非常新奇,在東京學藝大學學習書法專業的小島心(右三)躍躍欲試,接過毛筆,在地上用中文寫下「世界和平」四個大字,園內的市民熱情地回以「歡迎日本朋友到北京地壇旅遊」。今年5月,小島心和中島大地(右四)合作,將中島大地給習主席的書信中文譯文,以小楷書寫成長卷,連同書信一併寄送給了習主席。
北京大學,2018年來華的獲獎者們觀摩「笹川杯全國高校日本知識大賽」。大賽的問題涉及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方方面面,問題難度之高令在場的日本青年們也自愧不如。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種田涼音(前排左一)說:「連我這個日本人都不清楚的問題,但中國的大學生們卻能回答。他們這麼努力的學習日語,令我很受觸動。」大森貴久感慨道,若要加強中日友好,必須首先加深國民對對方國家的了解。
北京,2016年來華的獲獎者們走進尋常百姓家做客。主辦方人民中國雜誌社的員工(左一為社長助理賈秋雅)邀請日本青年來到自己家中,親自下廚用拿手好菜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在平常旅行中體驗不到的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作為志願者第二次參加熊貓杯活動的村上惠理表示:「儘管人民中國雜誌社的員工和我是初識,卻為歡迎我做了很多準備,他們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北京盧溝橋,2015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聽講解,了解當年的歷史,時而在展品前屏住呼吸,久久凝望不去。看過展覽後,村上惠理在留言簿上用中文寫道:「希望日中和平。我愛和平。我愛中國人。我雖然是日本人,但我祈願永遠和平。」不少青年都表示此次參觀收穫良多,要不忘過去,作日中交流的橋梁。
中國人民大學,2014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和人大學生進行交流。2014年在中日關係尚處於低谷時,大家圍繞「中日國民感情惡化」這一主題進行了分組討論。來自慶應義塾大學的櫻井毬子在代表小組做總結髮言時說:「媒體導向和兩國在歷史教育上的不同,是導致國民感情惡化的深層原因。」人民大學的學生胡希希在發言中提議,增加中日青年交流,讓大家不再單方面通過媒體報導,而是通過實際交流,來理解對方。
山東曲阜,2015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和曲阜師範大學的學生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在交流中乘興寫下「以書會友」四個大字,曾在中國美術學院留學4年的日本學生露木春那揮筆相酬,中日青年一同展示書法才藝的情景,引動在場者掌聲陣陣。露木春那表示:「我熱愛中國文化,希望將來能為日中友好貢獻力量。」
上海內山書店舊址,2017年來華的獲獎者們進行參觀。內山書店誕生於100年前,它見證了魯迅和內山完造近十年的偉大友誼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魯迅和內山完造的故事讓不少訪華日本青年為之動容,中島大地表示:「從魯迅和內山完造的故事可以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相待,相互傳遞溫情,甚至可以跨越國籍的障礙,做到相互協作和相互理解。」
江蘇南京, 2014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們是在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第一批前來參觀的日本青年團體。參觀時青年表情凝重,在展品前一一駐足認真閱讀說明。看完展覽後宇佐美希感慨道:「實際參觀後發現展覽很客觀,傳遞出了追求東亞和平的信念。我深感與遇難人數無關,我們應該為此道歉,去理解遇難者家屬的心情。」
江蘇揚州,2016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參觀大明寺。大明寺是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前弘法的地方。參觀時鑑真紀念堂庭院中燈火長明的石燈籠,吸引了一行人的注意。這座石燈籠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贈送給大明寺的,象徵友誼長存的燈火從未熄滅過。日本青年對此感慨不已。
四川成都,2018年來華的獲獎者們在寬窄巷的街邊體驗採耳。這種獨特的生活習俗引起了日本青年們的好奇,作為「熊貓杯」獲獎者兩次來華的後藤翔興致勃勃地進行體驗,感受了一把成都式的悠閒生活。他表示,第一次來中國時帶著新鮮感,享受了中國的美食美景。而這次,他想更多地去感知,帶著思考回到日本,將他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告訴原本對中國印象並不好的親朋好友們,讓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國。
今年八月,第六屆「熊貓杯」的獲獎者們也將來到中國訪問,期待他們留下更多美好的故事。
文:李家祺 王朝陽 陳克
攝影:王漢平 顧思騏 孫立成 陳克 王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