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群眾排起了長隊。
西部網訊 隨著《國家寶藏》《贏在博物館》等文博類節目的走紅,博物館成為被公眾熱捧的「網紅」。更多人選擇在春節期間走進博物館,過一個別樣的「文化年」。而陝西博物館眾多,受到了參觀遊客的青睞,陝西歷史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陝西文博單位人氣爆滿。據統計,春節期間共有約1079萬人次在陝西文博單位裡體驗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明,追尋文化記憶。
為了讓廣大觀眾度過一個熱鬧、祥和、文化味十足的春節,今年春節期間陝西文物系統通過辦新展覽、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網絡在線直播、延長閉館時間、年俗民俗展演、燈光展演、新春祈福、展覽下鄉、燈謎競猜、國學大講堂等730餘場次精彩紛呈、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向社會公眾奉獻「春節文化大禮包」。
春節期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遊客絡繹不絕。
春節期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遊客絡繹不絕。
博物館裡過大年 特色展覽人氣望
節日期間,除各單位的現有陳列展覽之外,以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新展、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國寶「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特展」「鑑耀海絲--海上絲綢之路和銅鏡精粹展」「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年味最中國」等為代表的109個新開放展覽也吸引不少觀眾前來參觀。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40668人次,同比增長40.13%;陝西歷史博物館6萬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館3.2萬人次,同比增長42%;漢景帝陽陵博物院8578人次,同比增長13%;寶雞青銅器博物院6.1萬人次、同比增長6%;大唐西市博物館7.2萬人次,同比增長4%;延安革命紀念館5.9萬人次,同比增長6%;玉華宮博物館接待觀眾15.9萬人次、同比增長16%;陝西自然博物館29萬人次,同比增長22%;新開館的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11.4萬人次,司馬遷墓祠紀念館38.7萬人次,同比增長4%;乾陵博物館15.3萬人次,同比增長4%;法門寺博物館33.5萬人次、同比增長16%;旬陽紅軍紀念館4.8萬人次、同比增長12%。遊覽人次的增加進一步彰顯了陝西文博系統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民眾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教育活動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主題教育活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主題活動
教育活動重參與 互動體驗歡樂多
今年是陝西文博系統在春節期間推出公眾互動體驗活動最多的一年,各文博單位結合自身特色開展了一系列展示宣傳陝西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教育活動。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為代表的周、秦、漢、唐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以陝西自然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等為代表的科普教育活動;以榆林民俗博物館、安康博物館、渭南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為代表的民俗和非遺體驗活動;以延安革命舊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均吸引大量觀眾參與,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了解歷史,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
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社火展演
良周秦漢宮遺址的洪拳表演
文物點中年味濃 古鎮古村尋鄉愁
節日期間,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社區博物館等帶動的鄉村遊、民俗遊成為公眾文化遊一大亮點。以良周村社區博物館、魯家村社區博物館為代表的省內27家社區博物館也成為觀眾尋根脈、尋鄉愁的場所。省內部分文物保護單位舉辦了燈展、廟會、節俗展演、新春祈福等活動。西安城牆、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韓城市博物館等的新春燈會和社火展演,三原城隍廟、榆林民俗博物館、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韓城党家村、山陽漫川關、寧強青木川等的民俗展演,大唐西市博物館、澄城良周秦漢宮遺址等的廟會等都讓公眾真真切切體味到春節這一中國優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體驗到了陝北、關中、陝南不同地域原生態的民俗味兒。
據統計,春節期間,黃帝陵接待觀眾27.9萬人次,同比增長9%;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觀眾41.2萬人次,同比增長11%;城牆景區接待觀眾14.8萬人次,同比增長13%;高陵場畔農耕文化博物館接待觀眾44萬人次,同比增長10%;澄城堯頭窯傳統古村落接待觀眾14.3萬人次,同比增長4%;青木川古鎮接待觀眾6.2萬人次,同比增長18%;漫川關古鎮參觀人數2.58萬人次,良周村社區博物館接待觀眾4萬人次,安康魯家村社區博物館接待觀眾0.8萬人次,進一步彰顯了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陝西新形象。
各文博單位通過節前周密部署做好應急預案和安保方案,節日期間全員在崗,加強安全巡查檢查等方式,確保觀眾人身安全及文物安全,全省文物系統安全平穩度過春節假期。
編輯: 劉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