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假期,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查視力配眼鏡,醫生都建議先散瞳。有家長不免疑惑:我們就是想查視力驗光配副眼鏡,為什麼還要散瞳呢?散瞳後眼睛會不會有不舒服?
配眼鏡要先散瞳
散瞳驗光是用藥物使眼睛的睫狀肌完全麻痺,失去調節作用的情況下進行的驗光。兒童眼睛的睫狀肌調節能力較強,驗光時如果不進行散瞳,在睫狀肌的調節作用下,很難把調節性近視即所謂假性近視成分除去,進而影響驗光的準確性。經過散瞳後,才能準確查出遠視、近視或散光的真正度數,了解其真實的視力。
阿託品散瞳後,調節麻痺的作用大概會持續一段時間。用藥後會出現瞳孔散大、睫狀肌麻痺導致怕光、看近處的東西會模糊的現象,這種現象通常需要兩周左右恢復。
另外由於首次散瞳後驗光,還可能會在21天後進行復驗,因此在假期驗光的時間選擇上,最為穩妥的散瞳驗光時間是至少在開學前三周進行,這樣可以讓兒童散瞳後的恢復期在家中,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學習、生活的影響。
提示▶
很多家長會在假期選擇先帶著孩子各處遊玩,快開學了再看眼睛、配眼鏡,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臨近開學進行散瞳驗光,會對新學期初始階段的學習造成影響。
因此建議在假期開始時就進行散瞳驗光。
點藥時間切勿隨意
阿託品散瞳,通常需要驗光前連續用藥三天,第四天進行驗光。比如:驗光時間是7月28日,那麼應該7月的25日、26日、27日三天使用阿託品。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時間緊張,也可以當天晚上首次點藥,第四天驗光當天早上點最後一次藥,第四天下午進行驗光。總之要點藥6次之後再進行驗光。
提示▶
上述是阿託品散瞳給藥次數為每天2次的方案。該方案每次點藥的時間間隔至少要大於10小時。然而家長通常會關注到早上與當天晚上的間隔,而忽略了晚上與第二天早上的間隔,這一點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醫生處方每天點藥3次,則儘量每8小時用藥一次。
規範操作是關鍵
阿託品雖然是點在眼睛裡,但有可能進入全身,造成面色發紅、眼睛有血絲,甚至低燒、發熱、心跳加快等狀況的發生,因此規範的用藥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提示▶
每次一滴即可,無需多用藥;
點眼後,用手指按壓淚囊處(內眼角部位)幾分鐘,注意是按壓,不是按揉!這樣做既是為了讓藥物儘量停留在眼部,也是為了儘量避免藥物流入鼻腔,通過鼻黏膜吸收進入全身,產生不良反應;
用藥期間鼓勵孩子多喝水,能有效緩解臉紅、眼紅、發熱的症狀。通常出現上述症狀,會在2小時內逐漸減輕或消失,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 張松)
連結
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需有節制
有調查顯示,全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在60%左右,個別地區高達80%。而談到視力的保護,不得不說說屏幕對兒童視力的影響。
據了解,美國兒科學會一直建議兒童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2歲以下的兒童絕對不要看電視。現在已經更新了。由於科技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幾乎不可能再對學齡兒童實行每天兩小時的嚴格限制。此外,技術對於學習來說發揮作用。孩子們在學校使用電腦,回家後有時也用電腦做作業。但是,一些孩子把電子遊戲和電視作為主要的娛樂形式,用簡訊和社交媒體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
為此美國兒科學會最新的指導方針提供了一種更靈活的方法:家長允許孩子有節制地使用屏幕,但對於允許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並沒有給出嚴格的建議。
以下是美國兒科學會對孩子該使用電子屏幕時間的觀點:
■孩子可以從教育內容中學到很多,但是他們也會看到不健康的圖片和廣告,接觸到暴力信息。採取措施幫助孩子正確使用媒介。
■良好的行為榜樣至關重要。孩子可能會模仿使用電子產品的方式,父母要先合理限制自己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和孩子一起參加體育活動,花時間在戶外。
■為孩子訪問的網站、玩的遊戲和看的電影制定規則。
以下內容是家長需要做的:
■熟悉孩子的電子設備。了解並融入到孩子的數字世界。學習如何玩孩子喜歡的遊戲,和他一起上網。尋找一些通過電子產品才能完成的有意義的活動。
■留出時間,遠離電子設備。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或一周中的特定日子關掉電子設備。對於孩子們來說,花時間參加不需要數字設備就能進行的活動是很重要的。即使是短暫的,也可以改善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合理限制接觸屏幕的時間。大多數孩子都沒法應付無限制地使用電子產品的後果。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讓孩子每周六都坐在電視機前,也不要讓他整夜玩電子遊戲。
■將錯誤使用變為引導教育。關注孩子的活動,為孩子偶爾犯錯做好準備。無論他是登錄了一個不適宜的網站,還是超過了智慧型手機的數據限制,都要把這些錯誤變成可以引導他正確使用的時刻,這樣孩子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青少年上網是可以的。社交媒體是大多數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孩子一點的時間花在網上與他人交流。在線交流很可能會在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必嚴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但是,應該審視電子產品在每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崔民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