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比爾蓋茨說,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他和妻子一直都有陪孩子讀書。
我一直都覺得,作為家長與孩子最好的互動方式就是親子閱讀和親子遊戲,對於孩子來說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也能讓他津津樂道好幾天。
記得扎克伯格大女兒出生之後不久,就曬出了自己和妻子給女兒讀《寶寶量子物理學》的照片。
當時有很多人都不懂,為啥要給一個寶寶看「物理書」?而且還是「量子物理」!不少人都覺得這就是在浪費錢,甚至有人懷疑扎克伯格在「作秀」。
但我卻覺得作為寶媽,應該要試著接受一些新鮮的育兒方法,尤其是在教育和閱讀方面,尤其是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無法接受新思想就意味著我們和孩子之間會越走越遠。
而且閱讀為孩子帶來的影響並不是當下就能看出來的。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就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他之所以走上研究物理學的道路,就是因為在他13歲的時候,他讀到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伽莫夫寫的《從一到無窮大》等一系列的書籍。
索恩說:
「我發現它非常迷人,這給我帶來了許多影響,我因此愛上了物理。」
可見閱讀是真的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情。我給孩子閱讀物理啟蒙書籍倒不是希望孩子以後成為物理學家,而是我真的覺得物理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就像扎克伯格說的:
我希望教她的是一種好奇心,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去探索。
孩子小時候看的物理繪本就像是一顆種子,有了這顆種子的存在,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會好奇、感興趣、有求知慾,孩子會更愛思考,有更積極向上的世界觀。
而且,物理中很多內容都是很淺顯、很貼近生活的,就像「為什麼天空中會出現彩虹?」、「為什麼用手捂住手機音樂播放孔聲音就會變小?」都是很淺顯的光、聲方面的內容。3-6歲的孩子完全可以理解。
當孩子將物理知識變成常識之後,面對初中、高中的物理知識就不再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入門了。
尤其是孩子在3、4歲時進入「思維敏感期」,開始對很多生活中的現象產生好奇,開始不斷的問家長:「為什麼?」的時候,給孩子看一本探索物理現象的繪本,他會如獲至寶。
我給大家分享一套《可愛的物理》3-6歲物理啟蒙繪本,繪本中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阿呆」的狼。
阿呆非常喜歡學習,而且喜歡科學,在這套《可愛的物理》中阿呆一共遇到了8個問題,分別涉及到物理學中重力、摩擦力、浮力、磁力、水的狀態、彈力、聲音和熱傳遞8個物理知識。
故事在阿呆一次次遇到充滿趣味的問題中開場,一下就吸引到了孩子的注意,而隨著阿呆的好奇和探索,孩子也將慢慢理解關於物理學中的一些常識知識。
比如在「隱形的妖怪」故事中,阿呆洗澡時會摔倒、洗碗時碗會摔倒地上,阿呆一度懷疑有一個「隱形的妖怪」在捉弄他,但其實,阿呆口中的妖怪只是「摩擦力」而已。
書中所提到的現象和問題都是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的,但是有時候孩子沒有注意到或者家長無法給出一個答案,但看了這套繪本後,孩子的思維可以得到拓展,去思考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背後有沒有類似的物理知識。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往期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抓住2-8歲關鍵期,多做這幾個練習
「黑白卡」到底有沒有用?寶媽先了解這3方面,再決定給不給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