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都很重視,希望孩子有聰明的思想和行為觀念。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孩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偉人高爾基曾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採訪中:「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培養,教育孩子這方面家長必須重視起來,對孩子太過於放縱,你以為是愛孩子其實是害孩子。
不久前網絡上有一個視頻走紅,我在家長群裡也頻頻看到它。在一輛公交車上,年輕的媽媽帶著墨鏡、打扮時髦,和她的女兒一起坐在窗邊,小女孩看著不過6歲左右的樣子,手裡提著一個裝有倉鼠的小籠子,應該是剛買的。
不難看出小女孩對這個倉鼠的喜愛,把籠子抓得很緊,一直盯著倉鼠看。接下來小女孩可能是覺得隔著籠子看沒意思,於是便把倉鼠拿了出來。接著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女孩倒抓著倉鼠的雙腿,倉鼠可能是想要翻身爬起,於是她就便使勁抓著倉鼠狠狠地搖晃,如此殘暴的手法卻令女孩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
小女孩的舉動也引起了身邊的乘客關注,於是有人好心提醒女孩媽媽別讓倉鼠再把孩子給咬了,女孩媽媽只說了點了點頭就玩起了手機。
忽然間,女孩不小心手一松倉鼠便竄了出去,在車裡來回地跑動著,車內的乘客被嚇得驚聲尖叫。
看著倉鼠不斷的在車裡竄動著,周圍的乘客也紛紛被嚇得大叫起來。
有乘客沒忍住衝著這位媽媽說:「你能管管你女兒嗎?」但誰知,女孩的媽媽直接生氣憤怒的對著大家說:&34;
而一旁的小女孩本來還有些不好意思,聽到媽媽的話,接著很有底氣的說是周圍的人的膽子太小了。本來在稚嫩的年紀,但卻遺失了這個年紀應有的童真。
孩子成長路上需要父母的引導,今天的家長要給自己的兒女留下什麼?我想應該給他們從現在開始留下好的習慣,好的家庭教育將是他們一生最大的財富。
1. 不要過分溺愛和縱容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讓別人感覺自私又自利。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就應該自私一點,這樣才不會吃虧,實在是大錯特錯,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
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於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後果難以設想。
2.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獨立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自立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現在不少孩子在家裡都是被父母慣著寵著,家長什麼事也不讓孩子做,孩子只需要做好自己學習的功課就好,完全沒有獨立性可言,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一個高分低能兒,長大後也只有成績說得過去。
而那些從小獨立的孩子,儘管成績不好,但是步入社會後不膽小怕事,遇到問題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賴他人。
而且這類孩子,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們很善於抓住機會。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成大器呢?
3. 教育孩子,家長是榜樣
教育孩子,家長是榜樣。在孩子心中樹立了好榜樣。因為孩子還小,分辨不出好與壞。
只有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作用,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關愛別人,幫助別人,讓社會到處充滿愛。 我覺得家長是榜樣,是良師,是益友!
人的成長往往是在一個環境裡潛移默化形成的,甚至在你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他們已經接受了周圍環境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
其實一位育兒專家和我說過:繪本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最簡單而有效的方式。繪本的教育意義不可否認的。
孩子幼兒期養成的好習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家長如果引導的好,將會為他今後的良好言行打下一個基礎。
而繪本對於約束孩子行為、幫助父母管教孩子起一定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繪本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我家孩子小時候就經常喜歡看一些繪本,在繪本主人公身上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涵蓋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幫助家長給孩子立規矩、培養獨立能力、良好品格的一套繪本。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
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養成好性格,立規矩。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10冊不過是38.5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平均下來一本也就是3塊多,不過一頓早餐的錢,孩子幾包零食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家長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