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關於英語學習方法的小書:《如何學好英語——專家、教授談英語學習方法》。
書中收錄了86位英語專家、教授的文章,涵蓋聽、說、讀、寫、譯方方面面。雖然很多文章寫於上個世紀80年代,但老一輩英語專家的方法用在40年後的今日也毫不過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閱讀完書中的方法之後,可以掃清一些關於英語學習的困惑。如果書裡的方法和你平時訓練的方法一致,你可以走得更堅定,更有動力堅持。如果不一致,可以多加對比,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書中一篇清華大學教授胡毅的文章,題為《多接觸 多模仿 多練習》,文中的內容和我個人的學習方法、教學理念十分契合,特此分享,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多接觸 多模仿 多練習
文/胡毅
學英語和用英語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多接觸、多模仿和多練習的過程。從開始學說一兩句話,到演說、寫文章、參加討論和進行翻譯,都是這樣一個「三多」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英語,甚至進一步為用英語作工具的優秀學者和作家。
一不少人下功夫去學英語語音規則或英語語法條文,但不注意此」三多」,到頭來人家說英語他不懂,他說英語人家也難懂,看英語書刊不理解其內容,寫出的英語文章別人也難理解。
要模仿必須有榜樣來示範。在這方面,現在的條件比半個世紀前要好多了。那時候我們只有教師示範。他如果說錯了,我們只能跟著他錯,還一直以為沒錯。現在廣播、唱片、錄音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榜樣。我們要學英語,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程度,選擇合適的材料來做模仿的榜樣和檢查自己成績的依據。
聽英語示範時,應該努力去模仿,反覆地練習,並且需要在反覆聽、反覆模仿的同時,注意自己說的是不是像原來的模樣,從比較中找出差距,用不斷的練習來縮短差距。說錯了可以逐步改正,說不好可以逐漸說得自然,說得熟練。要取得這個成績,我們在聽廣播或聽錄音時,一定要跟著說,而且要大聲說。許多人聽英語廣播或錄音,自己並不出聲,或只是輕聲細語,那樣就錯過了模仿和找出差距從而由自己加以改正的好機會,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浪費了。有了大量的閱讀經驗,才能比較自然地寫出分寸恰當、語氣對頭、念起來順口的作品說英語需要模仿,寫英語也同樣需要模仿。我們閱讀英語的時候,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還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樣把內容說清楚的。如果自己有同樣的或類似的內容要說,就可以模仿,就可以試試。閱讀的經驗越豐富,可以拿來作為模仿的榜樣就越多。我們可以從比較廣泛的實踐中,經過思考和選擇寫出合乎英美人習慣的英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的就是有了大量的閱讀經驗,才能比較自然地寫出分寸恰當、語氣對頭、念起來順口的作品。
我們在用英語談話和寫作的時候,應該是回憶聽到過的和在書刊上見過的一些說法,從中去取得樣板。我們要少靠規則條文去從理性上分析,而主要靠在感性上積累的語言實踐,從中模仿。這樣做就可避免漢化英語,不至於說出或寫出一些語法上沒有毛病,但不合英語習慣,聽起來看起來都難懂的話聽得多了,讀得多了,就會逐步發現很多內容可以有好幾種表達方法。有些不同的說法,表達的卻是完全同樣的內容;也有些只是在語氣上、分寸上有區別。多和英語接觸並有了語言實踐的人就能夠從上下文中體會出這些差別,自己要說相同的或類似的內容時,就可以從積累的經驗中得到合適的榜樣來模仿。
學好英語,閱讀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和最有效的途徑。一般情況下,我們和英語接觸的機會主要是通過閱讀。為了學好英語,閱讀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和最有效的途徑。
因為聽別人說話定要當面才行,而且還要受講話人的速度、停頓等的限制。如果你覺得他說得太快而跟不上,有的地方想再聽一遍都沒有辦法。不能請他重說,也不能請他說慢一點。聽唱片和錄音帶就可以重複地聽,可是在速度停頓等方面,還是不能由自己掌握。
閱讀在這些方面就有很大的優越性。讀書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有一本書或刊物在手,在什麼地方讀,什麼時候讀,分幾次讀,是讀還是慢讀,都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必要時還可以把某一段或幾句話重複看兒遍,來研究作者說的是什麼,是如何說的。
有了通過閱讀接觸英語的機會,就應該充分利用這機會去學英語。首先要擴大接觸面,不要只看本行的書刊,更不要只看某幾本書和某幾種刊物。應該把閱讀面放寬,不但要看與本行有直接關係的書刊,還應該看與本行關係不甚至沒有關係的書。
閱讀面放寬了,一則可以開闊視野,二則可以使一本功(常用的詞彙和常用的結構)練得更熟,有較多的榜樣可供模仿。閱讀英語的範圍應該逐步擴大,閱讀方法也應該針對當時情況和要求有不同。有的材料可以很快地看,大致知道內容就行。有的書刊或其中的一需要仔細反覆多看幾遍,或查別的材料來對照,或是把它背誦下來,但是不能看任何書刊都逐字逐句地仔細研究(那樣就有許多材料沒時間去看);反來,也不能看任何書刊都只求知其大意,而不下功夫去研究(那樣就無法深理解和提高)。
在閱讀中同樣要虛心模仿,認真練習。看的書刊漸多,就能看到一些的詞彙和語句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也能看出同一內容可有不同的表達方法在比較、模仿試用中,就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同是一本書,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因為各人的情況和要求不一樣。就拿《英語世界》這個刊物為例,不同的讀者,就自己的水平和興趣或要求,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讀法,例如:
一、專讀英語部分,練習看得快一些,同時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二、先看英文原文,並把自己的理解用漢語簡要地記下來。然後與漢譯部分對照比較,看看是否理解一致。
三、選其中幾篇英文試譯,經過思考做些改動後再與漢譯部分進行對比,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做,總之,是為了通過對比的方法,找出缺點,發現問題。
四、取一段英語原文,逐句逐字地做語法分析,從中理解原文的內容。但是,過多地從邏輯上分析和從理論上探討並不可取。
綜上所述,任何想找竅門、抄近道、撿現成的打算,或單純積累許多理性上的知識,都是不利於學好英語的。
作者簡介:胡毅,湖南長沙人,1904年生。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926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得學士;192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畢業,得碩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華中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昆明師院、河北師院、河北大學教授1988年離休。
關於我
Hi,我是Lexie
一枚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畢業的英語老師
有的可愛學生也喜歡叫我妖怪老師,妖怪姐姐
更多我用心寫的優質英語學習內容,歡迎關注
公眾號 獨霸上海的妖怪
微博 @Lexie的英語窩
我會帶你精讀英美外刊,了解世界風雲變幻
穩紮穩打地提高英語能力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你的經驗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