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濤精神,花開盧氏。8月18日上午,留書嶺翰園小碑林落成暨捐贈儀式圓滿舉行。
關心支持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建設的眾多老領導、老幹部,中國書協、嵩山智庫、豫西商會、河南省助殘濟困總會等協會嘉賓,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中共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盧氏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文峽,中共盧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扶貧辦主任郭軍文,中共盧氏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陳偉,中共盧氏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薛紅軍,盧氏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丹保民,盧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孫江濤,中國翰園集團董事長李孝泉、中國翰園碑林董事長李孝平等領導嘉賓相聚在美麗的留書嶺,隆重舉行「留書嶺翰園小碑林落成暨捐贈儀式」。
盧氏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文峽在歡迎辭中說:「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從開始籌備到建設完工,僅用了一年時間,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副主任張世軍老領導,心繫家鄉,建設發展,情系山區貧困群眾,匯集愛心人士捐贈錢物善款,利用家鄉獨特資源,開發歷史文化景觀,踐行文化旅遊扶貧富民之路。張老決定把辛勤投資建設的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無償的捐獻給盧氏沙河鄉冠雲村。這充分體現了張書記對家鄉的深切熱愛之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們對張書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力量的源泉,溫馨的精神家園。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籌建負責人、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世軍向大家介紹碑林建設情況時談道:「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是受開封翰園碑林的啟示,在開封翰園碑林創始人、當代文化愚公李公濤先生不畏艱難、不存私心、不謀名利、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建成的,並有所創新和發展。」張世軍表示,建設翰園小碑林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歌頌為民族發展進步,人類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仁人志士和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創立不朽功勳的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碑林移交之後,他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造福於民。
「回首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籌劃與建設,目睹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盛景與移交,我深切感受到:張世軍書記和我的父親,唯有年齡與時代的差異,其文化傳承的堅定決心、無私無畏的博大胸襟、務實創業的輝煌成就、傾力奉獻的高尚品質,無不閃爍著新時期文化愚公精神的光芒!」開封中國翰園集團董事長李孝泉飽含深情地說:「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建設,是對中國翰園碑林的有力支持,使『翰園碑林』這一品牌更加響亮,使公濤精神進一步得以弘揚、傳承。」
儀式上,中國翰園碑林董事長李孝平向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捐贈了書畫作品。
弘揚民族文化 新時期公濤精神的傳承
建碑林,不僅是為了延續碑刻藝術,傳揚民族文化,使中國書法得以流傳,更是為後人提供學習和研究的史料,是一件功在千秋萬代的大事。據了解,在公濤精神的感召下,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2020年7月落成,碑林坐落在群山起伏、松柏環抱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傳道講學的留書嶺村。該碑林分為四個區,一是偉人瞻仰區、二是中華名人苑區、三是世界名人苑區、四是碑林區。名人浮雕盡展,書法碑刻薈萃,相映成輝,蔚為壯觀。
在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建設過程中,中國翰園碑林給予了積極的力所能及地支持與配合,所有碑刻由中國翰園碑林的刻碑技師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手工刻制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系統展現中國歷代的書法藝術,我們從甲骨文開始,按照朝代順序將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作品用鑿刻的方式一筆一划、一刀一鑿地展現出來。有時為了確認名人名家的代表作品及書法,我們需要翻閱大量的史籍資料,通過反覆的臨摹比劃和試驗才最終將作品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翰園書畫院執行院長郭連遠回憶說。
看到留書嶺翰園小碑林一步步地完工落成,中國翰園碑林總經理彭海紅激動不已:「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創建,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公濤精神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對中國翰園碑林品牌的建設及打造,亦將產生積極地影響與促進。未來,翰園碑林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對外推介、內部運營、產品開發等方面實施無縫對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彭海紅呼籲,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參與到碑林的建設之中,為中國傳統文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翰園公濤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作出努力。
弘揚國粹志堅定,翰墨千載重傳承。翰園碑林建設任重而道遠,弘揚民族文化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其中,代代傳承。中國翰園碑林將秉承創建人李公濤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心懷大義,挑起傳統民族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任,用春風化雨般的教化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不斷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