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揚文化愚公精神 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再續公濤情懷

2021-01-10 實況網

公濤精神,花開盧氏。8月18日上午,留書嶺翰園小碑林落成暨捐贈儀式圓滿舉行。

關心支持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建設的眾多老領導、老幹部,中國書協、嵩山智庫、豫西商會、河南省助殘濟困總會等協會嘉賓,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中共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盧氏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文峽,中共盧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扶貧辦主任郭軍文,中共盧氏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陳偉,中共盧氏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薛紅軍,盧氏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丹保民,盧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孫江濤,中國翰園集團董事長李孝泉、中國翰園碑林董事長李孝平等領導嘉賓相聚在美麗的留書嶺,隆重舉行「留書嶺翰園小碑林落成暨捐贈儀式」。

盧氏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文峽在歡迎辭中說:「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從開始籌備到建設完工,僅用了一年時間,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副主任張世軍老領導,心繫家鄉,建設發展,情系山區貧困群眾,匯集愛心人士捐贈錢物善款,利用家鄉獨特資源,開發歷史文化景觀,踐行文化旅遊扶貧富民之路。張老決定把辛勤投資建設的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無償的捐獻給盧氏沙河鄉冠雲村。這充分體現了張書記對家鄉的深切熱愛之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們對張書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力量的源泉,溫馨的精神家園。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籌建負責人、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世軍向大家介紹碑林建設情況時談道:「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是受開封翰園碑林的啟示,在開封翰園碑林創始人、當代文化愚公李公濤先生不畏艱難、不存私心、不謀名利、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建成的,並有所創新和發展。」張世軍表示,建設翰園小碑林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歌頌為民族發展進步,人類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仁人志士和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創立不朽功勳的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碑林移交之後,他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造福於民。

「回首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籌劃與建設,目睹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盛景與移交,我深切感受到:張世軍書記和我的父親,唯有年齡與時代的差異,其文化傳承的堅定決心、無私無畏的博大胸襟、務實創業的輝煌成就、傾力奉獻的高尚品質,無不閃爍著新時期文化愚公精神的光芒!」開封中國翰園集團董事長李孝泉飽含深情地說:「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建設,是對中國翰園碑林的有力支持,使『翰園碑林』這一品牌更加響亮,使公濤精神進一步得以弘揚、傳承。」

儀式上,中國翰園碑林董事長李孝平向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捐贈了書畫作品。

弘揚民族文化 新時期公濤精神的傳承

建碑林,不僅是為了延續碑刻藝術,傳揚民族文化,使中國書法得以流傳,更是為後人提供學習和研究的史料,是一件功在千秋萬代的大事。據了解,在公濤精神的感召下,留書嶺翰園小碑林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2020年7月落成,碑林坐落在群山起伏、松柏環抱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傳道講學的留書嶺村。該碑林分為四個區,一是偉人瞻仰區、二是中華名人苑區、三是世界名人苑區、四是碑林區。名人浮雕盡展,書法碑刻薈萃,相映成輝,蔚為壯觀。

在留書嶺翰園小碑林建設過程中,中國翰園碑林給予了積極的力所能及地支持與配合,所有碑刻由中國翰園碑林的刻碑技師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手工刻制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系統展現中國歷代的書法藝術,我們從甲骨文開始,按照朝代順序將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作品用鑿刻的方式一筆一划、一刀一鑿地展現出來。有時為了確認名人名家的代表作品及書法,我們需要翻閱大量的史籍資料,通過反覆的臨摹比劃和試驗才最終將作品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翰園書畫院執行院長郭連遠回憶說。

看到留書嶺翰園小碑林一步步地完工落成,中國翰園碑林總經理彭海紅激動不已:「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創建,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公濤精神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對中國翰園碑林品牌的建設及打造,亦將產生積極地影響與促進。未來,翰園碑林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留書嶺翰園小碑林的對外推介、內部運營、產品開發等方面實施無縫對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彭海紅呼籲,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參與到碑林的建設之中,為中國傳統文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翰園公濤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作出努力。

弘揚國粹志堅定,翰墨千載重傳承。翰園碑林建設任重而道遠,弘揚民族文化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其中,代代傳承。中國翰園碑林將秉承創建人李公濤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心懷大義,挑起傳統民族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任,用春風化雨般的教化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不斷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汴梁教育|2020年河南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師培訓在中國翰園碑林開班
    為提升我省中小學校書法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教學水平,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根據省教育廳安排,河南省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師培訓於11月26日下午在中國翰園碑林內舉行。
  • 汴梁頭條|百工神技永相傳-中原傳統工藝聯展在中國翰園碑林開幕
    4月1日上午,2019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系列活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2019春季大聯展」之「百工神技永相傳——中原傳統工藝聯展」開幕儀式在開封中國翰園碑林舉行。開封市政協副主席趙潔、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華應根、中國翰園集團董事長李孝泉等出席開幕式。趙潔宣布聯展正式開幕。
  • 九月·翰園金秋獻禮丨大學生免費!免費!免費
    翰園的秋天動人而難忘在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交織中留下迷人的風景@全體大學生看黑板記重點福利一: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翰園碑林翰園內藏碑近4000塊,系統表現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主體碑廊建築規模宏大,上下兩層碑廊連環,走進碑廊,如同進入了書法藝術的海洋,真草隸篆、枯潤險奇、龍飛鳳舞,各具特色,我們在欣賞碑刻的同時,不僅對我們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有所感悟,更能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因此翰園碑林也被稱為是一座文字博物館。同學們來這裡打卡定能搶佔朋友圈的C位。
  • 汴梁教育|翰園研學精彩亮相開封市中小學研學推進會
    中國翰園碑林作為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參加推進會,會議上,翰園碑林研學導師對翰園研學獨特的研學課程、優質的研學環境、專業的師資隊伍等多方面優勢及公益助力項目進行分享,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認可和關注,會後多家研學機構和學校積極與翰園進行了溝通,表達了高度的合作意願。
  • 福利plus丨曬文化,曬風景 翰園碑林學生全部免費
    讓小編來為你支招!來翰園,開啟暑期文化之旅,最最最重要的是學生免費,免費,免費。全國全日制在校大中專學生,免門票!應屆高考生,免門票!18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免門票!(兒童須有監護人陪同)優惠時間:2020年8月1日------9月15日。入園方式:憑個人學生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赴景區售票處辦理入園手續,領取入園門票。
  • 九牧走進西安碑林 助力碑林藝術文化傳承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民族品牌九牧廚衛與西安碑林博物館籤約,向博物館捐贈一批具有碑林文化特色元素的衛浴潔具,助力博物館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
  • 汴梁景區|翰園祈福未來可期——願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翰園碑林憑藉濃厚的文化底蘊,將新年的多樣的祈福方式get給大家。沾才氣—魚躍龍門學業有成中國自古便有「魚躍龍門·學業有成·舉業高升」的吉祥寓意,魚躍龍門造型深受學子與家長們的喜愛, 新的一年,為莘莘學子的未來許下美好的期許,都來翰園碑林的"魚躍龍門"縱情跳躍吧!祝你新的一年學業有成,未來前程似錦。
  •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發表時間:2020-12-03來源:蕪湖文明網為迎接「12.5國際志願者日」, 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鏡湖區汀棠街道香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文化志願服務隊開展
  • 翰園研學被評為河南省研學實踐教育特色課程和研學精品線路
    經過各地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翰園研學被評為河南省研學精品線路,「小小書法家成長之旅」被評為研學實踐教育特色課程。中國翰園碑林國家4A級景區,是融古今書法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寶庫。多年來一直致力打造中小學社會實踐、研學活動教育基地,助推旅遊教育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文化體驗活動,滿足不同層次青少年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需求。
  • 開筆啟蒙樹志向,禮潤蒙童助成長——翰園碑林開筆禮走進民權
    9月7日下午,大山雙語學前班的八百餘名學生及家長,齊聚民權縣民生廣場,懷揣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參加了由開封中國翰園碑林策劃主持的「開筆禮」。開筆禮是啟蒙開智、識字習禮的開端。「衣冠」不僅僅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這正是——童蒙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釋菜拜師釋菜禮,是古時讀書人在入學時所行的一種典禮,即用芹菜、韭菜、慄子、棗子為主的時令菜蔬祭奠先師,四種蔬果均有象徵:芹菜代表莘莘學子、韭菜代表才華內涵、慄子代表立志為學、棗子代表勤奮之心,以此表示入學。
  • 【航海精神,紅藍傳承】精神永賡續 揚帆再出發
    劉昕禹:我是來自航海學院的2018級本科生劉昕禹,在本次「航海精神,紅藍傳承」的社會實踐採訪活動中,我受益匪淺。通過對王育才老師的採訪,我了解到航海學院前輩們在面對各種困難時的科研態度。想法沒得到理解與支持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做研究,這種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航海精神,正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 開封的中國翰園,位於清明上河園以東,緊靠龍亭公園
    開封的中國翰園,位於清明上河園以東,緊靠龍亭公園。中國翰園分為園林和碑廊兩大部分。翰園有南、北兩個門,南大門靠近園林區,北大門靠近碑廊區,園內還有翰園湖和南湖兩個小人工湖。遊客無論是南進北出,還是反方向遊覽都很便捷。
  • 傳承摔跤意志 發揚傳統文化
    為響應洛陽師範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為了更好的傳承武術精神、發揚民族文化,洛陽師範學院體育學院的學生組成「武術之星社會實踐小組」來完成這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2020年7月25日上午,團隊成員牛瑞峰來到訓練的道館,在這裡將摔跤中蘊含的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授給大家。在訓練之餘牛瑞峰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跤的歷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 古建美 中華魂公益行動進駐西安碑林博物館,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辦,中國民協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 三位「愚公」老師,好榜樣!
    ,「愚公精神不會過時」「新時代需要愚公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愚公精神」的呼聲在社會上掀起熱浪。記者要做時代風雲的記錄者,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大報導要有大決心,花大功夫。「走轉改」要堅決。記者都應該到新聞發生的地方,而不是材料發出的地方。生活是具體的,記者跟報導對象有多近,就有多感動。隔遠了,文章就難免抽象、乾癟!
  • 傳承淮海戰役精神 勇擔立德樹人使命
    苗剛表示,立足新時代,繼承發揚淮海戰役精神,就是要繼承發揚對黨絕對忠誠的光榮傳統, 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就是要繼承發揚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光榮傳統,以堅定意志推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繼承發揚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光榮傳統,以過硬成果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成都龍泉驛洛帶小學:了解、認同、傳承、發揚客家文化
    中國網9月22日訊(宋得恩)什麼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築、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進校園怎麼做?位於洛帶古鎮的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小學校交出了答卷。
  • 發揚鬥爭精神,實現偉大夢想
    要實現我們的目標任務,廣大黨員幹部就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鬥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品格和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重要法寶和實踐原則,無論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鬥爭精神一直是黨贏得革命勝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國家實現繁榮富強的重要法寶。
  • 傳承書院文化 弘揚自強精神
    ——開封市第五中學組織起始年級學生參觀學習校園文化本報訊(通訊員 焦文杰)作為一所有著192年歷史前身為「彝山書院」的開封市第五中學,為了能夠讓起始年級的學生認識和學習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歷史,繼承和發揚書院文化,2020年8月22日下午,開封市第五中學組織安排起始年級參觀學習了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