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話澳門(散文)
我去過一次澳門,算是親近。而另一次是,在遊船上遠遠地眺望。
那一次,從澳門回來,我還寫過一篇博客,記述大三巴牌坊,木棉花和酥脆的蛋撻。想想這都過去十多年了。
今天,澳門回歸二十年了,澳門特別爭氣,發展的越來越好。禁不住又令我回憶起了那一次踏進澳門的感受。
幾乎每一個去澳門的人,都心裡怪怪的,因為這裡博彩業發達,誘人躍躍欲試,讓人既興奮又緊張。
在遊過媽祖閣、大三巴牌坊、蓮花廣場、黑沙灘等之後,我們走在老街的舊石條路上。時間已近中午,暖陽高照,街上只有幾個遊客。高高的木棉花開得正紅,四周空空蕩蕩。我給女兒買來幾個蛋撻,我和妻子也品嘗過,甜脆味美。導遊告訴我,這裡的居民晚上6點以後才出門,此刻還睡在夢鄉呢。
澳門島很小,一天時間就可以遊完。有兩件事,記憶猶新。
第一件事,晚上我在酒店門前,遇到一位老者,像是在等人,他在吹口哨,我聽出來他吹的曲子是「甜蜜蜜」。我很好奇,扭頭向他看過去,他停下來,向我笑笑。
我和他攀談起來,他的普通話講得很好。原來,他在這等著拿煙,明天去珠海送給收貨人,一天只能帶2條,他可以掙到200澳幣,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他今年72歲了,按政府規定,可以每月領2000澳幣的補老金,但他拒絕了。
我仔細觀察他,小個子,精瘦瘦的,短髮灰白,白淨臉顴骨突出,眼睛晶亮,很有活力。他自豪的對我說:「我坐小巴政府免單,每天就是旅遊,拱北口岸的好東西,我也可以捎回來,又掙錢又購物。我才不要補老金呢,沒有能力的人才要,我怕丟人。」
他拿著煙走了,消失在夜色中。我從老人家的身上看到了,澳門人那種拼搏自立的精神。
第二件事,發生在凼仔島。我們一行人進入賭場,裡面人很多,大廳很寬敞,幾十臺賭博機前圍坐著許多人。我沒有買賭注,只在裡面溜躂。
在一臺撲克牌賭檯前,圍坐著幾個青年人。我發現那個發牌女郎,氣質不凡,手中的牌神奇地變換著,看著眼花繚亂。一付牌用過一輪後,馬上毀掉,換上新牌。
這幾個青年是用現金下注,我注意到他們用的是千元面值的港幣。開始下注也就用幾張,過了一會兒,幾個人站起身上,圍攏到撲克賭檯前,神情緊張又興奮。
幾輪後,那個拎包的青年,把三大疊紙幣直接交給站在發牌女郎身旁的助手,那助手扭身迅速過驗鈔機。我的確看不懂賭博過程,只見紙牌在女郎手中變換著,展開又收攏。年青人在臺子上似乎也擺弄著什麼,只聽女郎尖叫一聲,紙牌應聲攤在檯面上,緊接著是年青人發出的嘆息聲。然後,他們迅速起身,一溜煙的消失了。
如看魔術表演似一般,還沒有弄清楚原由,就散場了。
而那幾個年輕人,卻在幾分鐘之間經歷了這種「博彩」的驚心動魄!
澳門因為博彩而發展,富裕了一座小島。而這種「押注」的冒險背後,又有多少演繹過或正在演繹的傷心與悔恨的故事呢?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王愛國,筆名艾國,企業經理,青島人,離退休越來越近,離文學也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