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說起龐中華,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從上世紀80年代起,全國就掀起了一股學龐中華書法的熱潮。
很多人雖然都有過被關在家裡練字帖的經歷,但是字依然很醜。
作為大部分中國人的初練,無論是70、80、90還是00後,幾乎每個人的童年裡都有一本龐中華,不是自己練,就是看別人練。
最近,已經淡出大眾視線很多年的龐中華又因為視頻課火了一把。
龐老師有兩句名言:音樂是流動的書法,書法是凝固的音樂。
在看他的視頻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句話是說書法和音樂都是藝術,有相關性。
天真的我打死也不會想到他的意思居然是寫字的時候唱歌。
點要兩拍,橫要三拍,豎要四拍,數著數著哼起了《康定情歌》。
看過那麼多書法教學視頻,他是第一個自帶bgm的。有時候自己唱還不夠,還要拉手風琴。
有網友調侃,就是寫個點,龐中華的就是漂亮,你的就是醜,不唱個歌怎麼水40分鐘。
龐中華不是第一個談論書法與音樂之間聯繫的人,沈尹黙、豐子愷、錢鍾書都討論過,但是將它運用到教學中,左手演奏手風琴,右手書寫,嘴裡還哼著歌,他是第一個。
按照他的說法,這種邊唱歌邊寫字的方法叫作快樂教學法。
龐中華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發視頻感謝大家喜歡他的快樂教學法。
但是如果我小時候一邊寫字一邊唱歌,估計還沒等我快樂,我媽就該拎著衣架來揍我了。
除了音樂,龐中華還善於將其它藝術元素與書法結合,比如西方繪畫。
只要你有一點藝術細胞,龐中華就能教你寫出一手好字。
龐中華作為一名業餘書法愛好者,能夠紅遍全國幾十年是那個特殊年代的偶然。放到現在,既無師承又無家傳,20歲前都沒臨摹過一份字帖的他,很難進入大家的視線。
但是在全國人民對科學與文化極度好奇渴望的80年代,一個地質勘探員出身的普通人也能寫出一手好字,這給了人們很大的信心,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樣寫出一手好字來。
1980年,他總結硬筆書法心得的《談談學寫鋼筆字》一出版就迅速走紅。第一版首印的20萬冊兩個月內被搶光。這本書也是整個80年代最暢銷的書,10年裡共賣出1000多萬冊。
根據舊書攤上《談談學寫鋼筆字》的定價,該書在80年代的總銷售額突破700萬元。
即便是現在,能賣出10萬冊的書就已經算得上頂級暢銷書,1000萬的銷量足以讓大多數出版社開心一年,更何況是在一斤豬肉才1塊左右的80年代。
絕大多數人練書法一不參加書法比賽,二不指著賣字賺錢,練書法只是為了寫一手讀起來都沒有任何障礙的實用的字。龐中華的字簡單好學,用時短見效快,實用性非常強。
所以無論是正在上學的學生,還是想通過書法給自己樹立人設的成功人士,練習他的字足夠了。而這兩部分人正是硬筆書法字帖的主要群體。
光是學生字帖這一塊就已經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
目前,我國共有2億中小學生,使用字帖最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有1億6000多萬,即便每年只有萬分之一的學生購買字帖,一年的銷售量也十分驚人。
在這個所有孩子都被要求寫字帖的年代,誰都在想方設法地給小朋友的書包裡塞滿字帖。
除了家長和老師,每年還有很多送字帖的公益活動,阿里文學曾在一次扶貧活動中送給藏區小朋友3000本字帖。不知道小朋友們收到字帖時會不會心痛。
另一大市場是成人字帖市場。中國人講究字如其面,很多人長大後才意識到一手好字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開始買字帖練字。一些連寫字帖的時間都沒有又不想因字跡扣分的人,乾脆直接找人設計籤名,專門練習自己的名字。
在成人字帖市場中,產品越來越細化,一些針對公務員考試的字帖和各種高端字帖就格外受歡迎。
人們爭相學習龐中華的結果就是他的字帖一經出版就被搶購一空,一些人開始意識到人們對字帖有著很大的需求,出版銷售字帖大有錢賺。
就這樣,一些出版社主動聯繫龐中華,希望出他的字帖。不少人靠著盜版他的字帖也發了財。
龐中華的名利雙收不僅刺激了出版商和盜版者,一些硬筆書法家也相繼推出自己的字帖。我國的硬筆書法字帖市場逐漸形成。
首先就是司馬彥。司馬彥和他的爸爸司馬東都是著名的硬筆書法家,稱得上書法世家了。
多少人辛苦一輩子只為買套房,而司馬彥靠寫字帖2天就做到了。
在硬筆書法剛剛興起的80年代,司馬彥用兩天的時間寫好一本字帖,用賺的7000塊錢稿費在武漢買了套房,緊接著又花了一周寫好第二本,又買了一套。
注意,此時的司馬彥拿的是稿費,真正拿大頭的是出版社。
即便火起來的時間比龐中華晚,但是湖北司馬家族仍然建立起了自己的字帖事業。
2015年,視覺中國為了收購湖北司馬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權,整整花了3個億,震驚不少投資者。要知道,視覺中國2014年全年的營收才1.19億。
字帖界的另一大巨頭就是田英章,現在的孩子們使用的字帖或報的書法班,大多用的都是他的字。
他是位非常有儀式感的書法家,收徒還要搞個隆重的儀式,生怕別人不知道有人拜他為師。
他的字帖可能是目前賣得最好的。據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份,僅湖北美術出版社賣出的田英章田雪松系列字帖就有2萬多冊。
除此之外,盧中南、吳玉生等一大批硬筆書法家都在國內有著非常多的忠實粉絲。
在八九十年代,和傳統書法字帖一樣,名家效應非常強,即便是在剛剛興起的硬筆書法字帖市場,封面不印上這些人的名字根本沒人買,這些硬筆書法家或者自己開公司,或者與出版社籤約,迅速搶佔了幾乎全部的硬筆書法市場。
如今的字帖出版市場已經形成了以「司馬彥字帖」為代表的湖北派、包郵區的江浙派、以及「龐中華字帖」為代表的成渝派三足鼎立的局面,你所買的絕大部分字帖及其替代品都來自這些地方。
即便現在已經不是全民練硬筆書法的時代,字帖行業依然非常火爆。四川華夏萬卷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字帖出版單位之一,在過去5年裡累計銷售碼洋(定價乘以銷量)突破20億,且還能保持每年25%以上的增長率。
名家效應雖然還在,但是單純的名家字帖已經不足以吸引忠實用戶。現在,人們還會根據體驗選擇字帖。
各種提高用戶體驗或針對性的字帖及相關產品大量出現。
從早期的蒙紙字帖到凹槽版,再到各種特殊字帖,字帖的種類越來越多。
如各種英語字帖。
而且權威也不再局限於個別書法家,很多人將字帖與教育相結合,搞出一些跨界產品,如衡水狀元筆記。
以及網紅體字帖。
為了提高用戶體驗,一些銷售商還搞出各種打卡群,通過打卡、送課等方式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維護用戶對字帖產品的粘性。
最初,大家練字只是出於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這一美好願望。
那個年代的人們,迫切渴望提升自身文化修養,誰的字寫得好就跟誰學,沒機會接受大師面授,就買本字帖照著練。
然而,橫平豎直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不靜下心來投入時間和精力慢慢練習,很難寫出一手好字。就像如果不是大山深處的找礦生活,龐中華可能就是一個字寫得比較好的書法愛好者。
誰都知道練字是個需要時間慢慢磨的事情,然而大部分人既拿不出那麼多時間,也不能靜下心來堅持練習,練來練去要麼沒有實質性提高,要麼因為書寫速度等問題無法將練習成果應用在實際中。
而很多人將原因歸結為練的字帖還不夠多,於是買更多的字帖。他們既過分誇大了字帖的作用,又忽視了字帖的重複利用價值,產生了大量衝動消費。
一部分人利用了大家的這種衝動消費心理,推出了很多一次性字帖、21天速成字帖、或練字神器,幫助他們賣出更多的字帖和書法相關產品。
這種衝動消費更多的是出現在學生字帖市場上,衝動消費的主體卻是那些大人們。老師、家長不斷地將各種字帖塞到孩子手上,將書法練習單純地等同於寫多少頁字帖,甚至忽視了寫字帖本身的初衷。
現在,不少人陷入了一種為了寫字帖而寫字帖的怪圈,使得字帖的工具功能越來越低,將字帖變成折磨中小學生的工具,將書法練習變成形式化教育,將字帖市場變成某些人牟取暴利的手段。
這麼龐大的字帖市場裡,又有多少泡沫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自網絡
*本文參考資料:
[1]龐中華藝術中心.(2017).他才是中國「知識網紅」第一人,秒殺羅振宇、咪蒙,他的書賣了4億5千萬冊
[2]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8).解密華夏萬卷20年只做一件事,傳承筆尖上的書法藝術教育.
[3]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近三年最受讀者青睞的圖書解榜 .
馬路有話說:
是時候反思一下,字帖市場的繁榮反映的是人們對書法的熱愛,還是現代人的盲目與浮躁。
這裡是馬路青年,老不正經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體的電子雜誌。用獨特的角度去挖掘當下流行的文化和現象,並從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元化視角進行解讀,擅長用犀利的角度、一針見血的言辭戳破表相。
如果你覺得有點意思,歡迎來公眾號找我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