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耳朵莫名其妙的開始發癢,這就是提醒大家耳朵裡的汙垢他多了,可以適當的清理一下,大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掏耳朵會選擇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這是為了避免被誤傷,那麼掏耳朵的誤區有哪些呢,掏耳屎需注意哪些,清理耳朵的方法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
掏耳朵的誤區
誤區1、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大家對於耳朵裡的鼓膜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都以為吱喲鼓膜被掏破了,俺麼就一定會出現耳聾的現象,事實並非如此,鼓膜損傷在平時生活中是一種很多見的情況,因為喲些人掏耳朵的時候掏的太深了,剛碰到耳膜就會很疼,那麼這個有可能就是鼓膜上被弄破了。
鼓膜的主要功能就是擴發音量、增強聽力,如果鼓膜破損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聽力,但是不至於會變得耳聾,正常情況下,如果不小心在掏耳朵的時候把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復的。
要提醒的是,不僅掏耳朵會捅破鼓膜,過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擊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個小孩在玩沙炮的時候震傷了耳朵,鼓膜上破了個洞,聽力大大受損。
誤區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乾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
如果掏耳朵時,用乾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但滴了消炎藥水之後,反而營造了一個潮溼溫潤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麼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呢?當耳朵出現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洗澡時,最好別弄溼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溼了再換。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遊完泳之後,最好滴兩滴消毒藥水。因為公共泳池內內的水可能存在各種細菌。
誤區3、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來,或者覺得癢,每過幾天就掏一次耳朵。油耳和幹耳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耳的人一但感覺油流出來了,用掏耳棒清潔一下看得見的外耳道是可以的。
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脫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幹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一來耳屎的生長速度沒有那麼快,二來耳屎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
我們的耳朵都有兩節,外面的一節外耳道表層覆蓋著皮膚,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裡面看不到的一節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會痛。
在清潔時,最好使用鬆軟、乾淨的棉籤,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並不好。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常用不乾淨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掏耳屎需注意哪些?
1、禁止太頻繁
如果掏耳朵太頻繁,棉籤、挖耳勺等工具會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變得敏感,有時會有疼痛感或奇癢感。長期嚴重刺激,還可能會引起癌變。
2、使用棉籤
棉籤會減少對耳部的刺激,防止太用力弄破耳膜。
清理耳朵的方法
1、可以用鹽水清理耳朵。將鹽水滴入耳道中,搖晃幾下,然後衝洗乾淨。
2、嬰兒油、礦物油和專門的耳道清潔油,都可以用來清洗耳朵。如果不確定自己會不會過敏,最後先塗抹在手腕上,一個小時後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
3、使用過氧化氫清潔耳朵也不錯。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潔液體。
4、最好購買專門的滴耳器,使用這樣的設備將液體滴入耳道中。如果擔心自己操作會出現意外情況,還可以去找醫生,他們那裡總會有合適的工具。
結語:掏耳朵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習慣,不過有些人只要閒下來就會去掏耳朵,這一點是不值得提倡的,大家都知道的,耳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保護我們耳朵的,以上內容介紹的幾個誤區,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哦,希望以上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