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講的是,唱高音的時候擠嗓子。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一樣,在ktv或者家裡等等唱歌的時候尤其是在唱高音的時候特別容易擠嗓子,氣息也跟不上,導致高音唱不上去,還很容易會傷到嗓子,不用擔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講怎麼在唱高音的時候不擠嗓子,還能讓你嗨爆全場!
一、正確的呼吸方式
在歌唱中,正確的吸氣方式是將氣息吸到腰腹間,甚至整個後背,會感覺整個身體因為充分吸氣而擴張開了,像吹爆的氣球一樣,氣息一定要吸得深,如果僅僅像說話那樣只把氣息吸到胸腔部分是肯定不能支撐歌唱的,所以嘗試深吸氣,就像是努力的聞嗅東西一樣,像使勁從針孔裡去吸氣一樣,讓氣息穿過胸腔進入腹腔,你可以把手叉在腰上,如果吸氣吸對了,那麼會感覺腰兩邊會膨脹開,甚至後背、雙腎都膨脹起來了。
胸腹式聯合呼吸。這樣的呼吸方式,結合了胸式呼吸和腹部呼吸各自的優點,合理的使用胸腔、腹部、橫膈膜來控制氣息,這種方式是近幾年最為流行、最為推薦的唱歌呼吸方式,胸腹式聯合呼吸可以存儲比較多的氣,發聲呼吸也有支點,三個不同聲區在互相轉換的時候會比較協調,呼吸均勻。快速地吸一口氣,停頓一會後,然後慢慢地呼出去,呼氣的時候要感覺腹部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緩緩的吸氣,停頓一會後,再慢慢地呼出去,如果不好找感覺,你可以想像一下進入花店發現一束自己喜歡的花,湊過去聞花時的那種感覺,這時呼吸是非常自然的,一定要記住這種狀態。呼氣的時候,可以用一根點燃的蠟燭來配合一下,讓火焰側倒但不熄滅。
在氣息練習一段時間以後,你可以開始嘗試用氣息的力量唱歌,一開始可以先簡單的唱個a音,可以自己編個簡單的旋律來唱這個a音,記得唱的時候先充分吸好氣,然後,用打哈欠的初始狀態時的口腔打開狀態來唱這個音,因為打哈欠的萌發狀態其實就是歌唱家唱歌時的口腔狀態,口腔正確打開時,舌頭是自然平放的,舌頭不能往裡面縮(可以微微抵著下牙),小舌頭會提起來,軟顎會抬高,你如果拿個手電筒對著鏡子看自己的口腔狀態,會看到此時內口充分打開了。
二、打開聲帶
歌手擠嗓子往往是閉合不好導致的,比如阿信,狀態不佳時候的周杰倫,薛之謙等等,可能是個人唱法習慣也可能是吃嗓音條件等其他緣故,很多時候他們唱的時候嗓子會比較緊,live會出現緊張擠卡或者漏氣難以集中的情況,特別是早點周董嗓子條件好時候擠卡唱highC都可以有不錯的聲音質量,近些年嗓子狀態確實下滑比較多,不過也跟事業家庭有成精力轉移有關hhh 所以,擠嗓子是相對來說不科學的唱法,但是並不是說不好,因為擠嗓子也是有其獨特的辨識度,有時候會打動人心或者特殊的效果,但是我們從聲樂角度不提倡,我建議學唱歌先科學,再好聽。先練好相對科學的唱法,再利用不同的風格和咬字讓其好聽。
打開喉嚨應該是喉頭向下與軟顎抬起的有機配合,軟顎在發聲時要一定程度的抬起,但不能過分,否則會因僵硬而效果不佳。正確的吸氣動作能使軟顎恰如其分地抬起。「閉口打哈欠」能使軟顎抬得恰到好處,這種喉頭位置和喉嚨狀態正是適合歌唱發聲的良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發聲,聲音的走向必然是垂直的,通暢的。 但「哈欠」切不可做過頭,要像正在和人談話,想打哈欠,又不好意思不禮貌的對人張嘴而掩口打哈欠那樣,這樣才能做到恰如其分,不會造成僵硬和影響氣息的深通。有人誤認為只要拉下下巴就算打開喉頭了。其實過分的拉長下巴會使頜關節僵緊,下巴和舌的動作不靈活,「放下下巴」其實應先抬起笑肌,顴骨,擎起上牙床,拱起軟顎,頜關節就自然鬆開,下巴也就隨之松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打開喉嚨。
三、摩擦聲帶。
這種是當下審美裡常見的擠嗓子唱法,標誌性人物是汪峰、劉宇寧、隔壁老樊(我給老樊唱法定義偏向搖滾,歌曲本意和配器是民謠,唱的是搖滾嗓)等人,通過摩擦聲帶塑造一種滄桑感,情緒爆發段落會使很多聽眾產生悲愴感,引起不少聽眾共鳴,也是當下很多民謠駐唱歌手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