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流傳幾千年,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健康財富,很多有病的人得益於中藥對身體的調理。不過在多數人的概念裡,中藥只有用藥罐煎熬之後再喝,才是最好的。
殊不知,藥食同源,生活中很多中藥不一定非得當藥材來使用,也可以當作平日裡的食材,有一些還可以當零食來吃,效果也頗為理想。那麼到底有哪些中藥可以當零食吃呢?四種可以當零食吃的中藥,活了30年才知道,醫生很少告訴你!
零食之一:檳榔
檳榔:為棕櫚科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主要性能,味苦、辛,性溫;歸胃、小腸、大腸經。其主要功效有:驅蟲,緩下消積,行氣,利水,截瘧。具體如下:
1、檳榔可驅蟲
檳榔屬於果實的中間部分,因此進入人體後也是進入臟腑。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肚子裡有蟲的時候,臉上和身體會出現白斑,如果你仔細觀察檳榔的外觀,上面也有片狀白斑,大自然很神奇,看起來兩者沒有什麼聯繫,實際上也有關聯,因為檳榔是治療胃腸道寄生蟲的良藥。
2、檳榔消食滯
檳榔質重,重則下行,又入胃腸,則通六腑之氣;與陳皮等橘類藥物相比,其助氣下行的力量是強,所以更適合於胃腸有形阻滯,尤其是食滯。食積與食滯是不一樣的,食積的意思是吃了不消化。何為食滯?積食日久,化生溼熱,半固半液。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吃檳榔對便秘有好處。
3、檳榔可利水
檳榔下行祛積,所以亦可用於水積之病;但水積當在何處呢?水在腹中,當我們出現肚子脹或者慢性病有腹水的情況,服用檳榔效果很好。
零食之二:大棗
中醫認為,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主要的功效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我們都知道大棗在開始的時候是青色的,慢慢在成熟的季節就變成紅色。中醫認為,這就是木化火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棗吃多了就容易上火的原因,如果是吃青棗的話要好些。
大棗的皮是苦的,肉是甜的。皮苦為金收斂的感覺。肉是甜的,中土的味道。果肉膩,也是稟收斂的氣。而大棗的核,非常結實,用錘子才可以砸碎。收斂之氣非常厲害。
所以中土厚重的人,不適合吃過多的大棗。什麼叫中土厚重呢?簡單理解就是胖人,肌肉屬於土,土厚則不適合多吃大棗。一般人的話,平常把大棗當作零食吃,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不要過量食用就可以了。
零食之三:桑葚
為桑科桑屬多年生木本植物,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主要的功效有補肝益腎,生津潤燥,烏髮明目,固精安胎,聰耳,潤腸通便。為什麼桑葚有這麼多功效呢?且請聽小編細細道來。
桑葚為什麼可以補益肝腎?我們都知道,桑葚為果,子多,多子則可以補腎精,同時桑葚顏色是黑色,黑色入腎經,因此常食桑葚可以補腎。桑葚味酸,而酸入肝經,此為補肝血。因此把桑葚當零食吃可以補肝腎精血就不足為奇了。桑椹的質地多汁多液而粘,多汁可以潤燥生津,多液而粘則可以滋補陰血;多子質潤多液還有什麼作用?潤腸通便。
零食之四:烏梅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它的主要功效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安蛔,生津。
梅子味道酸酸甜甜,是一種常見的水果,也常用來做成酸梅湯,酸者,收也。酸甘者,則可化陰生津。烘乾皮皺,澀之謂也,皮收肺斂之象也。為食則入脾胃。
成熟的梅子,可斂肺止咳,治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證。善澀腸止瀉。治溼熱,瀉痢便膿血者,也可以和黃連一起搭配,醫書上稱作烏梅丸。
曬乾後的烏梅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疼痛,因為蛔蟲遇酸則靜。 酸甘化陰生津,故亦治虛熱消渴,可單用,也可配天花粉,麥冬,人參等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