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不吃藥,吃藥不喝酒」這似乎是大家已經達成共識的一件事,但經常有人仍然不當回事。
因為肺部感染在呼吸內科住院治療的一段時間,86歲的趙先生(化名)出院回家第二天,又被救護車送回了市立醫院西院區,經過緊急抗過敏、抗休克等搶救,老人才終於轉危為安。而讓老人處於生命危險中的只是半杯啤酒。
「老人住院時用了頭孢類抗生素治療,回家後飲酒,導致雙硫侖樣反應,幸好搶救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1月8日,市立醫院西院區呼吸內科病區主任蘭淑娟提醒,過年期間,大家應做到「酒後不吃藥,吃藥不喝酒」。
據介紹,趙先生患冠心病和房顫40多年,近兩個月因為受涼,出現咳嗽、咳痰,並伴有胸悶、憋喘,在市立醫院西院區呼吸內科住院治療,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而且心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12月20日才好轉出院。
2019年12月22日正值冬至,也是趙先生出院的第二天,他在家喝了半杯啤酒,沒想到出現噁心、嘔吐,而且顏面潮紅、心悸、胸悶不適。家人緊急撥打120將老人送到醫院。醫生為老人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發現老人心肌酶明顯增高,心電圖提示「異位心律、房顫」,考慮心肌損傷。
醫生了解到,因老人住院時曾應用頭孢類抗生素治療,考慮「雙硫侖樣反應」可能性大。因此立即讓他吸氧,進行生命體徵監測、抗過敏、抗休克、補液等搶救,老人最終轉危為安,脫離生命危險。
蘭淑娟介紹,使用抗菌素後飲酒易發生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又稱為戒酒硫樣反應,主要是因為在體內代謝的頭孢類藥物接觸酒精後,會影響酒精代謝,產生中毒反應。雙硫侖樣反應往往發生在用藥與飲酒後約15到20分鐘,持續時間一般為半小時到1小時,嚴重者可持續更長時間。
雙硫侖樣反應危害較大,臨床表現有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嚴重時可出現胸痛、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視物模糊、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吸吸抑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死亡。
雙硫侖樣反應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乙醇敏感者更容易出現。
雙硫侖樣反應常見藥物:
1、頭孢菌素,比如頭孢哌酮鈉、頭孢美唑鈉、拉氧頭孢二鈉、頭孢甲肟等十幾常用藥物,其中頭孢頭孢哌酮鈉最容易發生;
2、硝基米唑類,比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等;
3、其它抗菌素,比如呋喃唑酮、氯黴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等。
使用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藥物的患者,在使用上述藥物期間及停藥後7天內,避免飲酒或進食含乙醇製品(包括飲料、食物、藥物),如白酒、黃酒、啤酒、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氣水、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用酒精進行皮膚消毒或擦洗降溫,尤其心血管疾病、肝功能異常(包括脂肪肝)、腎功能不全、年老體弱的患者更應注意。
那麼,飲酒和吃藥,到底間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蘭淑娟說,一般認為飲酒後5天之內的人,吃頭孢類抗生素都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喝酒一周以後再服藥是安全的。
此外,服用鎮靜催眠類藥物、解熱鎮痛劑類、利血平、抗癌劑、異煙肼(抗結核藥)等藥物、降糖藥、抗抑鬱藥、治療關節炎類藥物後,也是同樣嚴禁飲酒的。
吃藥別喝酒!別拿生命當兒戲!
有些食物比較特別,可能會跟你在吃的藥發生反應,降低藥效算輕的,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
吃藥的禁忌可比你想像的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哪些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
茶水
其中的鞣酸會與一些酶類藥物和抗生素結合,失去藥物活性,比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四環素、阿奇黴素等。
茶水中的咖啡因、茶鹼還會與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拮抗,興奮中樞,加速心率。
咖啡
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中樞,降低催眠藥療效,還會與鈣劑結合,長期大量飲用可能影響鈣劑療效,導致骨質疏鬆。
服用胃潰瘍治療藥物的患者喝咖啡會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加重病情。
高脂食物
脂肪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需要補鐵的患者,如果食用高脂肪食物,可降低鐵劑的吸收,影響療效。
但高脂飲食會延緩胃排空,促進膽汁分泌,增加一些藥物的吸收,比如維生素A、D、E等脂溶性維生素和灰黃黴素。
高蛋白食物
在腸內消化時會產生大量胺基酸,阻礙左旋多巴的吸收,影響療效。
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華法林通過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細胞內合成凝血因子而發揮抗凝作用。
因此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甘藍、菠菜、西蘭花、捲心菜、蘆筍、西芹、豌豆等,會降低華法林的抗凝作用。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吸菸
不算食物,也要著重說一下。吸菸會使胃幽門收縮壓下降,影響胃排空,使吸菸者食慾減退,並減緩口服藥物吸收。
胃腸潰瘍患者吸菸會影響潰瘍癒合,加重病情,間接影響藥物吸收。糖尿病患者吸菸可減少胰島素吸收,需要增加20%左右的藥量才能產生達到的藥物濃度。
菸草中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能加快藥物代謝和滅活,使血藥濃度降低,作用減弱。吸菸還會促進人體釋放兒茶酚胺,減少藥物吸收,影響療效。
哪些食物可能加重藥物毒性?
西柚汁
學名是葡萄柚汁,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成分,能明顯影響藥物代謝酶的作用,減少藥物代謝和排洩,提高藥物濃度升高,作用增強。
應避免與降壓藥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合用,以免過度降低血壓。西柚汁也會使他汀類降脂藥物的濃度升高,增加肌肉毒性和肝毒性的風險,還會影響胺碘酮、布地奈德、環孢素等藥物的療效,用藥期間應避免食用。
醋
醋酸是酸性物質,與鹼性藥物合用會發生中和反應,使藥物失效,比如碳酸鈣、氫氧化鋁、紅黴素等。超過正常量的醋與磺胺類藥物同服會導致尿液偏酸性,容易形成結晶。
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合用,能使藥物排洩減慢,活性降低,加重毒性。
吃藥+喝酒可能有致命風險?
飲酒最常見的危害是與頭孢類藥物發生雙硫侖反應。引起噁心嘔吐、顏面潮紅、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甲硝唑、呋喃唑酮(痢特靈)、異煙肼、氯黴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磺胺類、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降糖藥、華法林、氯丙嗪等也能引起該反應。
藿香正氣水、十滴水、氫化可的松注射液、中藥酒劑等含乙醇藥物食物也不能與頭孢等上述藥物合用。
此外,乙醇可使維生素A、D、B1、B2以及地高辛吸收明顯減少,療效降低。使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氯氮䓬、奧沙西泮和三唑侖等苯二氮䓬類藥物和巴比妥類藥物的吸收增加,血藥濃度升高,不良反應風險增加。
乙醇通過影響藥物代謝還能降低華法林、普萘洛爾、安乃近等藥物的療效。增加抗抑鬱藥的代謝產物而增加不良反應。
總之,請牢記「酒後不用藥,用藥不喝酒」。
吃藥還有哪些必須要注意的?
很多人習慣用飲料、果汁送服藥物,這是非常不恰當的用藥習慣,除非藥品說明書有寫,因味道等原因可以用果汁送服,否則大部分口服藥物都是用水送服。
服藥後需要多飲水的藥:茶鹼類平喘藥、利膽藥、阿侖膦酸鈉、抗痛風藥、磺胺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服藥後需要短時間內限制飲水的藥:胃藥硫糖鋁、果膠鉍、止咳藥、舌下片、去氨加壓素等。
不宜用熱水服用的藥:助消化藥、維生素類、活疫苗、活菌製劑等。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重慶晨報、科普中國等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