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們懷著對秋天的憧憬,迎來新的學期和新的徵程。回首過去的一學年,我們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盛大時刻,見證了新冠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危機與挑戰,見證了無數逆行者負重前行的英雄壯舉,見證了西方政客不擇手段企圖扼殺中華崛起的醜惡行徑,見證了我們國家在中國共產黨人堅強領導下抗擊疫情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此刻,心潮澎湃,豪情滿懷。新學期,新起點,新徵程,新希望,今天我們又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勇攀新高峰,展現新風貌,創造新成績。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這裡我想與同學們分享兩個小話題。
讀書放飛夢想
我想請同學們告訴我,什麼樣的人才是富翁?什麼樣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富有呢?一個真正富有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金銀珠寶,真正永恆的財富是知識;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判斷是否富有很簡單,就看你的家裡有多少書籍。當你家裡的書籍比衣櫃裡的衣服還要多的時候,恭喜你,你們家才是真正的富有,因為你們擁有了寶貴的、別人無法竊取的知識財富。孩子們,有沒有家裡的書本比衣櫃裡衣服多的?請舉手,恭喜你,你是真正的小財主。
讀書,能讓我們思維縝密、豁達聰慧;讀書,能引領我們超自我,感受生命的絢爛與不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中世界廣闊無限,不論現實世界如何狹隘枯燥,但愛閱讀的孩子理想遠大,動力無窮,創意無限。多讀書,能讓人不畏懼自己的渺小,勇敢自信地做自己,敢於勇敢地去嘗試去發現未知,對偉大的事物心懷敬畏。學會和善待人,懂得善於運用智慧去克服更大的困難,能坦然去面對一切挫折與苦難。
中國夢,讀書夢。圓中國夢,需要我們每個孩子擁抱讀書夢。
習慣成就人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人生之基,決定著人的未來發展。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習慣養成教育。曾有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記者很詫異,問:「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卻發人深思。是啊,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各個領域中的傑出人士——成功的運動員、律師、政客、醫生、企業家、音樂家、教育家、銷售員,以及其他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良好的習慣。正是這些好習慣,幫助他們開發出更多的與生俱來的潛能。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有言:「習慣是人生的主宰。」 習慣即命運, 成功從培養習慣開始。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主要取決於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人的失敗往往由於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致。那麼,好的習慣就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敞開的門。健康人生的基礎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還是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基於良好習慣的培養。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讓你終身受益。
新學期的學習徵程已開始,希望同學們帶上三樣東西:
第一要帶上理想和目標。就像一棵樹,正是有了對陽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雲霄;就像一隻鷹,正是有了對藍天的嚮往,它才可能遨遊天際。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能飛得更高,才能飛得更遠。
第二請同學們是帶上自信和堅強。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免不了會有驚濤駭浪,有風沙泥潭,但有了自信和堅強,跌倒了你會爬起來,失敗了你會重新再來。拿出你「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勇氣,去迎接人生的風雨,只有經歷風雨,我們才可能見到美麗的彩虹。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暴雨衝過,更見青松巍峨!
第三樣要帶上的是勤奮和努力。不要學那隻懶惰的兔子,終點還沒到,就在大樹底下「呼嚕嚕」地睡起了大覺。古人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耳熟能詳的話語,可是古人用畢生的心血換來的真理,它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大家:成功路上,唯有勤奮和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本期素材部分來源於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九期)
來源:靈璧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