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北大最高榮譽獎學金的同學
究竟擁有怎樣的風採?
國家發展研究院
2017級博士生任昶宇
獲得了2018-2019學年五四獎學金
他個人豐富多彩的經歷
給這個問題
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
課餘生活中
他帶領初創社團冉冉升起
集體活動裡
他有著熱心腸的「奉獻型」人格
在師長和同學眼中
他是一個愛文藝、愛體育的
「非典型」好學生
「總得張羅起來」
——來自一個新銳社團領頭人
「我的朋友時常吐槽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任昶宇笑道,「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係吧,反正我就是喜歡張羅。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挺快樂的。」如果攤開他的個人履歷,在「社會活動」一欄裡,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都在無聲中證實這一玩笑般的「指控」。
任昶宇校園生活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和朋友一起創辦了北京大學學生賽艇協會。2016年,鄒冠男找到任昶宇和魏金霖,希望一起重新組建北大賽艇隊。那時,任昶宇還是元培學院的本科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賽艇,但同時也是北大壁球隊隊員的他,抱著自己一直以來對體育運動的一腔熱情,以及想要挑戰自我的心情,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和三人料想的情況一樣,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與很多群眾基礎紮實的體育社團相比,組建賽艇協會難度巨大,畢竟誰會在空閒的時候去賽艇呢?沒有場地,沒有設備,也沒有錢,完全就是從零起步。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任昶宇作為協會理事長,在社團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和同伴一起聯繫到了稻香湖水庫和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中心兩處專業水道,並成功與他們達成戰略性合作,解決了場地和設備的問題,訓練也就組織起來,初步培養了第一批賽艇運動愛好者。但由於訓練並不系統,在屢次比賽中,他們發揮「穩定」,多次將倒數第一收入囊中。
2018年,隨著一些社團骨幹們畢業離校,任昶宇主動挑起大梁、擔任會長。在他的盤算中,社團發展,首先得有「人」。要想在校園裡推廣這項不太受到大眾關注的體育活動並非易事,但任昶宇有目標,也有計劃。他組織社團積極參與「社團招新」、「社團文化節」等社團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宣傳社團,慢慢為社團積累了影響力。
有了「人氣」,下一步就是更新設備,社團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騎劃跑中心固定場地和划船機,使得水上和陸上的訓練有規律地開展起來。最重要的是,任昶宇帶領協會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從招新到訓練再到考核進入比賽,社團的管理和運營初步開始有了一套相應的組織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賽艇協會獲得了北京大學新銳社團獎,作為會長的任昶宇也拿到了表彰社團個人的呂林獎學金。在賽艇協會的三年,是任昶宇北大生涯中的難忘經歷。他卸任前的最後一項工作,是敲定了投資大鱷JimRogers為艇協捐贈兩條賽艇的意向協議。
任昶宇和Jim Rogers合影
直到2019年任昶宇卸任會長,賽艇協會已經逐漸走向成熟,訓練和比賽也井井有條地開展起來。沿著這條道路,協會比賽成績也有了起色。2019年11月2日,城市聯賽收官戰在北京稻香湖舉行。北大賽艇協會派出一支男八單,一支女四雙,分別奪得當日各自組別一銅一銀,四人雙槳隊奪得2019賽季北京賽區冠軍。
從一個從未接觸過賽艇運動的新手到將賽艇協會建設成為一個成熟社團,他在享受運動和挑戰的同時,也希望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去做喜歡的事。任昶宇說:「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思路。不一定能成功,但也能好一點。賽艇是能玩一輩子的。」
「我這樣挺快樂的」
——來自一位不知名脫口秀表演者
任昶宇喜歡「張羅」,清楚這一點的不僅有他的朋友,還有他的同學們。2017年,任昶宇以直博生的身份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錄取,從事經濟學的研究。
入學之後,他積極擔任國發院常代表及2017級研究生班團支書,帶領班團獲得「北京大學示範班集體」、「北京大學優秀團支部」和「首都先鋒杯優秀團支部」。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大概少不了任昶宇的熱心腸和愛「張羅」。
在任昶宇的團支書生涯中,有一項頗讓他自豪的成績,那就是在班主任的幫助下,打造了「班級面對面」的品牌活動。每兩三周由班主任請十幾位同學一起吃飯談天,一學年下來,基本讓所有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於是加強了同學之間的聯結,大家聊一聊最近做了什麼研究,未來準備怎麼打算,有什麼好的資源可以給大家分享,或者生活上有什麼困擾可以讓大家一起幫忙解決,我們還希望能及時幫助大家排遣負面情緒。」
任昶宇願意和他相遇的人交朋友,尤其願意把一個集體組織凝聚起來,「這種友情是非常強烈、單純的,感情是很真摯的。我覺得,如果一個班集體的同學能在一起玩得很好,遠遠比各位取得很多個人的成就要更有意義。」北大是片自由的海洋,而他希望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讓更多的水滴彼此相遇,「我不希望班上的同學們直到畢業都互相不太認識,沒怎麼說過話,而僅僅限於在校園裡的幾次隨機偶遇。」
除了幫助同學們彼此相識互助,任昶宇還致力於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在學院文藝晚會上,他模仿自己最愛看的綜藝「吐槽大會」,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結合時事、別開生面的「吐槽小會」。從博一到博三,他已經連續三年在國發院新年晚會上承擔表演語言類節目的「重任」。和對體育的滿腔熱情一樣,儘管自我評價「水平不佳」,只是「停留在興趣層面,沒有特別精深專業」,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願意去嘗試」,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這種過程能夠帶來的快樂本身充滿了意義。再創造快樂之餘,任昶宇在學生工作中的努力也得到了認可,任昶宇先後獲得了北京大學學生會組織標兵和北京大學高君宇獎等榮耀。
「我想往上走,並且越走越寬闊」
——來自一個不只空談的大夢想家
除了善於製造生活中的快樂,任昶宇也從沒有忽視過自己的專業目標和人生理想。在任昶宇的規劃中,有一項思考已久並渴望為之努力下去的目標,那就是加入國際組織類機構,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事業貢獻力量。
真正產生這一念頭,是在兩年多前。他敏銳地嗅到「多邊主義與經濟一體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正在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尤其是在中國,國際組織方面的人才一直比較稀缺。「我聽過很多相關的講座,專業人士的說法是我國在國際組織裡往往出資份額是比較多的,但是員工人數相對不足。隨著未來中國更多地參與到全球事務當中,人才缺口比較大。現在國家希望在大學裡就開始培養輸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順風使帆的機會。」
在任昶宇看來,這個機會之所以成為機會,更關鍵的因素是興趣導向、符合需求、時機契合。「我是學經濟學的,了解一些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同時我也非常樂於和人打交道,參與團隊工作。這些正是國際組織中所需要的素質,所以我也就慢慢有了這樣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要落地。任昶宇積極利用北大這一平臺的資源,尋找對應的人群和活動,取得良性信息溝通。他感慨道,「我在北大待了很多年,它所給予我的,除了具體的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寬廣的視野和平臺,在北大裡接觸到的很多資源,你回過頭去想想在其他地方是很難接觸到的。你想要哪些資源,很容易就能找到對應的平臺、人群、活動,這是上大學以後北大帶給我的在圈子、資源上的飛躍,我希望自己能夠利用學校提供的這麼好的資源,能夠在走出校園後還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眼界,而不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我希望自己能往上走。」
往上走的方向,就是國際組織。在任昶宇看來,國際組織正是一個能給他更豐富的見識、更廣闊的經歷的選擇,有助於他在未來做一些實際的貢獻。好風憑藉力,任昶宇看到了機遇的埠,更懂得如何將自己「送上青雲」。理想實現的道路上並不空有熱忱,任昶宇清醒地知道這條路會面臨的困難。一直以來,畢業後就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的高校人才可謂鳳毛麟角,有許多人選擇先去區域組織、科研機構或其他公眾部門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再進入國際組織。
早早給自己打好「預防針」的任昶宇認為,「只要方向對了,是在正確的路上做,那應該就不會太難、太苦。」從本科進入北大開始直到現在,他花了很長時間來找準自己的位置和努力方向,但對他來說,只要方向對了,那麼走一段曲線也無妨。
「非典型學霸」的修煉手冊:
宜規劃,忌拖延
在紛繁多樣的興趣愛好與社會活動之外,任昶宇在學業方面同樣表現亮眼。高三時他就入選了「北大校長推薦生」,2013年入讀元培學院,在修經濟主學位的同時還攻讀了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位,不可不謂「硬核」。
2017年進入國家發展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理論經濟學專業。在第二學年開始時,任昶宇成為全年級僅有的兩名一次性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的直博生之一。僅用兩年多的時間,任昶宇已經提前超額完成了學院的課程要求,並且連續幾個學期以來的所有課程成績都達到優秀。他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過數次中國小微企業的大規模調研,也進行了關於人力資本、企業遷移、家庭金融等多個話題的研究工作。
朗潤園
來到北大學之後,他先後獲得了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校三好學生標兵、唐立新獎學金等多項獎勵和榮譽。「我覺得學習如果一直是過分努力、超出個人承受範圍的話,可能也不會有好的結果。」任昶宇直白地道出自己有些「討打」但卻格外誠實的「學霸」心得,「其實我深知,北大裡比我聰明、比我努力地人不勝其數,我們要做的是應該找準指屬於自己的跑道。」
關於如何在各項活動和學習之間實現平衡高效的時間管理,任昶宇首先強調了「規劃」的重要性:「要在開始一件事之前首先規劃好思路,防止做一些無用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在外人眼中的「學霸」養成之路上,任昶宇自認為沒有太多秘訣,只是學習態度端正,做起事來也能分清輕重緩急。「探索和規劃是十分重要的,怎樣找到自己應該完成的目標,要有一個大的方向。只要大的方向沒錯,生活的平衡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想要掌控這段非典型的學霸人生,也離不開充沛的精力。和眾人的想像不同,任昶宇自陳每天都儘量保證「八小時」的睡眠時間,在他看來,只要自己身體沒問題,所有事情就都能有餘地去處理。
在得知自己獲得「五四獎學金」後,任昶宇發自心底地高興:「這說明大家認可我的這些努力,不只是學習。我也很佩服我們學院、我們學校的這種包容,我還是挺感動的。」
五四人物是怎樣的?任昶宇用自己的人生完成了一份答案,而這份答案的精彩在於,它正暗示著我們——勇於追尋多彩人生的可能。
人物簡介
任昶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理論經濟學(國家發展)。學風端正,學業成績優異,學術科研成果頗豐。曾擔任國發院常代表及2017級研究生班團支書,帶領班團獲得「北京大學示範班集體」、「北京大學優秀團支部」、「首都先鋒杯優秀團支部」,熱心幫助班集體,參與組織策劃多項學院活動。同時也是北京大學賽艇協會的聯合創始人和首任理事長,活躍於各類文體活動。曾獲「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高君宇獎」、「三好學生標兵」、唐立新獎學金、呂林獎學金等榮譽。
【責任編輯:曹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