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 07:0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應全 通訊員 何芬
沙龍現場,李正剛在介紹情況。李應全 攝
今天,機器人已經走進了工廠,走進商場甚至家庭,一個小小的掃地機器人在家裡遊走,幫我們省了不少事。國產機器人如何做得更好?
4月22日,在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一群製造機器人的杭州大咖圍繞國產機器人應用與合作開展了一場主題沙龍。這是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的2017首屆主題沙龍。
40餘名大咖來自新松機器人、拓鋒科技、錢江機器人、雙環傳動、恆豐泰、伺爾沃電機等,屬於本土機器人製造商、系統集成商、機器人零部件製造商。為了推進產業合作,共同走機器人國產化道路,這群大咖相約定期舉辦沙龍。
新松機器人識別並分揀彩色球。
外國的月亮更圓?
「今天已進入機器人時代,正處在機器人向人轉變的時代。」這是杭州新松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李正剛的觀點。
對於浙江的機器人產業,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外國的月亮更圓,本土機器人不如國外機器人。他們認為,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產品質量性價比偏低,依然集中在搬運、碼垛等低端應用領域,焊接、噴塗、裝配等應用領域不具備優勢。所以,本土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無論規模大小,都和ABB、發那科、庫卡等國際巨頭緊密合作,但在合作過程中,本土系統集成商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和議價權,淨利率僅在10%左右。
真的是這樣嗎?
據杭州新松機器人工業機器應用技術部經理陳立介紹,新松作為中國自動化的旗艦品牌,工業機器人產品經過30多年技術積累、近20年工程應用,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不僅能幹搬運等粗活,還能幹細活兒。這裡設立有浙江大學機器人博士後工作站,與浙大、浙工大、浙江理工大學都有密切合作。經過7年發展,新松已在華東市場佔據一半份額。
他分享了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新松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力、電子、家電、電梯、食品、醫藥、紡織、五金、高低壓電器等行業,如汽車整車白車身焊接、衛浴行業機器人施釉、電梯行業機器人裝配焊接、建材家居行業機器人加工裝配等,應用領域涵蓋點焊、弧焊、碼垛、裝配、打磨、拋光、噴塗、工具機上下料等各種作業。在杭州,新松工業機器人在西子電梯、老闆電器等企業廣泛應用。
新松機器人產品遠銷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被通用、福特、TRW等國際巨頭列入採購對象。
核心零部件仍需手拉手
根據杭州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剛的觀點,國產機器人還需突破技術瓶頸和規模瓶頸。「本土系統集成商與國產本體製造商加強合作,有利於創造協同效益,突破國產機器人規模瓶頸,並帶動國產核心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進一步降低機器人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在機器人市場競爭中逐步搶佔話語權和議價權,發展出一批更加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李正剛說。
新松機器人展廳。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高精度齒輪及鑄件等。減速機方面,機器人本體製造商新松、錢江等企業,在性能上得到顯著提高。雙環傳動與新松機器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率先使用含自主減速機的機器人,用於齒輪生產,性能持續提升。未來,配合本地機器人企業需求,設計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減速機將成為趨勢。
在伺服電機驅動方面,由杭州新松機器人牽頭,拓峰等企業共同承擔杭州市重大產業鏈創新項目,研製完成了省內首批含總線通信協議的機器人適用的伺服驅動器,但在產品的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上還需要加強。在該領域較為出色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能德創公司,此次也派出代表分享了經驗。電機小型化、輕量化、高功率、低慣量、高轉速,一直是伺服電機設計的難點,目前國內匯川、騰禾、登奇在這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產品性能可媲美歐系、日系電機。
在鑄件方面,四大家族(ABB、Faunc、kuka、安川)已經將部分的鑄件放在上海、嘉興等地生產。但是國內傳統的鑄件商生產環境惡劣、加工過程粗糙,還需迎頭趕上。
控制器是工業機器人的大腦。新松機器人一直應用自主研製的控制系統,但國內大多工業機器人的大腦仍然嫁接國外品牌,真正具有自主控制系統的機器人本體生產商為數不多,具有成熟解決方案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杭州新松進一步升級了控制器系統及通信方案,將機器人通信周期從傳統的4毫秒縮短了一半,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毋庸置疑,國產機器人會不斷走向高端化應用,不斷佔領高附加值的應用市場,將更廣泛地替代人工。
李正剛接受媒體採訪。
新松發布4公斤機器人
會上,杭州新松自主研製的高精度、輕量化4公斤機器人發布,已經批量生產。這種機器人主要面向精密裝配數碼產品,特別適用於布局緊湊、精準度高的柔性化生產線,能滿足精密裝配、產品包裝、打磨、搬運、檢測、螺接、粘接等工業操作需要。
該款機器人是杭州新松歷經一年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採用創新型的內部傳動結構、輕量式的手臂設計,並基於開源的RT-Linux系統,搭載自主研發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算法,具有快速、精準、敏捷等特性。
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一致往復運行,做的都是同一個動作,在這個過程中,重複定位精度越高越好。
陳立介紹,相較於市場上的同類機器人,這個小機器人具備極高的精確度,重複定位精度達到±0.03毫米,成本上更優。作為檢驗檢測領域的專家,杭州市質檢院副院長厲志飛當即表示,機器人重複定位精度達到±0.03毫米,就是重複到一個位置只差0.03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距離,一致性很高,幾乎沒有偏差。這在業內已經相當高,具有很大的技術難度。
目前,這個新機器人產品已在教學、電子裝配、包裝、食品飲料、機械加工等行業成功應用,下一步產品將搭載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新技術新功能,引領國內小負載、輕量化、高精度機器人發展新方向。
陳立(左)介紹4公斤機器人如何繪圖。李應全 攝
本次沙龍活動上,大咖圍繞「如何加強本土系統集成商與本體製造商的合作」展開熱烈討論。省經信委產業投資處副處長陳昌傑表示,之前是「機器換人」,現在著重點是要「機器人換人」,實現智能化改造,「我們很樂意為機器人企業和需求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並且要聚焦問題、找準要點、精準服務。」他希望機器人及系統集成企業都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長領域,共同為浙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能製造工程服務。
1493075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