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田 報導
本報聊城訊 5月6日,東昌府區「德善因子,助力文明——人人都是志願者」大型志願服務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區十幾個社會公益組織的幾百名志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近年來,東昌府區湧現出了多個社會公益組織,他們有的側重助學,有的則關注孤老,還有的注重扶貧濟困,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困,使得東昌府區成為聊城市的首善之區。
據了解,東昌府區各個公益組織的志願者總數達到了兩萬多人,服務項目品種繁多。東昌府區各級文明單位統一組建了「德善因子、志願東昌」的志願者隊伍,「德善因子、志願東昌」的品牌號召力、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校地共建志願行·愛心服務中國夢」「扶貧365情暖你我他」「小手拉大手、共築碧水藍天」「螢火蟲微光行動」「有愛童享」「希望工程陽光勵志獎學金」「鄉村放歌」等多個社會公益組織在東昌大地上釋放出正能量。東昌府區各志願服務組織和個人先後榮獲全國榮譽2項,省級榮譽6項。
日前,21名來自東昌府區張爐集鎮的困境兒童,跟隨青年志願者們上了一次拓展體驗課程,下午他們又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和東昌府風景區。這是東昌府區情暖水城愛心眾籌平臺舉行的第三十期「有愛童享」公益項目舉行的活動。
在給孩子們拍照的時候,這次活動的組織者王麗娜則專門叮囑大學生志願者不要拍正臉,對於孤兒和亞孤兒,她還著重給大學生志願者強調不過多詢問父母情況,尊重孩子們的內心和隱私。王麗娜是東昌府區住建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業餘時間參與公益活動,是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公益人」。2015年9月份,她參與了「有愛童享公益項目,走訪了眾多處於困境中的孩子們,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王麗娜回憶起去年冬天,她去鬥虎屯的一個貧困孩子家裡走訪,小男孩看到她的時候,眼睛裡閃著光興奮地說,沒想到娜姐會來家裡。小男孩家裡沒有像樣的家具,王麗娜和兩個兄妹三人圍蹲在家裡僅有的一個蜂窩煤爐旁聊天、談心。「做公益,要把自己放在跟孩子們一樣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當成是救星,更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被施捨者。做公益最難做到的就是從心底裡去熱愛。」王麗娜說。
有愛童享公益項目啟動於2015年9月,是由聊城瑤光之星青年志願團發起和實施的,探索解決孤兒、亞孤兒、留守兒童親情缺失、教育監護等方面問題的社會公益項目,其中包含多個子項目。去年9月份,「有愛童享」公益項目曾獲得山東省第二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東昌府區團區委副書記楊曉說,這份金獎對他們這群志願者來說是個莫大的激勵。東昌府區的蒲公英志願者協會「陽光勵志獎學金」和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螢火蟲微光行動」也在省第二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榮獲銅獎。
為了釋放「德善因子」的正能量,今年年初,東昌府區投資200餘萬元建立了「情暖水城」愛心眾籌平臺。愛心眾籌平臺由政府主導,品牌化運作,社會化運營,創新性地開展了「網際網路+扶貧」模式,整合職能部門資源、社會公益資源、志願服務資源,通過愛心直通車、愛心捐贈、電商扶貧平臺、公益組織孵化器等一系列的具體措施,線上線下同步運行,打造一個貧困群眾與愛心人士「點對點精準幫扶」的服務平臺,公益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事業的對接平臺,搭建起貧困群眾與黨委、政府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