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餵奶粉和母乳無所謂,只要媽媽愛孩子就可以了。當然,這是你的孩子,決定用什麼方式餵奶是你的私事,由你決定,但是最好是你在有知情權的情況下做出選擇就可以了。
很多媽媽被道德綁架,不想餵母乳反被逼成抑鬱的人不少。媽媽不健康快樂,母乳餵養也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母乳餵養,我們追求的是健康、快樂的媽媽和孩子,在一起享受母乳餵養。
來,我們一起來掌控知情權!
給大家看一張成分對比表,你就清楚了。
目前母乳裡能夠檢測出來的營養物質多達400多種,配方奶粉僅有50餘種,配方奶一直在模仿,母乳從未被超越!
再給大家看看母乳和奶粉在顯微鏡下的不同:從下圖母乳中含有很多活性細胞和免疫物質,但是奶粉裡是沒有的,如果有額外添加,也是非常的少,可能還有一些細菌。
奶粉和母乳在顯微鏡下的不同
有人說喝奶粉的長得快,長得壯?比母乳孩子身體強壯很多。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我想問你是養小牛嗎?小牛出生就要學會站立,牛奶裡必須含很高的脂肪和蛋白質來補充身體發育需要。
我們是人類,人類的寶寶需要什麼?需要生下來學會自理,學會站立走路了嗎?
不需要,他們只需要先發展大腦。而母乳的乳糖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我們人類統治了世界?因為我們的大腦最聰明。
(1)母乳能提供給嬰兒足夠的營養
在產後6個月內,母乳可以滿足健康足月嬰兒的所有需要。而且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母乳在智能地調控成分,不斷地適應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的需求。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制定了《要幼兒餵養全球戰略》,並明確指出:母乳餵養是為嬰兒健康生長與發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方法。作為一項全球公共衛生建議,在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對要兒進行純母乳吸養,以實現嬰兒的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之後,為滿足其不斷發展的營養需要,嬰兒應獲得安全的營養和食品補充,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2)免疫調節:降低患病風險、預防過敏
母乳裡有至少50種的免疫因子,可以傳給孩子,增加孩子的抗感染能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有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可以顯著降低1歲以內嬰兒的猝死症候群的機會,並降低成人期發生糖尿病、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的危險。
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嬰兒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降低腸道通透性,從而降低和減少致敏現象的發生。
有研究數據表明,吃母乳與奶粉餵養的寶寶相比,患病機率更低。這是在大數據統計出來的結果。而且非母乳餵養對媽媽和寶寶的風險更高。
給你看幾組數據:這些數字表示的是奶粉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寶患這些疾病相比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的概率:比如患急性中耳炎的概率是2倍,呼吸道疾病的住院率3.6倍......母乳就是這麼有用
(3)促進發育
A、促進神經系統發育
新生兒的出生時的大腦容量僅為成人的1/3,3個月時間約為成人的1/2,新生兒的神經突出,到3個月時迅速增加,到2歲時達到成人的80-90%。母乳中的乳糖為大腦發育提供必要的燃料。
母乳餵養過程中的良性神經系統刺激,如溫度、氣味、母子肌膚接觸、目光交流、愛撫及語言和感情的交流以及有意識的教育,有效刺激孩子的神經細胞的發育,有助於大腦突觸的形成,促進對外界環境的認識和適應,也間接促進了智力和運動的發育。
2001年,Quinn等人的隊列研究顯示:排出社會階層、出生體重和家庭影響等因素外,與從未母乳餵養的嬰兒比較,母乳餵養超過6個月的女孩智商得分高8.2(95% CI:6.5~9.9),男孩的智商得分高5.8(95% CI:4.1~7.5)
B、促進腸道發育
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嬰兒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降低腸道通透性,發揮腸道的屏障作用,從而降低和減少致敏現象的發生。這個很好理解,就不多說了。
C、顱面部發育更好
哺乳餵養過程中涉及的力學能夠促進口腔的最優發育,奶瓶餵養的嬰兒發生咬合不正的風險更高。哺乳餵養的孩子擁有正確的吞咽模式,並能延續到成年,這兩者都能減少成年後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現象。
說句大白話,就是就是臉長得更好看,牙齒更整齊。
右邊是不是更好看啊
1998年,英國營養學家Lucas提出」營養程序化「概念,即人類發育的關鍵期或敏感期(包括胎兒期和嬰兒期)的營養狀況將對機體或者各器官功能產生長期乃至終身的影響。嬰兒期的營養受限,導致遠期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一系列健康風險。這就是」健康和疾病的發育起源「,簡稱」都哈理論「。2007年,WHO發布了母乳餵養遠期作用的系統綜述,其中概括了母乳餵養對降血壓、血清總膽固醇、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提高智商和學習成績的循證研究結果。
(5)促進情感交流
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嬰兒的感知功能,不僅促進智力發育,還使嬰兒對母親產生信任,建立安依戀關係。孩子對這個世也更有安全感,情緒更穩定。當然在奶瓶餵養方面也可以做到,需要媽媽更多努力。
來自澳大利亞的特萊松兒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不同年齡孩子的智力或行為問題,他們發現,比起母乳餵養超過六個月的孩子,那些不足於六個月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高了55%,研究還發現,在六個月內,不靠母乳餵養成長的孩子到八歲時出現反社會行為等問題的概率是61%。
(1)促進子宮恢復、減少產後出血
母乳在哺乳期間可產生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恢復。
(2)迅速恢復體重
我們孕期囤積的脂肪會在我們進行母乳餵養時消耗掉,我們在產後6個月內平均每天可以消耗掉500大卡的熱量,幫助我們消耗脂肪,並調整脂肪在身體的分布,美國有一項研究顯示:哺乳女性的產後體重恢復速度高於非哺乳性的女性。
關於產後減肥的方法剛剛寫了一篇:
(3)降低患病風險
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婦女患乳腺癌,尤其是絕經前乳腺癌的風險。母乳餵養還可以降低子宮癌和卵巢癌的概率,2002年發布在雜誌《柳葉刀》上的Matter分析認為,每12個月的母乳養可以降低4.3%的乳腺癌發生率。2011年發表的研究也認為,英國的乳腺癌患者中,3%的婦女母乳餵養的時間不足六個月。
(4)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
我們一般會認為餵奶會失去比較多的鈣,但是研究表明餵奶後鈣吸收效率提高,不會減少骨密度的,所以放心餵奶!
有研究表明,哺乳期乳汁分泌的鈣含量增加,身體的鈣質代謝改變,改變了提高了骨質對鈣的吸收速率,而且提高了腎臟鈣重吸收率,使尿中的鈣吸收量顯著降低,雖然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骨密度損失可達5%,但在斷奶後六個月內可完全恢復。
而且多項研究表明,在同等條件下,與未育未哺乳者相比,生育多個孩子和哺乳較長的女性,其骨密度較高,絕經期後骨折風險比較低。
(5)生育調節
產後餵奶不用避孕?
NO,這是個坑,雖然堅持純母乳餵養,晝夜餵奶能夠抑制的排卵,產生哺乳期閉經,延長延長經生育間隔,起到避孕的作用,但是還有1-2%的機會懷孕,所以還不想繼續二胎的媽媽需要注意採取避孕工具避孕哦。
(6)促進心理健康,加深母子感情
這個應該好理解,哺乳時,看著懷裡柔軟的人兒,心都要化啦,哪還感覺辛苦?而且我們大腦釋放的催產素讓我們更放鬆,,更容易入睡,還能緩解分娩過程和哺乳期間的壓力和緊張,進而減少抑鬱症狀。
哺乳過程中母嬰的交流有助於改善我們的情緒,促進角色適應,讓我們更養育孩子的自信哦。
在醫學上,真正乳腺發育不良。生理上無法產出足夠乳汁的媽媽,在女性的比例當中不足3%,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是可以正常的母乳餵養的。但是評論區那麼多的媽媽實現不了母乳餵養,為什麼?以前我說過是因為幹擾太多,而且我們沒有正確的母乳餵養知識,再加上沒有很給力的家庭支持系統,特別是對你指手畫腳,光幫倒忙的各路人。
如果你知道母乳餵養的好,想母乳餵養,非常簡單,我們需要正確打開母乳餵養,就是產前的提前學習!
1、產前提前學習
產前學習是最重要的,現在的信息非常多,需要找到正確的信息來源,才能更好地為母乳餵養做準備。如果媽媽的乳房條件不好,可以在孕期提前做幹預,更好應對產後的手忙腳亂。
追奶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泌乳原理:
2、產後做好三早: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請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3、找到專業的人士指導
現在有很多專業的泌乳顧問和母乳指導,可以在線諮詢或者線上指導。
如果你想母乳餵養,找不到專業的人士來指導你,歡迎來找我。
最後送大家一段話:
溫尼科特在《嬰兒與母親》說:如果一個女人本來就準備用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並且她很自然就這麼做了,而這時權威人士對她說:你一定要用母乳餵養你的嬰兒,在我看來,是徹頭徹尾的侮辱,如果我是一個女人,這會讓我感到厭惡。我會說:很好,但是我不會去做。
祝每位媽媽都能擁有適合自己和孩子的餵養方式!享受與孩子的嬰幼兒的親密時光!
我是一個母乳餵養諮詢師,已經幫助100+位媽媽解決母乳育兒難題,希望母乳育兒的路上與你同行!
歡迎關注 學習更多母乳育兒乾貨,享受母乳餵養,科學快樂育兒
免費贈送價值299元的《母乳餵養的正確打開方式》記得私信來領取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啟發,點個讚,讓更多媽媽看到這篇文章。
參考文獻:
1、母乳餵養論與實踐
2、母乳餵養指導手冊
3、泌乳顧問職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