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以詩書禮樂教人,六藝是貴族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是為什麼呢?

2020-12-19 最苦澀的等

本文系作者最苦澀的等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儒學的建立,經歷了一個長而複雜的形成過程。漢人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術士之稱。」說明在一開始,儒是所有學術之人的總稱。春秋末年,百家興起後,孔子建立了自己的儒學學派,開始以詩書禮樂教人。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其中的六藝,是周朝貴族教育中必須掌握的六門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周禮·保氏》)說明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初還是基本延續了周朝的貴族教育內容,只不過是把這些教學內容從官府之中搬到了私人教學中而已。

孔子畫像

通過孔子的私學教育,這些原本是貴族教育的內容得以流布民間,使得民間的英才之士能夠掌握貴族專有的知識,有機會崛起於草莽田畝之中,遊走於諸侯之間,談說於廟堂之上,孔子在教育普及方面的功績,堪稱無與倫比。在講學的同時,孔子的儒學學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以仁學為核心的學術體系。為了實行自己的理想觀念,孔子不辭鞍馬勞頓,與自己的學生一起,周遊列國,到處推廣宣講自己的學說希望自己的仁學能夠治理天下的混亂,挽救民眾於火。

孔子課堂小學生在學習孔子文化

直到晚年,孔子眼看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只好回到魯國。在魯國,他一邊與弟子們講求學問,一邊整理了魯國和周朝散落於民間的史書、禮儀、佔等典籍。這些典籍,就構成了儒家學派後來奉,為教科書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儒學分為不同的學派,孔子的弟子和後代繼續在各地傳承和宣講學學說。在這個過程中,儒學逐漸形成了以孔子為精神導師、以仁學為思想體系、以六經為學派教科書的學派,直到在漢朝被定為獨尊的國家學說。

詩歌照片

並在後來的歷朝歷代,逐漸獲得越來越尊崇的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孔子的形象有被「神化」的傾向。孔子的門人弟子、公羊學派、今文學派和歷代統治者在這個「神化」的過程中都起到了添油加醋的作用。但是,這個被「神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儒學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的過程。儒學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統治者所接納的。孔子一生棲惶惶,顛沛流離,幾乎被所有權勢者拒之門外,受到無數人的嘲弄,遭到各種暴民和武人的欺凌,受到其他學派的術士的排擠和陷害,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孔子劇照

他接受過許多權勢者的捐贈和贊助,也和很多權勢者合作過,但他是為了推廣自己的觀念和理想,而不是為了富貴。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時,他會拂袖而去,視富貴如浮雲,棄之如敞展。他的理想主義,他的仁學理念,他的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永遠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尊崇的對象。在一個以暴力為原則的社會裡,能提出仁愛為核心的學說,並不懈地推行,是需要勇氣的。

禮、射、御、書、數表演

從儒學發展形成的過程還可以看出,儒學的形成還是一個不斷吸收和融合的過程。所以,在儒學形成的過程中已經兼有了諸子百家的特長,這裡所說的儒學,也已經不是單純的儒學而是一個吸收了各家學派所長的一個綜合的儒學概念了。從這個角度講,儒學是繼承了整個中華文化精華的學說。

相關焦點

  • 古代士子集體偏科現象:為何秦漢以後,君子六藝逐漸變成四藝?
    一、先秦時期,儒學繼承周禮中對於貴族子弟的要求,發展出「君子六藝」的傳承,這時期的儒家弟子們,「數」和「射」兩科也是必學的內容六藝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
  • 中國古代的六藝有什麼用
    最早的六藝出現在夏朝,從中國最古代的朝代開始,許多王侯貴族必須要學習六藝,是每個人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這六個方面,要是能夠把這6個方面掌握的話,就像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一樣,會比他們更加的厲害,不光會要讀書,,而且是文武兼備,還懂音樂去陶冶情操。
  • 87秒丨美麗庭院儒學底蘊 來曲阜「朋遠小築」感受詩書禮樂之美
    曲阜市民桂文文,曾是一名儒學講師,從事傳統文化工作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特別喜歡傳統文化的她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就加入了一些傳統文化元素,將庭院裝扮的古色古香,走進庭院就能感受到詩書禮樂之美。「我的家取名叫『朋遠小築』,選自論語中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桂文文笑著向記者介紹,自家門口的牆上貼了不少儒學經典名句,被自己改造成了「四書牆」。
  • 走進曲阜孔子六藝城:孔老夫子不呆板,儒學世界也精彩
    1/什麼是「六藝」 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的貴族教育體系,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通禮儀、懂音樂、精射箭、會御車、善書寫、能算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 君子六藝都是啥,有多重要?形成於周朝,是古代貴族的必備技能
    在古代,對男子要求頗多,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君子六藝,要求一個男人都要會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通五經貫六藝,這樣,這個男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的身份和地位,不然你就是一個窩囊廢,沒人瞧得起你。
  • 張世標:習儒學經典 傳禮樂文明
    開場儀式過後,「危中求機話易經」主題國學講座開講,來自全國多地170餘名崇尚孔子的儒學學者、文化界人士慕名而來,安靜專注地聆聽。此時,一位身著紅藍條紋襯衫精神矍鑠的老者穿梭於學堂內,忙前忙後地溝通協調,他就是雲霧山孔子禮樂堂的創始人、連續6年操辦國學講座的張世標先生。
  • 周朝學生必須掌握的「六藝」你知道多少?
    以此之後封建王朝都未超過八百年這一期限,四百年的都少之又少。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分邦建國,以貴族政治治理這片土地。六藝,正是貴族政治中必不可少的基石。周朝貴族有著裂土治理本職工作,有著屬於自己的土地和子民,所有一切都歸貴族,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生計等等,好壞也是貴族的。因此對貴族個人能力要求極高,這麼一大攤子的事,沒點能力怎能服眾且處理妥當。
  • 詩書禮樂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詩書禮樂,古代儒家六經即《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樂經》。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近義詞有:詩書禮易,詩書禮樂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詩書禮樂」進校園 大學語文要改變
    近日,教育部再次強調:「以本為本」,本科教育要全面回歸到培養人的素質上來,大學語文應該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大學語文內容系統化、教師專業化、教學質量必須提高,教學成果能夠考量,已成為其亟待解決的問題。
  • 「儒家六藝」指那六種技藝 掌握六藝後文武雙全文理皆通
    「儒家六藝」是中國周朝的一種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史書最早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詩書禮樂潤根魂—匯賢學校的那些國學與國藝
    誰人留得春常在禮樂射御書數,為古代君子六藝。一點國藝,浸潤根魂,一點詩書學校裡的這些國學與國藝,讓詩書禮樂從小在孩子們的心中紮下深根,滋潤孩子們的一生。相信從小被國學浸潤過的孩子,未來的路一定越走越寬廣,生命的河一定越來越豐盛。
  • 評論:應把"儒學"從學科體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這表面上是緣於技術發展和經濟競爭的功利性帶來工具理性過分膨脹,以及價值理性的極大萎縮,根源上卻是我們幾代人缺失儒學傳統精神護佑滋養而造成的後果。《論語·先進》中載孔子與子路、冉求、公西華、曾點四大弟子言志時,就說明一個政權要想長治久安,文化建設一定是必須的功課,都將經歷「強兵以鞏固政權」(子路之志)、「富民以安百姓」(冉求之志)、「禮樂(或文化)以定民志」(公西華之志)三個階段,然後才能實現孔子所讚賞、曾點所嚮往的「悠然天地同樂」的幸福境界。
  • 「六藝」「六義」與「六禮」
    一、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六藝」是西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
  • 先秦的貴族必修課—六藝之射
    今天的中國家長們會比較自己孩子的學校排名、學習成績和才藝等級,那麼先秦時代的貴族世家們,會把那些內容當成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呢?答案就是射箭,而且沒有之一。射禮是周禮的基礎,不同的人學習掌握不同的射禮後方能擔任不同級別的官員。
  • 曲阜印象記(2)之孔子六藝城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它是周朝較為系統的貴族教育體系,是官方要求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我們一行到曲阜,與同伴相約來到知名的"三孔一城"的孔子六藝城。讓人感到大周朝的威嚴和威儀、人們的臣服和禮拜。再往前走,中軸中心位置有個巨型大圓球,上書"數",導遊介紹說這是"數廳"。數,指算數。主要包括天文、曆法、算籌方面的知識技能。由於進入之後可順著樓梯走迷宮,走不好不容易走出來,我們害怕耽誤時間就沒進去。留下了些許遺憾。
  • 儒學文化講師證書培訓,儒學文化講師職業技能培訓,儒學文化講師證書培訓,儒學文化講師教育培訓,儒學文化講師考證考試
    在教育工作者群體較受歡迎;同時,傳媒界學習正確的儒學文化有利於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國學題材欄目。對有提升文化自信和生活智慧需求的各界人士適用。課程主要面向成人。 中華傳統文化  374人學過職業路徑儒學文化講師(初級)
  • YY詩書禮樂997官頻上線 傳統文化將成直播主旋律!
    然而,直播界領軍先鋒YY又出來搞事情,這一次,YY居然要在自家稱雄直播圈的「老根據地」才藝歌舞直播秀上「鬧革命——4月19日,YY詩書禮樂官頻997頻道正式宣布上線,王牌主播們開啟輪麥,以直播+詩書禮樂的方式,讓中華傳統文化第一次主導直播間。
  • 三天三場,首屆福田詩書禮樂公園音樂節即將拉開序幕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福田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之福田詩書禮樂公園音樂節,即將於12月6日拉開序幕,為期三天的福田詩書禮樂音樂節涵蓋民樂、古典、交響,在冬日暖陽中,為深圳市民呈獻三場精彩惠民的音樂會。
  • 每天一點國學:四書五經六藝是什麼,古人死讀書嗎
    值得一說的是歷史上曾經有六經,名為《樂經》,遺憾的在這本書毀於漢初戰亂,只剩下五經。六藝是孔子對學生提出的六種才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也被稱為「君子六藝」。對應現在分別是禮儀,音樂,騎射(不要驚訝,孔子就是騎射高手),駕馭(相當於如今的開車),書法,算數。相當於如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品《詩書禮樂》,賞國學藝術,悟聖賢智慧!
    《詩書禮樂》《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