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十三五」期間,濟南砥礪前行,只爭朝夕,勇擔「揚起省會龍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結構明顯優化、新動能加快成長,經濟質量結構、體制機制、發展環境正在發生系統性整體性重塑。
現如今,工業強市建設蹄疾步穩、四海賓朋紛至沓來,特色農產品暢銷海外、創新驅動風鵬正舉……濟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跑出加速度,新舊動能轉換邁出堅實步伐。
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如果說,「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那麼,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就是實現藍圖的支撐。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為這一「支撐」劃定了路線圖: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新技術、緊隨新消費、支持大融合,催生新模式,突出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建設,建設先進位造業集群和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省會經濟規模、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產業強則經濟強 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於濟南來說,歷史上經濟發展的輝煌時期是靠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來支撐的,如今依然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五年來,我市聚焦製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大重點任務,持續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和政策促動三大動能,工業經濟量質齊升,數字經濟持續領跑,產業生態持續提升,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投產暨首臺車輛下線活動在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舉行,新一代黃河重卡駛下總裝車間生產線。同一天,我市再次就圍繞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召開推進大會,總結階段性工作,安排部署今後任務。時隔4個月,連續召開兩次全市建設工業強市推進大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大抓工業、發展實體經濟、打造「智造濟南」的堅強決心。
當下的濟南,堅定不移樹起了「工業強市」的大旗,把建設工業強市作為當務之急。「十三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在全省提升8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今年1至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
做強實體產業首先要明確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濟南優勢明顯、成績顯著。我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級,建成全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伺服器生產基地、400系不鏽鋼生產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基地。5759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居全省第一位。
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進。我市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入推動兩化融合,加快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810個,總投資1992億元。培育智能製造示範項目104個,數字工廠達到120家。
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我市打造數字產業發展高地,中國算谷揚帆起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跑全省。中國軟體名城持續提檔升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3%以上,規模總量佔全省的半壁江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安全水平居省會城市第一位。
展望未來,濟南始終要以實體經濟為立足之本,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為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奮勇前行。
革故鼎新方能與時俱進 讓「泉城濟南」品牌效應持續提升
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壯大服務業具有獨特的優勢。
2019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35.1億元,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08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67.3%和90.9%;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和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分別為61.8%、60.1%。
高質量發展生活服務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產業基礎。針對服務業點多面廣、企業分布散、涉及部門多的情況,2016年以來共出臺服務業有關政策文件121個,為濟南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和保障。也正因如此,我市服務業發展亮點不斷湧現,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1524家,較2015年增加606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79.4億元,較2015年增長192.9%。成功入選「全國夜間經濟十佳城市」和「東亞文化之都」2022年候選城市,被評為「全國十大工業旅遊目的地城市」。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發揮產業優勢,緊緊圍繞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國家軟體名城」等領域,加大創新力度,壯大市場主體,著力打造創新策源動力之城。到2025年,濟南市服務業在產業結構、動能培育、改革創新等領域取得明顯進展,泉城時尚影響力明顯增強,「泉城濟南」品牌效應有效提升。
擁抱新時代擔當新使命 答好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考卷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濟南將如何落子布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把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我市將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強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著力提升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能級。聚焦打造以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智能經濟強市,突出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支柱產業,加快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
圍繞服務業提質升級,我市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軟體信息、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人力資本、法律服務等產業,構建特色鮮明、協同創新、開放共贏的生產性服務業生態體系,打造區城創新設計中心、國際會展名城。
圍繞數字經濟,我市將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壯大信息技術裝備、高端軟體等優勢數字產業,加速突破信創產業,推動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著力打造「人工智慧+」融合開放平合。
圍繞優化產業生態,我市將聚焦優勢領域,培育一批領航型企業,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催生一批「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
圍繞基礎設施保障,我市將加大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智算中心、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國家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基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都是追夢人,實現「十四五」美好願景,要靠不懈奮鬥的精神,要以敢於擔當的作為,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作出響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