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噴湧而出」,在產業圖強路上搶佔高點

2020-12-22 濟南市政府網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十三五」期間,濟南砥礪前行,只爭朝夕,勇擔「揚起省會龍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結構明顯優化、新動能加快成長,經濟質量結構、體制機制、發展環境正在發生系統性整體性重塑。

現如今,工業強市建設蹄疾步穩、四海賓朋紛至沓來,特色農產品暢銷海外、創新驅動風鵬正舉……濟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跑出加速度,新舊動能轉換邁出堅實步伐。

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如果說,「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那麼,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就是實現藍圖的支撐。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為這一「支撐」劃定了路線圖: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新技術、緊隨新消費、支持大融合,催生新模式,突出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建設,建設先進位造業集群和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省會經濟規模、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產業強則經濟強 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於濟南來說,歷史上經濟發展的輝煌時期是靠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來支撐的,如今依然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五年來,我市聚焦製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大重點任務,持續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和政策促動三大動能,工業經濟量質齊升,數字經濟持續領跑,產業生態持續提升,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投產暨首臺車輛下線活動在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舉行,新一代黃河重卡駛下總裝車間生產線。同一天,我市再次就圍繞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召開推進大會,總結階段性工作,安排部署今後任務。時隔4個月,連續召開兩次全市建設工業強市推進大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大抓工業、發展實體經濟、打造「智造濟南」的堅強決心。

當下的濟南,堅定不移樹起了「工業強市」的大旗,把建設工業強市作為當務之急。「十三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在全省提升8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今年1至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

做強實體產業首先要明確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濟南優勢明顯、成績顯著。我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級,建成全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伺服器生產基地、400系不鏽鋼生產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基地。5759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居全省第一位。

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進。我市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入推動兩化融合,加快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810個,總投資1992億元。培育智能製造示範項目104個,數字工廠達到120家。

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我市打造數字產業發展高地,中國算谷揚帆起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跑全省。中國軟體名城持續提檔升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3%以上,規模總量佔全省的半壁江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安全水平居省會城市第一位。

展望未來,濟南始終要以實體經濟為立足之本,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為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奮勇前行。

革故鼎新方能與時俱進 讓「泉城濟南」品牌效應持續提升

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壯大服務業具有獨特的優勢。

2019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35.1億元,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08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67.3%和90.9%;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和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分別為61.8%、60.1%。

高質量發展生活服務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產業基礎。針對服務業點多面廣、企業分布散、涉及部門多的情況,2016年以來共出臺服務業有關政策文件121個,為濟南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和保障。也正因如此,我市服務業發展亮點不斷湧現,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1524家,較2015年增加606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79.4億元,較2015年增長192.9%。成功入選「全國夜間經濟十佳城市」和「東亞文化之都」2022年候選城市,被評為「全國十大工業旅遊目的地城市」。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發揮產業優勢,緊緊圍繞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國家軟體名城」等領域,加大創新力度,壯大市場主體,著力打造創新策源動力之城。到2025年,濟南市服務業在產業結構、動能培育、改革創新等領域取得明顯進展,泉城時尚影響力明顯增強,「泉城濟南」品牌效應有效提升。

擁抱新時代擔當新使命 答好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考卷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濟南將如何落子布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把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我市將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強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著力提升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能級。聚焦打造以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智能經濟強市,突出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支柱產業,加快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

圍繞服務業提質升級,我市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軟體信息、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人力資本、法律服務等產業,構建特色鮮明、協同創新、開放共贏的生產性服務業生態體系,打造區城創新設計中心、國際會展名城。

圍繞數字經濟,我市將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壯大信息技術裝備、高端軟體等優勢數字產業,加速突破信創產業,推動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著力打造「人工智慧+」融合開放平合。

圍繞優化產業生態,我市將聚焦優勢領域,培育一批領航型企業,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催生一批「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

圍繞基礎設施保障,我市將加大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智算中心、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國家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基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都是追夢人,實現「十四五」美好願景,要靠不懈奮鬥的精神,要以敢於擔當的作為,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作出響亮的回答。 

相關焦點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氫能是山東省近幾年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山東省政府結合自身在氫能源方面的優勢,在省內多個城市開展「綠色動力 氫能城市」示範建設,意欲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搶佔新能源技術先機。
  • 引智借力謀發展 培植縣域新動能
    >引智借力謀發展 培植縣域新動能在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決戰下半年工作,滿懷豪情喜迎黨的十九大的關鍵時刻,林鴻嘉同志帶頭落實縣委書記議事會確定的工作要求,7月16日—20日,在縣政府副縣長劉貢獻、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宋廣良等人陪同下,率團分赴深圳、北京、河北雄安新區等地開展招商引資,以走出去、引進來的實際行動,為西華縣域經濟引智借力謀發展,招大引強育動能
  • 山東壯大產業集群 激發醫養健康產業新動能
    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 [推薦]經濟新動能決不是新興產業的同義詞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解決新舊動能的接續和轉換問題,關鍵還是要處理好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間的關係。發展新興產業是增加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後也是新動能,不要把新動能片面地理解為只是新興產業。
  • ...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
    我國已步入工業化中後期,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應該看到,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落後產能過剩嚴重,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傳統發展動能的支撐力量在消退。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我國加快轉型升級、增強發展主動權提供了重要機遇。
  • 凝聚經濟發展新動能
    人民政協網江陰1月18日電(記者 江迪 通訊員 潘逸青 何潔瓊)1月12日,江蘇省江陰市政協十五屆五次會議上,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發表了題為《攜手「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 讓「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底氣十足》的講話。
  • 新舊動能轉換|「比」出項目建設加速度「賽」出產業發展高質量
    濟寧高新區永生重工工程機械 底盤件生產建設項目濟寧高新區辰欣藥物研究院及產業化項目與會同志仔細了解項目生產情況冬日的孔孟大地,處處湧動著產業項目蓬勃發展的熱潮,呈現著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出的累累碩果,迸發出積極進取的幹事創業熱情。
  •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現代產業新優勢,這些產業被點名了!
    自2018年1月獲批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奮戰3年,省新舊動能轉換初戰告捷,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那麼,未來山東如何繼續跑出「加速度」,取得新突破?《建議》提出,堅定不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現代產業新優勢。
  • 棗莊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直擊(1)高新區鋰電產業園搶佔新能源...
    12月19日至20日,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議,對各區(市)及高新區共22個項目進行觀摩。大眾日報記者隨行,推出系列報導「棗莊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直擊」,及時向大家報導項目觀摩情況。第一篇:高新區鋰電產業園項目搶佔新能源發展制高點。
  • 交易服務賦能產業升級,易寶支付助力傳統產業釋放新動能
    過去十年,網際網路、大數據的高速發展,在眾多新興產業領域創造了機會。相比之下,傳統產業則受到了忽視。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轉變。 十四五規劃從政策層面明確提出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 動能轉換,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天津市深化經濟調整推進產業升級
    「今年我們又把企業對面的房子租下來,擴大規模,持續創新,希望在天津產業升級之路上貢獻我們更多的力量。」王磊說。  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深化經濟結構調整,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升級,以自主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堅持以智提質,堅決以新促興,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加速賦能。
  • 助推新舊動能轉換中建國際投資(山東)有限公司亮出「成績單」
    作為央企序列成員中海集團旗下子企業,中建國際投資(山東)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公司」)駐魯6年以來,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部署,以經營幸福為目標,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先後在青島、淄博、濟寧等多地市投資建設近10個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發展理念,奮力蹚出助力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交出駐魯國有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最亮眼」的成績單。
  • 網紅垂釣招商籤約好戲連臺,7大項目162億元投資賦能趕超圖強
    這是喜迎各方賓客投資婺城、攜手圖強、共創未來的重要活動,也是高手雲集、跨界融合、創新創業新業態的高水平精品賽事。市委書記陳龍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並作出批示。他在批示中指出,在全市上下奮力開展「對標對表年度衝刺」行動之際,婺城區舉辦百億項目集中簽約暨首屆全國釣魚人運動會,大力推進「賽事+社交+電商+製造」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呈現出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發展的良好勢頭,必將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值得充分肯定。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聚焦「六新」蹚新路 激發發展新動能「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既是山西率先蹚出轉型新路的方向目標,也是路徑要求和任務舉措。在「六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是全省轉型發展的基礎所在、支撐所在、希望所在,也是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三重·產業發展)澎湃新動能
    水母網7月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高少帥 通訊員 王聰 李夢 盧曉 攝影報導)新時代,賦予發展新命題。面對激烈的競爭,今天高端質優的「硬核」產業項目檔次,決定著明天的產業高度、經濟強度。當前,重點產業項目正成為全市「三重」工作的關鍵支撐,以重點項目推動產業,蓄力發展新動能,已成為全市共識。放眼煙臺,一個個硬核項目拔地而起、燦若繁星,發展後勁動力澎湃。
  • 機器人產業崛起 轉型發展再添動能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河北智造機器人的崛起,對於我省構築新的產業版圖、推動產業轉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工業機器人產品成倍增長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面對人口紅利優勢減弱、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產業競爭加速等因素,一些先行者開始把目光投向機器人產業,尋求新的市場空間和增長點,一批機器人製造企業快速成長起來,機器人產業鏈逐步完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機器人產業在河北屬於新興產業,發展潛力非常大。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錨點「四新經濟」 醴陵搶佔發展新高地
    彭雪飛/攝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2020年發布的「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湖南省共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其中醴陵市位列第45位。醴陵成功「出圈」的背後,跳躍著「新」的基因。「以『四新經濟』引領縣域發展『千億時代』。」
  • 省、市人大代表「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視察組到我市開展視察...
    省、市人大代表「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視察組到我市開展視察活動 2021-01-09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