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藝術商業長這樣。
作為攝影愛好者,怎麼能錯過一年一度的聖誕狂歡;作為零售人,更是不能錯過這場視覺營銷大戰;燈光秀、禮品盒、聖誕樹、櫥窗……各種預想的大師級聖誕美陳早已在腦中浮現了上百遍。
12月2日,第一次到遠洋樂堤港的我有些感動。六芒星魔法聖誕樹、魔法聖誕屋、兒童唱詩班、黑科技互動、心願投遞角、手繪馴鹿、「初雪」、聖誕精靈迅遊……原來,跑了那麼多商場卻無果,也是值得的。
欣喜之餘,我開始細細體會每個聖誕場景。
1、粉色場景衝擊視覺 觸發消費
與以往紅配綠的聖誕裝扮相比,遠洋樂堤港的聖誕顯得更年輕和甜美。以「魔幻角落」為主題打造特色的粉色聖誕美陳和聖誕活動不管在內容力、表現力,還是互動力等方面都實現了對目標客群購物情感需求精準把握的突破。
中庭的鏡面主題聖誕屋和場外的六芒星魔法聖誕樹自建立以來,一直是潮人和年輕男女的拍照聖地。禮帽造型的魔法聖誕屋與馴鹿、星光、糖果等元素巧妙結合,粉紅基調鏡像組合的世界,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仿佛進入色彩交織的平行空間,富有時尚感。
在遠洋樂堤港看來,消費者對以往紅配綠的常規聖誕已經產生視覺疲勞,只有打造富有創新的聖誕美陳,才能吸引挑剔的消費者。此次大膽嘗試夢幻粉色聖誕主題,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前期大範圍的調研和數據的支撐。
這兩年,粉色從時尚界邊緣角色,轉變成為了時尚界的流行主體。2017春夏及秋冬2季10大流行色彩中,粉色也依然榜上有名。粉色作為一種獨具色彩意義的色調,溫柔、甜美、可愛,但另一方面似乎還有個性、獨立、驕矜、自我取悅新方式。
有調查顯示,粉色最會激起女性的購買慾。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男性也加入到了該行列,粉色是女生專屬的刻板印象也逐漸被打破。這幾年,零售、餐飲、咖啡等商店也不斷採用粉色打造主題空間,此外一些新零售快閃店也成為粉色的潮流追隨者。而這些粉色空間強大的吸客效應和成功,更讓粉色營銷趨勢愈演愈烈。
這也解釋了為何近年來,不管是LV、Victoria's Secret等國際大牌,還是Adidas等大眾品牌都紛紛加入粉色營銷陣營。
其實,除了品牌近年來鍾愛粉色外,類似遠洋樂堤港打出粉色聖誕美陳的商場也不在少數。在上海興業太古匯,YSL舉辦的非粉之想派對,搖滾摩登的粉色元素引爆了一場粉色叛逆新風潮。
在千篇一律的商場堆裡,這樣一個猶如置身於粉色藝術海洋的購物中心,確實趣味十足。
2、黑科技爆棚 引爆線下流量
對於有著10年運營歷史的遠洋商業來說,在消費訴求發生變化而引導的商業市場變化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此次遠洋樂堤港還把黑科技搬到了聖誕現場。顧客只要輕觸裝置,便可以點亮不同的夢幻聖誕場景,沉睡的聖誕王國瞬間醒來。而這也打破了以往商場只用美陳或遊園慶祝聖誕的常規,首次將黑科技運用到了聖誕互動中。使消費者在感受遠洋樂堤港濃鬱聖誕氛圍的同時,也體驗了一把人工智慧的樂趣。
同時,在平安夜和聖誕節當天,遠洋樂堤港還舉辦了今年首場極光秀。通過在杭州shopping mall裡獨有的裸眼3D技術以及室外燈光秀呈現一場來自「芬蘭」的極光夢境。在遠洋樂堤港看來,這就是給消費者來你場子的理由之一。也確實,儘管路途遙遠,寒風瑟瑟,我還是去看了遠洋的極光秀。
從蕭山特地趕去現場的陳小姐表示:「前期是在朋友圈看到這有極光秀,覺得很有意思,就決定聖誕和男朋友來這過了。」同樣從西溪趕過來的吳小姐和其小姐妹也覺得不虛此行。
在消費不斷升級的今天,人們對於消費不僅看重其「功能價值」,更在於其「情感價值」,個性的滿足、消費的愉悅、空間舒適度。而對於商業體而言,抓住消費者就是要不斷創新體驗和購物環境,帶給消費者感官愉悅,迎合消費者的品位、理念、價值和偏好。
3、沉浸式體驗 增強消費者粘性
當看到杭城2017年的「第一場雪」洋洋灑灑飄落至在場每個人的發間、臉龐之時,不管大人小孩,都喜笑顏開。抓雪、玩雪、自拍、抓拍......好不熱鬧。而這場雪,估計也早已在朋友圈下了成千上萬次。
原以為這就是遠洋樂堤港聖誕系列的全部,殊不知下一秒「聖誕精靈」便已出現在你面前,與你一起合照、巡遊,帶你去看聖誕爵士舞、去聽兒童唱詩班、去投心願盒……
而不經意間在商場偶遇的聖誕魔法師,也將用魔法訴說遠洋樂堤港聖誕的神奇魔力。
而在平安夜當天,遠洋樂堤港開啟了整12月收集的魔法心願盒,為100名「小確幸」實現夢想。加之來自芬蘭聖誕精靈的商場巡遊,精靈舞蹈快閃和《胡桃夾子》童話音樂劇的上演等活動,遠洋樂堤港的聖誕熱鬧非凡。
上述一系列沉浸式體驗,會讓你覺得遠洋樂堤港將藝術做進了骨子裡。不僅在以往單純的陳列式方面下足了功夫,還將互動運用到了此次聖誕營銷中,使消費者身臨其境,增強其對遠洋樂堤港的忠誠度。
遠洋樂堤港希望消費者在遠洋樂堤港所倡導的「時尚、藝術、樂活」價值取向中,不斷體會到日臻完善的健康品質環境。同時他也寄望於遠洋樂堤港可以成為杭州的新IP。儘管,浮躁功利的商業和沉靜淡泊的藝術之間,本來就很難協調。
遠洋樂堤港用行動詮釋了商業與藝術相互碰撞,相互滲透的全新模式,使商業體驗及文化藝術得以再生和重塑,創造全新的購物藝術體驗,重塑傳統商業DNA。這份在藝術商業上的用心,我們看到了。
泛娛樂和同質的時代下,藝術與商業或許更配。
(來源:聯商網 陳肖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