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時代,傑出的校長需要什麼樣的力量,才能推陳出新,負重前行?
在這樣的時代,全球教育人需要怎樣的篳路藍縷,才能拓荒一條通往未來的教育新路?
《新校長》從創刊至今,七年轉瞬即逝。
七年裡,《新校長》走訪了成百上千位校長和教育工作者,她用一篇篇深度報導記錄了這些迎風前行的「探險家」,並試圖用文字與畫像描繪他們,理解他們。
正是這樣一群人,在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局中,埋首教育創新,潛心學校改進。他們不僅要明白課堂,還要理解課外;不僅要懂得學校,還要查考社會;不僅要精於教書,還要通達管理;不僅要有堅持,還要能放棄。在教育領域永恆的主題和動態的課題之間,他們常被要求具備超乎常人的理論深度加綜合才能……
這群人,每一個面孔的背後,都是一個或一群立體、生動的學校故事。
而這些故事,通過一個個主題,一一記錄在我們的雜誌上,常讀常新。
《新校長》雜誌編輯部經常收到讀者來信來電,要求提供往期雜誌。為了便於讀者選擇,我們選擇部分需求大的雜誌,組合成一個個主題系列,推送給校長和教師。
學校全方位領導力系列
學校「管理」越來越難,難在教師面臨各種職業誘惑與機會,難在時代賦予人人充分的「個性」彰顯,難在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多,難在推動創新成為學校的常態動作;扁平化管理、分層分類教學、走班式課堂、網際網路+教育、未來教室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綜合考評改革……
各個環節,千頭萬緒。學校全方位領導力系列,遴選全國最具代表性的「領導力」案例,對學校每個管理情境進行深入剖析。
素養進階系列
今時今日,整個世界的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大量學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都開始發自內心地相信:面向未來的學校深度變革,已經是每個教育人必須迎接的世紀挑戰。變革的路徑不同,行動的結果便是南轅北轍,好壞兼雜。變革當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打怪升級自己的修行?如何不斷修煉進階呢?
素養進階系列,從校長的素養、教師的進階、學科閱讀三個方面,拋磚引玉,期待更多教育同仁參與思考。
學校新評價系列
什麼是好的評價?如果一定要有一個恰當的描述,它能夠消除教育人良知深處的那份惆悵——當我們所設計的學習內容和評價方式,承載了絕大多數孩子面對這個時代的夢想,幫助了絕大多數孩子有勇氣自信地擁抱未來……
評價系列,呈現國內學校先行者,如何嘗試搭建新的「系統框架」,並帶著鐐銬、順著大勢尋找學生面向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路徑。讓我們一起尋找「正確的評價」而非「精確的評價」,看「好的評價」如何落地學校。誠摯推薦給您,因為它值得每一所期待有效應對挑戰的中小學閱讀參考。
學校新空間系列
一場校園空間革命的號角已經吹響!從南到北,一場空間的革命正在席捲全國,更不提新加坡、阿根廷、美國、芬蘭等早已在全球做出積極的探索。當我們把這些案例進行元素化分解,便能一窺校園新空間發展趨勢。
學校空間的「新」體現在功能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需求和教育理念的改變。從小學到中學,從城市到鄉村,從海外到國內,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哲學正在成為新一代學習空間設計的焦點。
學校課程報告系列
「課程的質量決定學校的質量」,在全球教育變革中,這個邏輯總是反覆被驗證。如果把學校看作是一個「生命體」,那課程就好比「傳遞主要生命物質的血液循環系統」,是每一所學校運行的軸心和品質的基礎。
課程系列,您將發現課程發展的幾個關鍵詞:體驗化、創客化、個性化。比如戲劇課程、生涯教育、閱讀課程、遊戲化學習、遊學研學......等類型課程中,都可以感受到體驗化的存在。而在STEAM課程、設計思維、創客課程等又有明顯的創客化的影子。看看這些精彩、全面的課程案例在如何發聲落地。
重構學習系列
杜威說:教育即生長。這句話的英文原意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能夠進行下去。不過在今天,大量的學生即便生在學校,也很難將學習進行下去。學習越來越苦,學習越來越低效,學習越來越「疊床架屋」。
重構學習系列追問的便是學習如何從一件事倍功半的事變成一件事半功倍的事?知識的生長規律是什麼?學習者本身的狀態如何調節?環境與技術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怎樣的學習,才是屬於這一代人的學習?
全球教育風向標系列
當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深度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全方位重塑著教育的生態。學校的未來是什麼?這是一個巨變時代必須回答的問題。
這個系列,為我們呈現了全球領域類,當下學校那些突破常態的探索、實踐,經驗、教訓裡,藏著面向未來的學校生態。在這份年度風向標中, 它沒有試圖把你領進一個新天地,但試圖總結描繪一份教育當下世界的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