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差分安慰劑檢驗代碼

2021-02-08 君泉計量

連享會直播課堂:滑一下就找到我們了


效率分析專題(TFP.DEA.SFA)


生存分析專題

DID安慰劑檢驗

DID進行政策分析的重要假設是滿足平行趨勢。在實證分析中,除了要檢驗平行趨勢,一般情況還需要進行安慰劑檢驗。本文主要介紹如何隨機抽取樣本作為處理組來進行安慰劑檢驗。以下是全部代碼,在進行分析前手頭需要有placebo.dta這一數據集,id這一數據集是僅包括個體識別碼和時間的數據,從placebo.dta中截取。本文未能提供原始數據(樣本量太大)。下面對代碼進行逐一解讀。

  use id,clear
///調用id數據

sample 1
///隨機選1%個樣本後續用於作為處理組

keep id
///僅保留id這一代碼

save temp,replace
///保存為temp文件,用於後續合併使用

use placebo,clear
///調用本文主要的使用數據

merge m:1 id using temp
///與前文隨機生成的1%的樣本數據集合併

cap drop treat
///如果數據集有treat這一變量,則刪除

gen treat =(_merge==3)
///將前面隨機生成的1%樣本設置為處理組

drop _merge
///刪除多餘變量

save placebo_did,replace
///這一步好像有點多餘

reghdfe aqiind c.treat#c.post htmpt ltmpt , $absorb $cluster
///進行回歸,注意這裡定義了兩個global,前文沒有呈現

parmest,format (estimate min95 max95 %8.2f p %8.3f) saving("temp1.dta", replace)
///將回歸結果係數保存到temp1數據集中

use "temp1.dta", clear

keep if parm=="c.treat#c.post"
///僅保留關心的係數
save "simulations.dta", replace
///將結果保存到simulation數據集中

下面部分是對上一個模塊的循環,設置循環200次。循環主要體現在下面的sample這一命令。其餘就是不斷生成估計的係數,然後使用append命令將結果合併在一起。

forvalues i=1(1)200{
use id,clear
sample 1 //隨機選1%個樣本
keep id
save temp,replace
use placebo,clear
merge m:1 id using temp
cap drop trea
gen treat =(_merge==3)
drop _merge
save placebo_did,replace
reghdfe aqiind c.treat#c.post htmpt ltmpt , $absorb $cluster
parmest,format (estimate min95 max95 %8.2f p %8.3f) saving("temp1.dta", replace)
use "temp1.dta", clear
keep if parm=="c.treat#c.post"
append using "simulations.dta"
save "simulations.dta", replace
}

這一部分是對處理得到的數據進行繪圖。使用的命令為dpplot,其餘均為繪圖的常規操作,此處不再贅述。

use  "simulations.dta",clear

dpplot estimate ,xline(0,lc(black*0.5) ) xline(-14.414,lc(red*0.5) lp(dash) ) ///
xlabel(-15(5)15) xtitle("Treatment Effect",size(*0.8)) ytitle("Density",size(*0.8)) note("") caption("")
graph export "安慰劑檢驗.png", replace

最後放上一張圖:

致謝:感謝王奇師兄提供原始代碼並提供講解


連享會直播課堂:滑一下就找到我們了


🍎  掃碼加入連享會微信群,提問交流更方便

點擊此處留言

相關焦點

  • stata中雙重差分操作及代碼
    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差分估計量(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簡記DD或DID),因為它是處理組差分與控制組差分之差。該法最早由Ashenfelter(1978)引入經濟學,而國內最早的應用或為周黎安、陳燁(2005)。常用的倍差法主要包括雙重倍差法和三重倍差法。
  • DID的平行趨勢檢驗步驟和程序再發一次, 此次附上例文參考!
    雙重差分模型的平行趨勢假定檢驗,主要是看政策出現前那些年份裡係數的置信區間是否包括0。如果不包括0,則代表這個係數比較顯著;如果包括0,則代表這個係數不是顯著的。20.多期DID的big bad banks中文翻譯版本及各細節講解,21.DID中行業/區域與時間趨勢的交互項, 共同趨勢檢驗, 動態政策效應檢驗等,22.截面數據DID操作程序指南, 一步一步教你做,23.DID的研究動態和政策評估中應用的文獻綜述,24.連續DID經典文獻, 土豆成就了舊世界的文明,25.DID雙重差分方法, 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26.連續DID, DDD和比例DID, 不可觀測選擇偏差
  • 【陸銘】面板數據、工具變量選擇和HAUSMAN檢驗的若干問題+雙重差分學習手冊
    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差分估計量(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簡記DD或DID),因為它是處理組差分與控制組差分之差。該法最早由Ashenfelter(1978)引入經濟學,而國內最早的應用或為周黎安、陳燁(2005)。常用的倍差法主要包括雙重倍差法和三重倍差法。
  • 雙重差分法(DID)介紹
    「倍差法」,小名「差中差」。雙重差分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過對政策實施前後對照組和處理組之間差異的比較構造出反映政策效果的雙重差分統計量,將該思想與上表的內容轉化為簡單的模型(1),這個時候只需要關注模型(1)中交互項的係數,就得到了想要的DID下的政策淨效應
  • 什麼是安慰劑?安慰劑是不是不好?
    我們近期開展的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課題,有一組是安慰劑,好多患者知曉後,都好奇什麼是安慰劑?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閱讀完下面的材料,您就會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在14世紀,英國作家傑弗雷·喬叟(GeoffreyChaucer),他在《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中,將諂媚的朝臣稱為「安慰劑」。16世紀,改革派的天主教徒將安慰劑作為對照,試圖從現實(Reality)中分離想像(Imagination),使得「右翼」的驅魔行為受到質疑。
  • 「最美的謊言」神奇的安慰劑效應,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這些例子來自醫學觀察,它們都反映了安慰劑效應——吃「假藥」的人和真藥一樣有效。過去,學術界認為安慰劑效應與真正藥物的療效有本質區別。因此,在研究藥物療效時,應設立安慰劑組,排除安慰劑效應,從而確定藥物的真實療效。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上也是一樣的,心理學家應該把安慰劑效應排除在心理治療的真正療效之外。
  • 安慰劑真能治病嗎?| 揭秘安慰劑效應(二)
    原創 何笑松 返樸研究已經證實,安慰劑效應可以調節免疫反應,增強抗感染能力;「樂觀的癌症患者活得更久」,也確有其事。今天我們就講講安慰劑是怎樣通過"欺騙"大腦裡的獎賞系統,來發揮治療效應的。
  • 交互作用:真相和誤解(含檢驗和作圖的R語言代碼)
    受到本科心理統計學的恐怖支配,當提起多重比較的時候,首先映入腦海的始終是bonferroni檢驗或者LSD 檢驗這幾種事後多重比較的方法。這種情況下,事後多重檢驗當然需要建立在我們發現顯著的交互作用(或者其他效應)的前提上。
  • 使用Python進行機器學習的假設檢驗(附代碼)
    標準正態分布是平均值為0,標準差為1的正態分布。在推論統計中,零假設是一種普遍的說法或默認的觀點,即兩個測量現象之間沒有關係,或者分組間沒有關聯,換句話說,它是一個基本假設,或基於領域或問題知識。單樣本t檢驗:單樣本t檢驗確定樣本均值是否與已知或假設的總體均值具有統計學差異。單樣本t檢驗是參數檢驗。示例:你有10個年齡,你正在檢查平均年齡是否為30歲。 (使用python查看下面的代碼)。
  • 再鼎醫藥合作夥伴Five Prime Therapeutics宣布,與安慰劑加化療...
    風險比(HR)0.68(95% CI: 0.44-1.04)p=0.073 安慰劑組中位總生存率(OS)為12.9個月,試驗組中位總生存期尚未達到。:ZLAB;香港聯交所代碼:9688)及其合作夥伴Five Prime Therapeutics,一家專注於開發針對實體腫瘤的免疫調節劑和精準治療方案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今天宣布全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2期臨床研究FIGHT取得陽性結果。
  • 假設檢驗、Z檢驗與T檢驗
    單樣本Z檢驗當我們想比較樣本均值和總體均值時,我們執行單樣本Z檢驗。下面是一個了解單樣本Z檢驗的示例假設我們需要確定女生在考試中的平均分是否高於600分。我們得到的信息是女生成績的標準差是100。在本例中:女孩的平均分(樣本平均值)是641男孩的平均分(樣本平均值)為613.3女生標準差為100男生標準差是90男女樣本量均為20平均分差異是10
  • 常用統計檢驗的Python實現
    其中總體服從正態分布,從正態總體中抽樣得到n個個體組成抽樣樣本,計算抽樣樣本均值和標準差,判斷總體均值與抽樣樣本均值是否相同。>(又分小於和大於)注意ttest_1samp進行雙側檢驗。#示例代碼,檢驗樣本均值與1是否有差異from scipy import statsdata = [23,20,18,29,43,35,32,40,29,26,24,26]stats.ttest_1samp(data,1)
  • 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七)-- 獨立雙樣本均值T檢驗
    如果從Q-Q圖中看出數據明顯不服從正態分布,且樣本容量不大時,可以使用非參數檢驗方法比較兩組數據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SAS中的NPAR1WAY過程可以進行該項非參數檢驗。TTEST過程輸出的統計報表如圖10.23所示。圖10.23 例10.4描述統計量報表第一張報表中展示了兩組樣本的描述性統計量及兩組樣本均值之差的標準差和標準誤差。
  • 揭示反安慰劑效應產生機制
    這項研究深入探究了這種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它是眾所周知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的相反形式。安慰劑效應指的是在接受治療後人們因期待有好處而感覺變好一些。對反安慰劑效應而言,患者對治療副作用的擔憂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被告知假藥價格昂貴時,人們更可能報導它的令人痛苦的副作用。
  • R-統計描述與假設檢驗
    ,在本文中,我們將補充一些其他的統計描述代碼,並匯總統計描述的常用可視化方法。此外,對於醫學中常用的幾種假設檢驗,我們將相關的R語言代碼進行了整理,以供快速查看和使用。一、統計描述1.1 統計描述代碼回顧:mean(x)均值median(x)中位數sd(x)標準差var(x)方差quantile(x, probs)分位數(probs∈[0, 1])range(x)值域sum(x)求和min(x)最小值max(x)最大值scale(x)中心化
  • 常用統計檢驗的Python實現和結果解釋
    其中總體服從正態分布,從正態總體中抽樣得到n個個體組成抽樣樣本,計算抽樣樣本均值和標準差,判斷總體均值與抽樣樣本均值是否相同。>(又分小於和大於)注意ttest_1samp進行雙側檢驗。#示例代碼,檢驗樣本均值與1是否有差異from scipy import statsdata = [23,20,18,29,43,35,32,40,29,26,24,26]stats.ttest_1samp(data,1)
  • 只有均值、標準差、樣本量可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嗎?
    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經常有非統計學專業的審稿老師諮詢,沒有原始數據只有樣本量、均值和標準差可以進行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以及組間兩兩比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