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香港理工大學校園附近被捕日本學生獲釋

2021-01-11 環球時報

據香港媒體報導,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20日表示,日前在香港理工大學校園附近被捕的21歲日本學生井田光,19日深夜已經獲釋。

日本外交人士此前透露,香港警方17日逮捕了一名20多歲的日本男子,他涉嫌與當晚在香港理工大學附近的抗議活動有關聯。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先後證實了此事。東京農業大學也表示,這名男子是該校的大三學生井田光,此次去香港是私人行程。

日本外務省相關人士稱,井田光17日先是去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出園後去香港理工大學周邊觀看示威遊行。他被捕後,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與他見了面,他沒有受傷,健康狀態良好。

日本外務省對香港發布了建議注意安全的一級(最低級)旅遊警示,呼籲在香港的日本人不要靠近暴亂現場。

(編輯:YZM)

相關焦點

  • 剛剛,香港警方宣布解封香港理工大學校園
    非法示威者佔據理工大學進入第13天,剛剛,港警宣布理工大學正式解封。據港媒報導,29日中午時分,理大發表聲明,指消防及相關政府部門已於今早完成清除危險品的程序,警方亦已宣布解封校園。警方運走危險品後會離開校園,在中午之前會將校園交還給理大校方管理,外圍封鎖線警員也會撤走,附近的道路會陸續解封。校內未發現留守人士。
  • 日本一大學生在香港理工大學周邊被捕:因暴力示威
    日本共同社宣稱,一名21歲日本人近日晚在香港理工大學附近被香港警方逮捕,被捕原因與17日理工大的暴力示威活動有關,但具體原因未知,被捕男子名叫井田光
  • 直擊香港:不眠的三天四夜 香港理工大學經歷了什麼?
    11月14日傍晚,示威者進入理工大學設置路障並堵塞紅磡隧道;16日晚間,暴徒首次與警方發生武力對峙;17日下午,香港警方將理工大學一帶的暴力行為定性為暴動……以往繁忙的紅磡道路一片死寂,承載著知識和文明的理大校園、香港歷史博物館成為硝煙四起的「戰場」。
  • 涉及去年香港理工大學事件,香港警方今日再拘捕25人
    9月2日,香港警方行動共拘捕25人,因他們涉嫌與去年香港理工大學的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案有關。連同早前接受警方擔保的2人,該27名涉案人員將於下周三(9月9日)下午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香港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高級警司何振東稱,去年11月18日早上8時許,逾百人在尖東科學館廣場一帶集結,聲稱來聲援香港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警方多次勸喻人群離開無果後,果斷採取行動共拘捕了135人,其中只有6人接受警方擔保,其餘129人踢保(拒絕保釋)獲釋。
  • 上觀直擊香港丨不眠的三天四夜,香港理工大學經歷了什麼?
    11月14日傍晚,示威者進入理工大學設置路障並堵塞紅磡隧道;16日晚間,暴徒首次與警方發生武力對峙;17日下午,香港警方將理工大學一帶的暴力行為定性為暴動……以往繁忙的紅磡道路一片死寂,承載著知識和文明的理大校園、香港歷史博物館成為硝煙四起的「戰場」。
  • 涉及去年港理工非法集結案,香港一區議會主席被捕
    據港媒報導,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探員,於今日(15日)早上6時半進行拘捕行動,在觀塘區一個住宅單位內拘捕一名羅姓36歲男子。消息指,該男子為現任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他涉嫌與2019年11月18日理工大學校園外的暴動現場非法集結有關,被捕男子現正被扣留。
  • 香港理工大學解封 因修復工作校園仍需關閉
    理工大學校園已是一片狼藉。圖據紅星新聞香港理工大學被警方包圍至今已經13天,香港警方29日中午12點左右在社交媒體發布聲明稱,已完成理工大學搜索,理工大學解封。香港理工大學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聲明稱,目前,香港警方已將理工大校園交與校方。
  • 涉嫌參與理大非法集結,香港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被捕
    (觀察者網訊)去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暴徒多次佔領大學校園,其中不乏公職人員。 據香港「東網」、《明報》15日報導,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探員於今日(7月15日)早上進行拘捕行動,於觀塘區一個住宅單位內拘捕一名姓羅(36歲)男子。
  • 港警:日本籍男子在香港被捕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8月31日,有人群於九龍太子及旺角一帶街頭聚集,綜合香港「東網」「橙新聞」等港媒報導,日本媒體今日(3日)報導稱,一名日籍「自由記者」疑似在香港被拘捕。日本駐港總領事館亦稱,一名日本人當日(8月31日)在香港被捕。香港警方表示,當日曾以涉嫌藏有仿製槍械拘捕一名36歲日籍男子, 在其身上檢獲一支疑似氣槍。
  • 香港警察「十面埋伏」 校園暴徒「四面楚歌」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圖片來源:香港理工大學官網再看看被暴徒佔據後的模樣,千瘡百孔↓↓↓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暴徒們,看看你們對大學校園做了什麼?!據香港警方介紹,暴徒在理工大學附近持續以致命武器,包括磚頭、汽油彈、弓箭及鋼珠等,攻擊警方防線,又於理工大學A座附近、近漆鹹道南平臺,以射程達30、40米的巨型彈叉將汽油彈及硬物射向警員,而校園內亦藏有大量攻擊性武器,對在場者構成極嚴重威脅。
  • 暴徒佔據香港大學校園大肆破壞 焚燒設施竊走危化品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綜合港媒報導,近日,香港暴徒佔據大學校園,製造汽油彈,並向清障市民、警方等實施無差別攻擊。整個校園淪為暴徒基地,暴徒以焚燒校園設施為樂,並竊走實驗室危險化學用品。資料圖: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運作恢復九成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月13日電去年底曾被暴徒佔領的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已完成大部分修復工作並於13日展開下學期。有學生對於校園被破壞感到難過,校園氣氛也大不如前。當天上午10時,記者在理大職員帶領下進入校園了解情況。校方在兩個主要的校門安裝了閘機,教職員和學生需要證件才能進入校園,訪客需要在櫃檯進行登記。連接港鐵站、毗鄰紅磡海底隧道等其他入口則仍然封閉。
  • 香港市民自發前往理工大學附近清理路障
    新華社香港11月20日電(記者劉歡、方棟)徒手運走路邊碎石、磚塊,聯手抬走較重的鐵欄、水泥樁……20日下午,數百名香港市民帶上掃把、鐵鍬、塑料桶等工具,自發前往香港理工大學附近清理路障和垃圾。暴徒已連續數日佔據香港理工大學校園,並在周邊地區大肆堵路、破壞、縱火,導致連接香港島與九龍的紅磡海底隧道無法使用。紅磡海底隧道(以下簡稱「紅隧」)是香港第一條、也是最繁忙的海底行車隧道,它的癱瘓給香港交通帶來極大影響。「大家都希望紅隧早日恢復通車。」
  • 香港大專院校校友組織:新一年學生應捍衛校園作為學習的地方
    香港持續多月的暴力事件中,被捕示威者裡不乏教師及學生。1月13日,香港大專院校校友連線召集人李漢祥發文倡議,呼籲各大院校學生,在新一年專注學業,拒絕大學成為政治的角力場所。香港大專院校校友連線發文倡議。
  • 中國赴英訪問學者遇車禍身亡 涉案被捕男子獲釋
    中國僑網12月24日電 據《英中時報》微信公眾號「英中眼」報導,當地時間12月12日,英國威爾斯斯旺西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車禍事件。一輛大巴意外撞上了一座鐵路橋,車頂被當場掀起,一共導致8人受傷,2人重傷。其中,現年36歲的中國學者Jessica Jing Ren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港警持搜查令到香港理工大學調查,多名學生一度阻擋
    香港理工大學去年11月爆發「理大之亂」,校園遭示威者佔據,期間發生激烈警民衝突。今天上午,時隔約8個月後,警方帶著搜查令進入港理工調查一起暴動罪。學生會派出代表,與校方陪同警方進行搜查。圖源:香港東網今天上午,媒體記者及理大學生會多名成員出現在港理工校園,大批警員及警方傳媒聯絡隊其後也進入校園。隨後,警員搬著多個藍色證物籃前往學生會大樓,港理工多名保安員也進駐理大學生會大樓。
  • 警方與暴徒在香港理工大學「激戰」一整夜
    爆炸、大火、濃煙、弓弩…香港理工大學周日下午至夜間成為暴力示威者抗拒香港警察清場的「新戰場」。17日晚間,暴徒們焚毀理大附近的紅磡暢運道行人天橋,並引發爆炸,隨後,他們又用燃燒彈焚燒了一輛警方的銳武裝甲車。而當天早些時候,弓箭和鋼珠這兩種中距離殺傷性武器也現身暴亂現場:一名警員的小腿中箭受傷,而另一名警員則被鋼珠擊中面罩的鼻梁位置。
  • 港警:切勿前往香港理工大學一帶,已有警員受傷
    港警緊急呼籲:香港理工大學一帶現場情況危險在場市民立即離開所有市民亦切勿前往該區香港特區政府網站今日(17日)中午12時42分發布新聞公報稱,警方呼籲市民切勿前往香港理工大學一帶。警方再次鄭重指出,警方正在理工大學一帶執行驅散行動,現場情況危險,呼籲在場市民立即離開,所有市民亦切勿前往該區。香港特區政府網站今日(17日)中午16時07分發布新聞公報稱,暴徒在理工大學附近,持續以致命武器,包括磚頭、汽油彈、弓箭及鋼珠等,攻擊警方防線。
  • 【上觀直擊香港】不眠的三天四夜,香港理工大學經歷了什麼?
    昨夜,香港市民的目光都關注著理工大學。11月14日傍晚,示威者進入理工大學設置路障並堵塞紅磡隧道;16日晚間,暴徒首次與警方發生武力對峙;17日下午,香港警方將理工大學一帶的暴力行為定性為暴動……以往繁忙的紅磡道路一片死寂,承載著知識和文明的理大校園、香港歷史博物館成為硝煙四起的「戰場」。
  • 港中大暴徒投擲200餘枚汽油彈,校園淪為火場!內地學生連夜撤離
    在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校附近的路段,暴徒或散布磚塊設路障,或從天橋投擲硬物到公路上,嚴重妨礙交通安全;在校內,他們撬開實驗室、辦公室、教學樓大門打砸……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淪為火場。據香港《明報》消息,港中大暴徒投擲出200多枚汽油彈。亂局也嚴重影響在校內地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愛心人士連夜協助被困者逃離校園前往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