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2月13日電(記者 周相吉)「算命」「畫水碗」……川東大竹縣幸福社區居委會門口的小巷,多年前因管理混亂、封建迷信盛行,被當地居民稱為「算命一條街」。但如今,這個街區通過綜合治理,已變成充滿書香、幹群一心的幸福社區。
大竹縣位於川渝邊陲,地處華鎣山深處。記者日前走進該縣的幸福社區,發現街道上人群熙來攘往,地面十分整潔。社區居委會裡設置的書屋,不時有居民前來借閱。
但在多年前,這裡並不是這樣。社區黨委書記彭紹榮對當時的景象感到震驚:就在居委會門口的巷子裡,到處是「算命」「畫水碗」等搞封建迷信的人。管理部門進行清理,他們就打「遊擊」,時隔幾天又回到社區小巷。「傷透了腦筋,像牛皮癬,甩都甩不掉。」彭紹榮說,居民意見也大,幸福社區沒啥「幸福」味道。
為了治理這塊「牛皮癬」,社區居委會費盡了心思。彭紹榮告訴記者,他後來喬裝打扮,與這些所謂的「大師」進行溝通交流,把他們的漏洞悄悄記在心裡。此後,他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業務交流大會」。在會上,彭紹榮拿自己舉例,一一戳穿了他們騙人的把戲。
「那些『大師』當場臉通紅,紛紛表示以後再也不在社區擺攤設點騙人。」彭紹榮說,為了淨化社區文化環境,居委會還設置了專門書屋,書籍包括文學作品、技能知識等,逐漸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幸福社區居民鄒奎說,他們的直接幸福感受不是來源於GDP增長、投資增速等抽象概念,而是對路燈是否修好、社區環境是否改善等十分在乎。在幸福社區,以鄒奎為代表的居民正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味道。
鄒奎所在的小區位於縣城的最低點。這個小區由於多年排水不暢,一到汛期,200多戶居民出行「趟水」又「聞臭」,生活極為不便。「雨水漫至屋內,鞋子四處漂。更糟糕的是,成堆的垃圾發出難聞的惡臭。」鄒奎說,他找「算命大師」推算,還是多年無果。反倒是這些所謂的「大師」被清理後,小區環境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幸福社區居委會在大竹縣的統一部署下,定期召開「院壩會」,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小區居民在一次會上反映了這一難題,居委會立即向上級部門反映這一情況。此後不久,一個施工隊來到了小區。他們頂著烈日,把排水通道進行了沉降、拓寬。同時,小區成堆的垃圾也被清理。
「由於是老小區,一些居民還在裡面養雞,垃圾堆積了多年,他們足足清理了18車垃圾。」鄒奎說。如今,鄒奎房屋內再也沒出現「水上漂」,居民們已聞不到原來那糟糕氣味。
大竹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該縣多措並舉推進基層治理,而「院壩會」是舉措之一。如今全縣每個社區、村鎮都要舉行「院壩會」,縣委縣政府領導分片區參與,現場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難題。
在幸福社區,居委會還推出了網格管理、菜單式服務等舉措,進一步深化社區治理。如今,幸福社區劃分了17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來自社區的網格管理員,他們通過參與管理社區的方式服務當地群眾。彭紹榮說,幸福社區設立了8個黨支部、24個黨小組,有黨員365人。社區每個黨員幹部聯繫幫扶2至3名行動不便或生活困難的群眾,24小時隨時上門服務。「我們要保證社區群眾在遇到困難時,都能找到社區黨員幹部。」彭紹榮說,這樣群眾才會真正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