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變臉記」:從「算命一條街」到「幸福社區」

2020-12-18 掌上懷化

新華社成都12月13日電(記者 周相吉)「算命」「畫水碗」……川東大竹縣幸福社區居委會門口的小巷,多年前因管理混亂、封建迷信盛行,被當地居民稱為「算命一條街」。但如今,這個街區通過綜合治理,已變成充滿書香、幹群一心的幸福社區。

大竹縣位於川渝邊陲,地處華鎣山深處。記者日前走進該縣的幸福社區,發現街道上人群熙來攘往,地面十分整潔。社區居委會裡設置的書屋,不時有居民前來借閱。

但在多年前,這裡並不是這樣。社區黨委書記彭紹榮對當時的景象感到震驚:就在居委會門口的巷子裡,到處是「算命」「畫水碗」等搞封建迷信的人。管理部門進行清理,他們就打「遊擊」,時隔幾天又回到社區小巷。「傷透了腦筋,像牛皮癬,甩都甩不掉。」彭紹榮說,居民意見也大,幸福社區沒啥「幸福」味道。

為了治理這塊「牛皮癬」,社區居委會費盡了心思。彭紹榮告訴記者,他後來喬裝打扮,與這些所謂的「大師」進行溝通交流,把他們的漏洞悄悄記在心裡。此後,他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業務交流大會」。在會上,彭紹榮拿自己舉例,一一戳穿了他們騙人的把戲。

「那些『大師』當場臉通紅,紛紛表示以後再也不在社區擺攤設點騙人。」彭紹榮說,為了淨化社區文化環境,居委會還設置了專門書屋,書籍包括文學作品、技能知識等,逐漸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幸福社區居民鄒奎說,他們的直接幸福感受不是來源於GDP增長、投資增速等抽象概念,而是對路燈是否修好、社區環境是否改善等十分在乎。在幸福社區,以鄒奎為代表的居民正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味道。

鄒奎所在的小區位於縣城的最低點。這個小區由於多年排水不暢,一到汛期,200多戶居民出行「趟水」又「聞臭」,生活極為不便。「雨水漫至屋內,鞋子四處漂。更糟糕的是,成堆的垃圾發出難聞的惡臭。」鄒奎說,他找「算命大師」推算,還是多年無果。反倒是這些所謂的「大師」被清理後,小區環境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幸福社區居委會在大竹縣的統一部署下,定期召開「院壩會」,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小區居民在一次會上反映了這一難題,居委會立即向上級部門反映這一情況。此後不久,一個施工隊來到了小區。他們頂著烈日,把排水通道進行了沉降、拓寬。同時,小區成堆的垃圾也被清理。

「由於是老小區,一些居民還在裡面養雞,垃圾堆積了多年,他們足足清理了18車垃圾。」鄒奎說。如今,鄒奎房屋內再也沒出現「水上漂」,居民們已聞不到原來那糟糕氣味。

大竹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該縣多措並舉推進基層治理,而「院壩會」是舉措之一。如今全縣每個社區、村鎮都要舉行「院壩會」,縣委縣政府領導分片區參與,現場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難題。

在幸福社區,居委會還推出了網格管理、菜單式服務等舉措,進一步深化社區治理。如今,幸福社區劃分了17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來自社區的網格管理員,他們通過參與管理社區的方式服務當地群眾。彭紹榮說,幸福社區設立了8個黨支部、24個黨小組,有黨員365人。社區每個黨員幹部聯繫幫扶2至3名行動不便或生活困難的群眾,24小時隨時上門服務。「我們要保證社區群眾在遇到困難時,都能找到社區黨員幹部。」彭紹榮說,這樣群眾才會真正感受到幸福。

相關焦點

  • 白雲|一街一塘一園,科甲社區變美了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詩敏 通訊員 雲宣 肖惠津 鍾振豪)近日,白雲區嘉禾街聯合新科經濟聯社,投入2100萬元對科甲社區進行升級改造,緊扣「一街一塘一園」,全力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市級容貌示範社區,悉心保留傳統古村落科甲水村獨有的家塾文化,著力營造社區好家風。
  • ​城中村「逆襲」廣州最高「顏值」社區:幸福和諧大家庭
    近日,2019年廣州市容貌示範社區創建情況通報正式發布,繼2018年綜合排名全市第一,白雲區此次綜合得分蟬聯第一。入選的全市30個容貌示範社區中,同和街白山社區排名全市第一。
  • 海澱北部明年初新添一條社區商街
    2.5萬平方米商業面積、40餘家鋪面、緊鄰地鐵16號線終點站……近日,海澱北部又傳來好消息,位於蘇家坨鎮的國象商業街預計2021年初開街,屆時將為海澱西北部地區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社區生活配套服務。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商業街位於北清路北側,與安河家園回遷小區同側。
  • 太原市首開9條社區巴士線路
    12月22日從太原公交部門獲悉,23日起,太原市將開通9條社區巴士線路。  社區公交也叫社區巴士,主要是方便一些公交盲點社區居民的出行。上海、成都、西安、長沙、呼和浩特、蘇州等很多城市已開通社區公交,但太原社區公交一直缺失。
  • 黃埔區永和街鑄造社區抗疫銅牆鐵壁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 通訊員 呂國良)地處廣州東進戰略前沿陣地的永和街,湧現出了一大批甘於奉獻、無懼風險、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先鋒,共同鑄造社區疫情防控銅牆鐵壁,譜寫社區抗疫之歌。永和街在轉制社區開始疫情期間的全封閉式管理,為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夯下堅實基礎。群策群力鑄造安全格永和街轉制社區依然是以情感為紐帶的鄉村熟人社會,特有溫情的空間,含著面子、人情往來、倫理道德等農村社會的縮影。
  • 河西區太湖路街仁湖裡社區開展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布貼工藝畫...
    為了更好地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傳承傳統手工布藝文化,促進文明城市建設,10月29日,太湖路街仁湖裡社區開展了一場手工布藝活動,吸引了眾多熱愛手工製作的社區女同胞前來參加。此次活動邀請了手工布藝孫老師現場指導。活動過程中,志願者們將準備好的花布,針線等工具發放給大家,大家也都自備老花鏡前來參加活動,期待大展身手,為自己親手定製一款獨特專屬手工。
  • 濟南這條社區特色美食街終於「解封」了
    4月12日,濟南天橋區制錦市小區的周公祠街迎來「解封」,道路東口的隔離擋板被拆除,車輛和行人可以正常通行,20多家美食店也開始對外正常營業。時隔兩個多月,這條社區特色美食街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熱鬧。13日中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位於五龍潭公園北側的周公祠街。「解封」後的首個工作日,街上人來車往,各家美食店都在大力地招攬顧客。不時有外賣小哥前來取餐,忙得不亦樂乎。由於正值午飯時間,附近不少上班族也前來打卡各色美食,有的店鋪門前甚至排起了隊。
  • 黃埔區雲埔街:全速推進劉村社區舊村改造
    雲埔街(原東區街)劉村社區「225」專案54名涉案人員,基本是本地戶籍居民,其中包括社區和經濟社幹部15人。案發初時,劉村村社幹部發生較大變化,無法履行社區日常事務和集體經濟的正常管理,期間村委與經濟社之間、經濟社與當地居民之間出現管理斷層,整個社區的社會穩定受到一定影響。
  • 讓百姓幸福社區安寧——記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湯崗子派出所教導...
    原標題:——記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湯崗子派出所教導員李華瑞 「我是個社區民警,社區就是我的家,我的奮鬥目標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百姓幸福、社區安寧。」這是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湯崗子派出所教導員李華瑞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是這麼說的,也一直在這麼做。
  • 神仙樹社區親子活動烘焙幸福味道
    7月12日,成都高新區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事業局聯合芳草街街道神仙樹社區、成都高新區玉成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玉成書院)開展了幸福DIY:無國界藝術教養親子手工烘焙公益活動。此次活動是溝通無國界 文化大融合:神仙樹「融入式國際生活共同體」社區營造項目的重要內容,旨在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營造良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讓中外居民能夠有一個交流互動的公共空間,同時進一步拉近社區親子關係,鍛鍊社區青少年的動手能力。神仙樹社區青少年及其家長共計4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邀請到了西式麵點師謝飛燕來為大家講解手工珍妮曲奇的製作方法。
  • 居民提意見社區大變化 整改願望清單成就幸福家園
    為了改變社區面貌,寶利新苑社區居委會從今年初開始,發動黨員幹部、志願者和樓門長入戶調查,收集居民建議意見共775條,之後社區建立願望清單,將意見和建議合併整理成87條,逐一整改。&nbsp&nbsp&nbsp&nbsp最近,北辰區普東街寶利新苑社區居委會在社區原有16個監控點位基礎上,加裝了8個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監控攝像頭,使社區安全防範能力進一步提升。63歲的社區居民陳學武告訴記者,現在住在小區裡,感覺更安全了。
  • 常州青北社區:美食街治理換新顏 居民重拾幸福感
    日前,常州市青龍街道青北社區元亨美食街搬遷後,居民姚師傅發出由衷的感嘆。青龍街道青龍苑北區社區沿路、沿街兩側的元亨美食街建造在居民樓下,美食街的夜宵、燒烤攤點帶來的噪音、油煙垃圾、生活汙水汙染、佔道經營等問題給樓上住戶和周圍的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多年來樓上住戶一直不敢開窗,經常抱怨。
  • 廣州市荔灣區衝口街黨工委:社區黨員民情議事會
    三、成效啟示 衝口街三級黨員民情議事會現已召開268次,參加人數達4000餘人次,所提意見238條已全部解決。 一是「議高」了共建美好家園願景,增強了基層黨組織親和力。如,社區有名黨員在議事會上提出要在社區角落貼讓群眾「一目了然又銘記於心」的溫馨提示。這個議題一發布之後,社區就收到很多熱心黨員群眾的「溫馨」。有名黨員這樣寫道,「上班,上學,家無人,停火,停電,鎖好門,創平安,我參與」。這個提示一貼出,社區的黨員群眾紛紛表示這些「溫馨」讓人感覺到人情味,既不枯燥又生動有趣。
  • 危急時刻經受考驗初心不改——記果園新村街溫泉花園社區書記宋洪蘭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果園新村街溫泉花園社區地處北辰區中心地帶,繁華鬧市。在疫情防控一線,作為社區的「大管家」,社區黨委書記宋洪蘭帶領全體工作人員盡責堅守,將這個有著5300多居民社區的防控工作開展的有條不紊,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基層社區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 北辰區瑞景街瑞益園打造精品文化社區
    從2016年起,該社區進行室外文化場地建設,打造了「地上」「地下」文化場所,建成「九園兩室一館一廣場」的文化格局,既有現代味十足的同心大舞臺,又有突出傳統的民俗文化園、同心書畫室、民俗館,還有牡丹園、桃花園、聽書園、黨建園、健身園、統戰園、法制園、健身活動室、百姓議事廣場,向群眾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居民享受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 雨花區德馨園小區的「幸福記」
    在這個小區故事背後,是雨花區「黨建引領」、「一社義特色小區治理的落地開花。工作人員走進小區內大家口中的第二個家「好人多粉店」,聆聽街頭巷尾的故事,感受這個小區的「幸福記」。家園變化大 城市發展快長沙的發展日新月異,老建築、老房子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摩登高樓,越來越現代化的長沙讓人心生驕傲。「我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那時候這裡還叫」井巷子」,很多地方都是菜地、荒地,而現在幾乎都已經高樓林立了。」
  • 首鋼礦山街委「逆行」堅守確保社區和諧穩定
    首鋼礦山街委領導小組成員全部分工承包各社區防疫工作,各社區幹部分包到每一個樓棟,各樓門組長分包到每一戶家庭,建立黨員志願者、樓門組長逐級責任網絡,形成網格化管理機制。按照上級要求,在1月29日、30日兩天內開展地毯式大排查。考慮到工作任務緊急,且工作量大,僅靠首鋼礦山社區居委會幹部,無法在規定時間完成大排查任務。
  • 打通「神經末梢」 聯出社區和諧
    「通過『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的工作機制,現在社區有了很大改變。社區有一位80歲獨居老人,由於子女在廣州工作,身邊沒有人照顧,社區會輪流派人去照看老人。目前我們社區已經形成了一家有事,家家幫的良好風氣。」11月24日,安順市「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社會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觀摩組走進安順經開區星光社區花園街,實地聆聽、感受文明街道的變化。
  • 三月三廟會變算命一條街,幾十名先生無所不知,村民扎堆算卦
    2018年4月18日,農曆三月三,是山東博興一年一度的洪福園廟會日子,不過今年的廟會則有些不同,燒香祈福的香客依然很多,但整個寺廟內卻幾乎成了算命先生的天下,攤位多達幾十家,密密麻麻排列在道路兩側,堪稱「算命一條街」。
  • 烏魯木齊調整九條公交線路,新開兩條社區巴士
    本周六(8月17日),烏魯木齊市公交線路將進行第三次大調整:新開紅橋BRT停車場至溫泉首末站的S406路、輪臺東路至石化一號路口首末站的S602路兩條社區巴士。73路、202路、309路等9條常規公交線路均有調整,市民出行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