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體時代,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閱讀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大家都希望通過一篇文章學到很多新的知識。但為什麼你寫的「乾貨文」總是沒人看?
因為,你寫的真是「幹」得難以下咽啊……
首先想辦法講好故事,讓乾貨不「幹」,再通過故事傳遞觀念,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俗話說「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可見,人物故事在所有文章類型裡舉足輕重的地位,so~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人物故事」。
1.
做好鋪墊,提高人物的形象和價值
比如最近央視熱播的《歡樂中國人》,通過電視節目的方式,引入了「中國故事講述人」這個概念,再通過當事人和嘉賓們的演繹,更生動鮮活地傳遞故事本身的內容和精神內涵。同時,借力媒體,用情景演繹的表演方式生動再現人物傳奇。
其中,在寫多年來堅持陪「摔」教練劉磊磊的故事時,如果只單方面強調劉磊磊每天的刻苦訓練、多年的不懈堅持,很難讓這個故事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如果在寫主人公劉磊磊的付出與艱辛之前,先用「奧運冠軍」的成功做一層鋪墊,簡單介紹一下奧運冠軍的成功之路,再過渡到這些英雄背後的劉磊磊。比如「奧運冠軍的背後,其實是做到極致的隱形冠軍——陪練劉磊磊」。這樣的故事架構,讓讀者能在最開始就提起興趣,且對這個背後的英雄劉磊磊,產生更崇高的敬意。
最近在微博上成為熱點的「腦洞」劇《淑女的品格》,主演俞飛鴻近期一直處於時代浪尖上,但很多觀眾依然對她並不熟悉。一篇介紹俞飛鴻的文章便用了一個標題《王菲+高圓圓=俞飛鴻?她的人生太「狂妄」!》,就讓讀者迅速get到了俞飛鴻的特點。因為標題裡把俞飛鴻與王菲、高圓圓相提並論,大家可能不認識俞飛鴻,但在多年媒體的轟炸下,大家早已經對王菲和高圓圓的故事耳熟能詳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讀者看到這個標題,就有一種親切感,並且好奇結合王菲和高圓圓特點的俞飛鴻是誰。同時,在讀者在潛意識裡,已經認可了你要寫的人物圈子了,對人物產生了好感。
2.
挖掘其對行業的理解,加強品牌意識
很多對人物故事的描寫都是淺嘗輒止的,沒能深入到人物所處的行業。結合行業的大環境,才能更加深化人物的中心思想。
比如,前不久豆瓣的生日,有人寫了一篇其創始人阿北的人物故事。除了寫阿北對豆瓣的影響,豆瓣在其領導下如何成長之外,作者還寫到網際網路文化行業的現狀:「現今中國網際網路文化公司大部分朝生暮死,在坐擁流量時通常選擇拼命賺快錢,不斷做彈窗廣告、醫療廣告動態圖、Flash等」。而文章後面,就轉折到豆瓣這麼多年來嚴選廣告,不在網際網路行業現狀裡「同流合汙」,於此,其創始人阿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的形象就被樹立了,同時,讀者也對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的現狀有了深入的理解。
記得一篇微商故事《誰說帶娃又上班做不好微商?》,在寫這個寶媽的曲折艱難的勵志故事時,不忘描寫微商行業內的一些真實現狀,比如很多微商代理們每天喜歡複製粘貼商家的廣告,在售後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完善。
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不僅每天自己走心編輯朋友圈,還用親自上門的方式,給每一個需要售後服務的同城顧客解決難題。這個故事整篇讀下來,讓很多對微商行業不理解的讀者,也能轉變其思考模式,加深了其對微商品牌的印象,同時記住了這個故事。
3.
充足的細節給人以真實感
因為人物傳記是紀實性的,發生在其身上的客觀事實決定了作者不能胡編亂造,所以要寫得生動,就需要從客觀事實上想辦法,可以主動問對方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如果有的話,馬上問細節,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了何事,對當事人造成的影響(如心理上的激勵或摧毀,對事業發展的起承轉合),好的人物故事一定是有細節的。
還是以剛才提到的微商代理的故事舉例。在這篇文章中,處處充滿了細節:「在她做微商代理的前期,兩個月來每天很晚睡覺,白天在家裡有時不敢拿手機,因為孩子天天放學回來寫作業,拿著手機孩子會時不時來看她在玩什麼。」、「有一周,沒貨了,就直接選擇跨越2級,直接升4000盒的鑽石級別。」在人物故事裡,增添這些非常清楚的細節描寫,都能增加文章說服度。
總之,寫出一個讓人感同身受,讓人能產生情緒的人物故事,同時,用這個人物故事來傳遞思想,塑造團隊形象,是一件看似簡單其實不易的事。需要勤思考多寫寫~
總結一下,寫好人物故事的關鍵點在於:
1.做好鋪墊,才能提高人物的形象和價值。
2.讓讀者理解人物所處的行業,幫人物樹立個人品牌。
3.注重細節,營造真實感。
趕緊寫一篇人物故事,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