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學俄語系大四有一位優秀的非典型學霸。
「學霸」之「霸」在於他三年專業成績蟬聯第一,多次參加國際會議,獲得唐立新獎學金,保研季獲得4所國內名校的保研offer,最後順利保研北大。「跑步記憶法」是他的學習「神操作」。
「非典型」之「非」在於他除了學習好,更有「十八般武藝」讓人驚嘆——詩詞、鋼琴、運動、廚藝樣樣拿手。靈感來了賦詩一首,字裡行間才情四溢。
如此寶藏男孩到底是哪位?吳玉章學院2015級張梓軒了解一下!
興趣+努力,專業硬核真學霸
作為俄語專業學霸的張梓軒,其實剛進入大學時的專業並不是俄語。
高考後,張梓軒進入川大電子信息學院學習光電信息工程與科學專業。「高考後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學習興趣是什麼,作為理科生,就報考了理工科專業。」張梓軒說。
但是,隨著大學學習的展開,張梓軒感覺到:「光電專業要與機器打交道,每天對著機器編程,我的興趣不在於此。」同時,張梓軒也慢慢地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可以跟多人接觸,這讓我慢慢發現我對『與人打交道』的樂趣。」
於是,張梓軒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興趣,並考慮轉專業。
「我發現我對語言有格外的熱愛,高中的時候我選修過俄語,那美妙的韻律和語音語調讓我一直印象深刻,進入大學後,也常常想著好好學習語言。」在想明白自己真正的興趣後,張梓軒利用學校轉專業的機會,轉入了俄語專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啟全新學習旅程的張梓軒無比珍惜俄語專業的學習機會,在學習上卯足了勁。他課前主動預習,課上認真聽課、及時消化知識,課後仔細完成作業。
經歷了轉專業、增補進入吳玉章學院的張梓軒,面臨著並不輕鬆的學習任務。除了俄語專業的學習,張梓軒還需要完成吳玉章學院的模塊課程學習,包括數理、生化、領導管理、文學藝術等模塊課程。
學習語言,說得地道很重要。為了擁有良好的發音語調,張梓軒每天都會照鏡子練發音口型,並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朗讀練習。
早晨的明遠湖畔、外國語學院樓門前,夜晚鍛鍊後的操場邊都有過他大聲朗讀俄文的身影。「大學生活太忙了,每天用固定時間朗讀是不現實的,有空就讀,養成朗讀的習慣很重要。」張梓軒說。
慢慢地,張梓軒在俄文學習中遊刃有餘。他可以2個小時熟練背誦朗讀時長為1小時的俄羅斯「國情諮文」,並發現了對自己特別有效的記憶方法——跑步記憶法。
「我在跑步機上跑到40分鐘時,大腦活躍,人處於興奮狀態,就會記得比較快,跑到45分鐘時將速度降下來開始背,這段時間的記憶效果驚人。」
「做到這些,在學習上獲得還不錯的成績就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張梓軒說。
為俄羅斯交通部副部長做隨行翻譯
除了校內學習,張梓軒對校外實踐也緊抓不放。 他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翻譯、接待工作,積極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查漏補缺,找到自己的知識短板,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挑戰,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2017年召開的中俄總理常規會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交通運輸分委會上,張梓軒為俄羅斯交通部副部長做隨行翻譯。「當時對我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把成都特色美食翻譯給他們,比如回鍋肉、紅糖涼糕、火鍋等,如果把回鍋肉生硬地翻譯為『回到鍋裡的肉』,可能會難以理解,我當時就處理為『烹飪過兩遍的肉』。」張梓軒說。
寫詩、鋼琴、做菜,才情四溢寶藏男
學習俄語一年之後,本來就喜歡詩歌的張梓軒開始嘗試用俄語進行詩歌翻譯和創作。
詩歌鮮明的情感最打動張梓軒。寫一寫詩詞,對他而言是一件極其放鬆的事情。
來看一首他的作品:
木蘭花令·江安晨景
餘長自蠻夷,昧學懵理。然所怙所恃甚令,不曾有褐衣疏食,母以慈聞。然盈虛有數,造化病人,於甲午歲學錦城。去鄉千裡,足往神留。登「不高」而怨遙,臨「明遠」而憂深。每難入眠,耿耿輾轉。迴遑終日,不知所驅。冀日而還,可以愬情。
日早,黯然上路,為讀。忽察之異景:日上掛而揚採,霧霽散則見輝。聞桂香而彌蓋,聽寒鳴以翹首。望江安長河,韜映滾滾;目青松綠柳,椅風瑟瑟。乃嘆,噫!景似年華,不可廢之。
清宵雨縱橫明遠,何事鳥孤啼兩岸?
徘徊卻道此橋長,直叫人聽風柳散。
望繁星愍憂悽瀚,擬子明眸一燦煥。
躑躅我路盡逶遲,尺素紅箋情難判。
寫詩之外,張梓軒更是彈得一手好鋼琴。他從小學習鋼琴,13歲通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九級考試,擅長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曲目,曾任兩年四川大學鋼琴隊副隊長,和鋼琴隊的朋友們一起為全校師生獻上過諸多精彩的演出。
「我不是專業學藝術的,彈琴、繪畫對我來說主要是一個好的興趣愛好,是一種很好的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當無聊、生氣、難過的時候,張梓軒會選擇用彈琴、畫畫的方式讓自己開心起來。
除了懂藝術,張梓軒身上還有更多驚喜——做得一手好菜!
他喜歡廚藝,最喜歡做甜品,麵包、蛋糕都不在話下;川菜、湘菜、西北菜都會做,甚至還會做西餐。有時候朋友們一起外出聚餐做飯,張梓軒總是擔任「大廚」角色。
張梓軒烹飪的美食
在張梓軒看來,做飯與彈琴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把菜品當作藝術品去對待,在做菜的過程中,調料的輕重、火候的大小、時間的長短,就好比油彩的明暗變化和鋼琴音色的悠揚起伏,整個過程讓我從中體會到快樂,我很享受。」
榮光背後:做好選擇、設定目標、珍惜友情
轉專業、做翻譯、創作詩歌、加入鋼琴隊,每一個決定都讓張梓軒的大學多了許多可能,也促使他取得今天的成績。他說:「許多小決定都影響著人生軌跡,怎麼選擇都是沒有錯,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張梓軒的學習秘訣之一就是「給自己定目標」。
「目標不要太大,給自己設一個在近期內能完成的小目標,一旦完成就給自己一點獎勵,同時再設下一個小目標。」最近,張梓軒的小目標是完成畢業論文,「順利完成後,我就獎勵自己吃一頓好的。」
通過增補選撥進入了吳玉章學院是大學中對張梓軒影響最大的事,「學俄語一年後進入吳玉章學院,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吳院也給了我很大的平臺,我有了自己的本科導師,也找到了很多興趣愛好相近的朋友。」
張梓軒與好友陳張一煒合奏《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
大學裡交到的朋友,是張梓軒認為最珍貴的收穫,特別是他的5名室友。
張梓軒所在寢室是川大有名的「學霸寢」,6人在保研季拿下了17個保研offer。這6個人,雖然專業不同,但卻相互鼓勵、相互影響,成為了各自專業的「厲害」兄弟。
其中張梓軒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的4個保研offer。在他參加廈門大學夏令營的前夕,左腳的意外受傷讓他只能拄拐坐飛機參加面試。「這件事讓我懂得了應該珍惜時光、健康、親人、生命和身邊的人。」張梓軒說道。
此外他還熱心公益,無償獻過血、捐贈過舊衣物等,他希望自己在公益中可以做得更多,「公益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從小到大其實一直在索取,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父母那裡,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所回饋。」
如果按10分制評價大學生活,張梓軒給自己打7分。「我覺得不能單單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大學生活。就我而言,既有精彩的生活,也有遺憾的地方,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遺憾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怎麼樣去面對這些遺憾。」
來源:四川大學 採寫 / 許春紅 黃軼群 編輯 / 黃軼群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責編 /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