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時間的"黃金期",育兒專家:錯過之後,再努力也沒用
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同樣寶寶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成員的陪伴。而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會因為經濟壓力的原因,在寶寶出生出生之後一段時間裡,就會選擇將寶寶交給家裡的長輩照顧。有時候下班回來也會因為工作的原因,對自己的寶寶失去耐心,從而就會出現看一會孩子就自己休息去了——作為寶媽寶爸的我們在寶寶最需要的年紀,我們有陪伴了多少時間呢?
而我們大多數寶媽在工作之後,看到自己的孩子日益成長同時和自己的感情,好像也沒有剛開始那麼親近時,是不是又會出現一種情緒——失落。
不過相信寶媽也都知道,寶寶平時的時間裡和誰待的時間越長那麼他和誰的感情也就越深厚,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這樣的情況在月齡越小的寶寶身上是有越明顯的效果。
小編家的寶寶除了月子裡,小編因為身體發熱的原因,寶寶沒有睡在身邊。大哭大鬧
讓一大家子都沒有好好的得到休息之後。其餘的時間裡,只要我回家寶寶的休息時間都是和小編一起的。
同樣的鄰居家孩子比我家大一些,但是他家寶寶從小都是和長輩睡,白天也是長輩帶的比較多,所以他家小孩對奶奶的感情就特別的好。聽寶寶的奶奶說有時候寶寶想去和媽媽睡,還會被"趕出來",久而久之寶寶就不要和爸媽睡了。
而小編在工作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因為要適應工作的原因,導致陪伴寶寶的時間減少了很多,那段時間回到家中,就能明顯感到自己被寶寶需要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這讓小編那段時間裡的情緒感到很失落。
而我們都知道的李玫瑾教授曾經就有說過,寶寶最初的成長今年中,寶寶誰帶就會和誰親,之後的成長階段中對誰的心理依賴也會更大。同時她還多次的強調寶寶最初的成長陪伴,寶媽要儘量的將陪伴時間延遲,最短不能少過一年完全的陪伴。
相信有很多寶媽對於寶寶成長的過程,需要爸媽的陪伴。老話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寶寶只有有了親子的陪伴,才會在之後的成長中學會一對一的玩耍,之後才能在校園生活中找到一群小夥伴。
寶寶一歲之前的親子關係的發展可是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間段裡,寶媽儘量多抽出時間和寶寶在身體肌膚有更多的接觸,同時通過長時間的語言溝通和行為的表現,讓寶寶可以學會一些互動,那麼寶寶的感情依戀就會很好的轉移到寶媽或者寶爸的身上。
不少寶媽在寶寶1歲之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在下班之後還不能及時的和寶寶有良好的溝通互動,那麼寶寶就會因為感受不到媽媽的關注,這時候寶寶就會將自己依戀的對象轉移到陪伴他們時間最久的長輩身上了。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寶媽們,想要在寶寶身上感受到更多的被需要,那就在自己回到家中之後,多多的抽出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要記住你陪他長大,他陪你變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