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在吳川的廣大農村,種植蕃薯已經成為不少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我曾寫過一篇散文《我的外父》提到:我的嶽父陳聯昌(家居塘尾街道辦保四村)以81歲的高齡,今年種植蕃薯3畝,收穫了將近2萬元,本人也種植了1畝多地的蕃薯,收穫了8000多元。我曾跟村民說:「我要寫一篇文章,倡導吳川大力發展蕃薯種植事業,尤其要建議地方政府為農戶疏通和拓寬蕃薯銷售渠道、如何指導農戶和商販進行良性的蕃薯產銷以及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為農戶種植蕃薯增收保駕護航……」
蕃薯被世人視為健康綠色食品,已經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廉價美食,而它具有通便的食療效果更是被中老年人所認可!在當今大魚大肉生活的社會,追求健康的飲食習慣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時尚,蕃薯愈來愈受到市民的青睞。蕃薯的產銷市場應運而生,全國各地相關的蕃薯深加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每年,商販從吳川各地的種植散戶收購蕃薯,銷往外地的數量無法統計。但我知道,今年吳川各地蕃薯喜獲豐收,只是村民對於蕃薯「豐收」的理解,只限於蕃薯賣個好價錢,與產量無關。今年我村(塘尾街道辦邱屋村)賣的蕃薯錢就超過100萬,邱錫照賣蕃薯得款6萬元為村中之最,賣蕃薯獲一萬幾千元戶比比皆是。村民歡天喜地,大呼歲稔年豐。蕃薯,作為當今社會新型的經濟作物,種植前景看好,已經讓不少農戶嘗到了甜頭。
吳川的農戶,在地裡耕耘的大多是稻穀、花生、蕃薯這三種農作物,從今年這三種農作物市場價格以及畝產經濟價值計算,村裡的農民是板著手指這樣算:
1畝稻穀的產量800斤(取當地大概平均畝產量,花生、蕃薯同),按每斤稻穀1.5元計算,得款1200元,除去成本570元(三種作物的每畝種植成本差不多:犁田120元,化肥100元,收割機120,農藥、殺草劑50元,四工日每天按50元算共200元,120+100+120+50+200=570元),畝產純收入630元。
1畝地產乾花生500斤,按每斤3元的市場價格計算,得款1500元,除去成本570元,畝產純收入930元。
1畝蕃薯的產量5000斤,按今年的收購價格每斤1.5元計算 ,得款7500元,除去成本570元,畝產純收入6930元。
從以上三種作物的經濟價值比較,蕃薯的畝產值是花生、稻穀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可是,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一種情況:大前年的蕃薯收購價格最賤的時候降到每斤0.2元,商販也不收,農民只有望薯輕嘆,豐收在望的蕃薯由於沒有銷路好端端地爛在地裡,農民異常心痛。由於種植蕃薯的風險比較大,農民的收成完全控制在商販手上,村民的蕃薯種植業簡直是在博運氣。這就是促使我寫此文的原因。 吳川是全國聞名的羽絨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月餅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但真正讓吳川兒女感到親切的是蕃薯!在那饑饉的年代,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蕃薯曾經是吳川百姓用來存根活命的口糧,可以說:吳川人民在長期的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得以繁衍生息,蕃薯如同再生父母!改革開放後,蘇村的蕃薯以它的甘香鬆軟可口名揚省內外。而蕃薯這個從封建王朝走過來的外來物種,還是家鄉人林懷蘭(史稱蕃薯公)從越南冒著生命危險帶回來的呢!相傳明朝萬曆年間,廣東吳川中醫林懷蘭,醫術高明,經常到交趾國(今越南)行醫,並為守關將領治病。他將薯種帶回電白縣栽種。按當時交趾國法令,外運薯種要處死刑,關將為感謝林懷蘭救命之恩,把林放過關,而自殺。林懷蘭帶回薯種在電白縣試種,成功後迅速推廣。蕃薯給現在的吳川農村社會帶來這麼巨大的經濟效益,吳川就算是將來申報「蕃薯之鄉」的美譽,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看得見的實體產業(眾多的蕃薯種植散戶)作為這張名片的依託!
吳川市政府能夠牽頭,指導和帶動民營資本完善吳川的蕃薯產業鏈,讓這一產業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將給吳川的經濟建設帶來新的增長點!給吳川的農戶帶來無窮無盡的福祉。
1、成立「蕃薯產銷與市場信息調研」小組。對吳川的蕃薯產銷情況以及全國市場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
2、統計吳川各鎮街的蕃薯種植總量,總產量,銷售運輸情況。
3、摸清全國蕃薯市場銷售情況、對蕃薯深加工生產薯條薯片企業的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爭取與廠家合同供應。
4、鼓勵民營資本成立物流公司,為蕃薯的外運提供最快捷的運輸服務。
5、成立蕃薯栽種技術推廣站以及市場熱銷蕃薯品種推介技術服務,為農戶種植高產、得價、銷路廣的蕃薯品種提供指導。
6、將來在淘寶網上賣吳川蕃薯,也不是沒有可能!
作者:邱傑
吳川互動社區點擊「閱讀原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