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常年秋季開始日期分布圖(取自林之光著《中國氣候》)
8月7日我們迎來了農曆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農曆把立秋作為秋季的開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適用全國各地。尤其在「立秋」節氣來臨之際,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氣候學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下的始日劃分為秋季開始,由秋季平均開始日期分布圖(圖1:取自林之光著《中國氣候》)可以看出:東北是我國東部地區秋來得最早的地方,8月底以前就已全境入秋。華北平原9月上半月金風送爽。長江中下遊北部地區要到9月下半月方感秋涼。國慶節前後,涼秋已南下到達長沙、南昌、杭州一線。秋風吹到嶺南兩廣,則要到10月下半月。兩廣沿海地區和海南島北部則更要到11月上半月才分別感到秋涼,海南島南部12月份方夏去秋來,那時東北大興安嶺入冬都已經三個多月了。
西部地區中,緯度較高的準噶爾盆地8月份已進入秋季,南疆塔裡木盆地則要晚到9月。青藏高原上除了藏北高原全年氣溫都在10℃以下的地區外,大都是春秋相連,因此7月中下旬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便可以認為進入秋季了。
【氣象小知識】
因考慮因子不同,季節劃分有以下兩種:
天文季節:在北半球溫帶地區,一般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來年2月為冬季。我國民間多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
氣候季節:以氣候要素的分布狀況作為劃分季節的依據。當候(5天)平均氣溫低於10℃作為冬季;高於22℃作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