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發出了製造業回流的號召,呼籲那些在華美企將生產線搬回國內,或者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分散風險係數。對於美國政府的號召,美國企業並沒有進行積極響應,因為轉移生產線是要花錢的,而且還不是一筆小數目,美國政府不提供補貼,大多數美國企業都不願意折騰。在發現美國的做法存在缺陷之後,日本政府便改變了方式,在號召日本企業回流的同時,還拿出了2200億日元的補助,以彌補日企「搬家」的損失。
果然,在補助的作用下,日本政府的號召,就得到了日本企業的積極響應。據日本媒體7月23日報導,有87家日企響應了政府的號召,準備將生產線搬回日本,或者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夏普、豪雅和愛麗思等企業。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作為第1輪補貼,這些響應號召的企業預計能獲得約700億日元的資金補助。
可以預見,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來必定還會有更多的日本企業會離開中國。不過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些遷出的日本企業都是比較低端的,我國企業完全有能力替代,而這些企業之所以會遷出中國,主要就是因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如果繼續待在中國,那麼遲早得破產倒閉,比如說夏普公司,就是這麼一個情況。近年來,夏普公司的日子非常艱難,在2014財年夏普公司淨利潤虧損就超過了2223億日元。
有數據顯示,這次遷出中國的87家日企,只是在華日企的很小一部分,它們的離開對中國並無大礙,因為在中國的日企超過了3.5萬家。對日本企業來說,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消費人口的大市場,在中國投資建廠,可以賺取巨額利益,他們無法割捨這塊大蛋糕。很可能,那些將生產線遷出中國的日本企業,未來還會將他們的商品,繼續出口到中國。
在日本企業回流的事情上,我們真的不必過於重視,順其自然就好,日企願意繼續留在中國,我們歡迎。日企不願意繼續留在中國,我們也不勉強。總的來說,中日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我們當然希望未來越來越好,但日本如果有其他的想法,我們也不必強求。畢竟,大家的想法都是不同,怎麼想怎麼做是自己的權利,誰也不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