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大半輩子都圍繞著孩子,幾乎是為孩子奉獻了一切。雖然他們不圖什麼回報,但沒有幾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孝順自己的。然而天意弄人,生活中有些孩子享受著父母帶來的舒適,卻從不懂得感恩,甚至啃老。
啃老是令人不齒的行為,不過,還有一種"新型不孝"正在侵襲現代家庭,比啃老還要傷父母心,很多子女正在犯,是時候反省了。
01案例
趙阿姨和丈夫養育的是一個獨生子,以前兩人非常寵孩子,如今孩子也結婚生子了。趙阿姨夫婦給兒子買了房,兒子結婚後仍與二老一起生活。兒媳的肚子"爭氣",第一次懷胎便生下一對健康的雙胞胎寶寶。
全家人沉浸在喜悅中,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兒子兒媳都有工作,怎麼照顧孩子呢?趙阿姨為了減輕小兩口的負擔,主動提出幫忙帶孫子。就這樣,她每天打理家務、做飯做菜、照顧孩子,忙得跟個小陀螺似的。
不過,由於年事已高和育兒觀念的些許不同,趙阿姨在帶娃的時候偶爾有做得不到位的情況。原本這也沒什麼,一家人好好交流就好了,可兒子兒媳卻很不滿意,有次趙阿姨還不小心聽到兒媳跟兒子抱怨:"要不我辭職回家帶娃吧?咱媽冒冒失失的,真怕孩子被她帶壞。"
聽到這話,趙阿姨心裡很不是滋味,明明自己已經盡力帶孫子了,沒想到兒子兒媳只看到了她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她非但得不到關懷,還遭到了抱怨。
02什麼是"新型不孝"?年輕人該反省了
讓父母幫忙帶娃,並不意味著不孝,但像趙阿姨兒子兒媳這樣,被父母掏心掏肺對待,卻不懂得關懷和尊重,就是一種"新型不孝"了。父母辛苦把孩子拉扯大,孫子孫女應該是兒女操心的事情,但父母依舊選擇了幫兒女一把,兒女應該知道感恩,多關懷他們。
03如何避免新型不孝?
有的年輕人本身就是不懂得感恩,有的年輕人則是一時疏忽,因為一些意外情況做出了讓父母難過的事情。
1.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中國家庭都有一個習慣:把容忍和溫和都給陌生人,對待家人卻是一副壞脾氣。雖然都說要把最真實的情緒展露給家人,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朝家人發脾氣。學會控制情緒是一個成熟的人必須學會的事情,做兒女的對待父母要多點耐心、少點抱怨,面對老人的不便之處,多一分溫柔。
2.學會換位思考
一方面,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孩子,這樣孩子會擁有共情能力,更加懂得理解和體諒父母。此外,人年紀大了,腿腳多有不便,也容易生病;且由於年齡和代溝,父母的一些做法和觀念可能已經顯得過時。對於這些情況,子女要學會換位思考,當你覺得不耐煩的時候,想一下自己以後希望孩子怎麼對自己。
3.學會承擔責任
啃老正是不懂得承擔責任的一種體現,而在養育子女方面,年輕父母要牢記,養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幫忙帶是情分,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他們。而且,如果父母一味把孩子推給老人照顧,孩子很可能跟父母不親近。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類似的"新型不孝"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