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古老的紫禁城畔,寧靜的騎河樓胡同裡,發生了一件足以載入新中國基礎教育歷史的大事。當時,黨中央、毛主席提出教育要改革。一所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直接創辦的,黨領導的用以進行教學改革試驗的學校在北京成立。這就是北京景山學校的由來。在教改中誕生,在教改中發展,北京景山學校使命就是要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趟出一條新路來。
我們難以忘懷的是,37年前的1983年,那是黨的十二大的開局之年。9月8日,一封來自北京景山學校的飽含深情的信函出現在了小平同志的面前,請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的教育改革指明方向。短短一天之後,小平同志欣然題寫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十六個大字,並點名「書贈景山學校」。簡短有力的遒勁大字猶如盪氣迴腸的黃鐘大呂,為北京景山學校乃至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今天,我們品味「三個面向」,依然感到一點都不過時,依然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60年前建校發端,到「三個面向」題詞,及至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我們看到的是共和國教育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薪火相傳,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生動實踐。
六十年來,我們深化「景山實踐」,回答首要問題。
習總書記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起點上,培養人的問題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景山人始終在思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到底需要什麼的人才?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人才?如何把「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理念落實落細落小落地,充分體現在我們的課程、學制、教材上,充分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上,充分體現在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上,充分體現在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情懷上。
在「景山實踐」中,我們數十年如一日地探尋教育規律的真諦,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感悟生命成長的歷程。
在北京景山學校,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在北京景山學校,每一名學生都是無與倫比的瑰寶。我們充分認識到每個孩子身上蘊含的巨大教育價值。低頭撫愛身邊的孩子,抬頭仰望祖國的明天。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民族最寶貴的財富。
在北京景山學校,每一名學生都有無限發展的潛能。我們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無窮的精力,無窮的能量,也有無限的發展潛能。每一個孩子都不可限量,大有可為。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追逐人生的夢想,陪伴學生成長、成功、成人、成才,這是景山人的教育使命,更是景山人的教改情懷。
上述這些認識,直接牽動著北京景山學校每一次的重大的教改實踐。今天,北京景山學校建立了小學、初中、高中全周期、長鏈條,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具有景山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我們的學制安排、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德育序列、活動體系、特長培養、國際交流、資源共享都深深植根於實踐之中。
這一系列的實踐,回歸到原點,還是那句話——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培養人的問題,始終是「景山實踐」中永遠的「一號命題」,是「景山實踐」中永遠不變的初心。
六十年來,我們堅定「景山追求」,厚植根本任務。
堅持素質教育,堅持首都首善,早在這所學校創辦伊始,就被深深印刻在每一個老師的靈魂深處,成為我們幾十年來,矢志不渝的追求。
「景山追求」體現在一條道路上。景山人在「敢為天下先」精神的感召下,在「三個面向」思想的引領下,孜孜以求地探尋一條低負擔、高質量,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素質教育道路。我們心中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是一種激發生命潛能的教育,是一種彰顯人文關懷的教育,是一種喚醒心靈力量的教育。
「景山追求」體現在一種堅守上。景山人從不盲從跟風,從不人云亦云,從不左右搖擺,從不半途而廢,只要認準對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長有益的,就堅定地做下去。
我們堅持立德樹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和水一樣滋潤孩子的心田。我們把一顆顆真善美的種子從小播撒進孩子幼小的心靈,用愛滴灌,用心守護,耐心靜候他們破土發芽,堅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我們培養孩子從小寫一筆好字,誦讀經典詩詞,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我們給孩子的理想信念加鋼,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擁有一顆強大的中國心,立志聽黨的話,跟黨走;我們給孩子的身體加鈣,讓他們鍛鍊好身體,保護好眼睛;我們常年堅持開展學工、學農、學軍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我們提出「讓零起點的孩子理直氣壯來報到」,明確反對各種「搶跑」。我們採用九年一貫的學制,小學畢業的孩子們都可以高高興興地升入初中,沒有任何淘汰。
「景山追求」體現在一個認識上。北京景山學校始終以一種開放、包容、民主的大教育觀,為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厚植土壤。我們提出「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辦學理念,主張打好共同文化基礎,鼓勵學生主動、生動,有個性地成長,成才。我們力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努力呵護和培養創新思維,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今天,北京景山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棟梁之才,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莘莘學子懷著夢想來到景山,又從景山圓夢而去,奔向更加高遠、精彩的人生舞臺。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發展教育的重要意義,為教育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教育已經成為黨之大計、國之大計,中華民族又迎來一個「教育的春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京景山學校的答卷也應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充分說明了教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教育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決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長的規律,敏銳的洞察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要踏踏實實,平心靜氣地做好今天的教育,培養未來的人才。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建設者,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擔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漫漫教改路,悠悠景山情。60年,彈指一揮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對北京景山學校的教改事業來說,卻是艱辛跋涉、砥礪前行的60年,是開拓創新、品味收穫的60年,更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60年。「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景山人將堅守初心,不忘使命,努力探尋素質教育的真諦,不斷攀登基礎教育的高峰。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60年了,景山學校的教改事業,走過了千山萬水,走近了千家萬戶,在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幾代景山人,把他們的全部熱情,全部忠誠,全部情感,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偉大的事業。他們是平凡的景山教師,他們又是偉大的工程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都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那就是發自內心的,由內向外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每一名學生的熱愛,對教改事業的執著追求與堅守,並生發出一種濃濃的教改情懷。「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我們今天的景山人應該把老一輩景山人的教改精神、教改情懷,薪火相傳,發揚光大,永遠牢記我們的初心使命,永遠在教育改革的高峰前,奮勇攀峰。傳承一種自覺自愿,無怨無悔,不計報酬,全身心投入教改的精神;傳承一種敢為天下先、不走尋常路的魄力和膽識;傳承一種永不滿足已有成績,永遠向著更高遠的目標前進的攀峰精神;傳承一種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親人,愛生如子,用愛點燃生命的育人情懷。這是我們景山學校繼續前行的精神動力。把這份彌足珍貴的景山教改精神、育人情懷真正發揚光大,是我們對校慶60周年最好的紀念。
迎著清晨的朝陽走進校門,看到影壁上十六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每一個景山人都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一種使命感、一種責任感,不用揚鞭奮自蹄,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讓我們沿著「三個面向」的光輝道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凝神聚力、闊步前進,為首都基礎教育率先實現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