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前十名
今年的榜單上,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前十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新竹)、臺灣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
進入榜單的中國大陸高校前十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五年來,入圍榜單百強大學中的大陸高校從68所減少到65所,但前十名中的大陸高校從4所增加到5所。入選本年度百強大學的地區分布為:大陸65所,臺灣27所,香港6所,澳門2所。
中國科大在榜單中的突出表現
自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五年來,中國科大在榜單上的位次分別是2011年第9名、2012年第11名、2013年第10名、2014年第8名、2015年第8名。本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三名,在中國兩岸四地大學中排名第八,名次與上一年沒有發生變化。
在總榜單的分項指標「人才培養」上,中國科大在「研究生比例」指標上與北京大學並列兩岸四地高校第一,「博士學位授予-師均」指標位居兩岸四地高校第一。主辦方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上優勢顯著。」
在總榜單的分項指標「科學研究」上,中國科大「國際論文-師均」指標位列大陸高校第一,「頂尖論文-總量」中名列兩岸四地大學第四、中國大陸高校第三,「頂尖論文-師均」指標名列兩岸四地大學第四、大陸高校第二;「科研經費-師均」指標名列兩岸四地大學第四、大陸高校第二。
在兩岸四地排名所採用的「教師質量」指標中,大陸高校五年內在「教師獲獎」指標上沒有取得突破,但在「高被引科學家」指標上的表現卻很突出。這是因為湯森路透公司發布了新版高被引科學家,其中來自大陸百強高校的科學家人數有了大幅增加——從前一年的5人驟增到55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因此一躍成為大陸擁有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最多的大學,大陸百強高校的平均值較五年前提高了約0.8人。
在總榜單的分項指標「學校資源」上,中國科大在「辦學經費-生均」指標與上海交通大學並列中國大陸高校第二。
關於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排名全部使用具有國際可比性的評價指標,指標體系覆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等方面。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結果高度透明,排名除了提供各個學校的總得分以外,還提供了每個單項指標的得分,允許他人了解、核實每所大學在單個具體指標上的表現和排名情況。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和最好大學網聯合發布。
(以上內容來源於中國科大官方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