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畢業,19年上岸的老學姐來現身說法了,字字乾貨,沒有一句廢話存在,所以請大家睜大眼睛看,不要走神哦。
總體的來說,整個公務員的考試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點
準備篇
1.資料的準備
2.心態的準備
基礎篇
1.行測基礎的入門
2.申論素材的積累
提升篇
1.行測的解題技巧
2.申論的答題結構
準備篇
1.資料的準備
備考的資料在多不在精,有很多同學都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多買點資料,以後總是會用的到的,其實恰恰相反,大家在高中的時候肯定會碰見拿這一本教材解析打天下的猛人,老師讓買資料不買,還次次考高分,也見過買了一堆資料,結果到了學期結束還都是乾乾淨淨的學渣,對,沒錯,說的就是我這種。
行測也是如此,資料太多的話,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拖累,第一是就那兩門課,行測五個模塊130道選擇題,申論幾個資料題加一篇大作文,本來就沒多少東西,我們只需要把這些搞懂就行了,你得先知道自己考得是什麼不是嗎。第二是每個機構的思路是不一樣的,你看了這個機構的視頻課,然後做另一個機構的真題看解析,這有什麼用的,還會擾亂你的思考方式,所以資料不需要太多,夠用就好。
我當初選擇的是粉筆的系統課加5000題再加上後來的阿甘上岸說,這就已經夠用了,行測也並不是只悶著頭刷題的,還是需要一點技巧和理解性的。
2.心態的準備
說是心態的準備,也不過是想讓你放輕鬆心態去應對這一場試煉罷了,有的人,會把公考看的比較重要,認為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唯一一條能改變的路了,其實也不盡然,以後的事誰也說不好,公考對於我們來說只是踏上社會後要面對的眾多選擇中的一種而已,就算有些人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那大不了,一次沒考過,考他個兩次三次,機會多的是。
說這麼多,也只是不想大家有太多壓力,把公務員考試當成一場普普通通的考試就行了,相信敵人都是紙老虎。
基礎篇
1.行測基礎的入門
由於公務員考試跟之前的任何一次考試都不一樣,大家都沒接觸過,都是處在同一起跑線,所以前期先打好基礎是必須得,而這就得藉助那些機構的公考資料了,我當初用的是粉筆的系統課,800多個課時,有書,有真題,不過看的時候最好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來,這樣不容易搞混。
我當初先看的是邏輯推理模塊,除了它在行測模塊中佔比較大外,還很有意思,跟腦筋急轉彎一樣,很容易引起對行測的興趣,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跟著視頻課的老師走,聽完課,記好老師講的知識點,然後就做些相應的真題,真題做完後,立馬看答案解析,看自己錯在哪裡,能當場理解最好,理解不了的話就準備一個錯題本,或者直接做一個標記,以後提升的時候再解決它。
按照這個步驟一步一步來,把所有模塊都刷一遍,行測基本上就算是入門了,但還是會有些問題,比如做這一類的題總是比較慢,找不到方法啊之類的,這些就要留到提升篇中去講解了。
2.申論素材的積累
申論的積累不是一天一天慢慢形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每天的新聞節目,是必須要看的,這可以說是你接觸外界時政的唯一渠道了,還有國內的,備考時少看些明星,遊戲,多關注關注國家大事,之前父母的教誨,現在是不是應驗了呢。
那些官方的主流媒體,像什么半月談,人民時評,新華社什麼的每天都看一看,碰見通用的優美的句子記得摘抄下來,留作以後寫大作文的時候可以加進去。最直接的建議就是一周抄寫一篇人民時評的新聞稿,不用管懂不懂,抄就完事了。
提升篇
1.行測的解題技巧
行測也並不是悶頭狂刷的科目,是需要找到各題的解題技巧的,如果你只刷題的話,就會發現之後的成績一直提不上去,不會的題還是不會,做的慢的題還是做得慢,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當初就是這樣的。
後來刷了阿甘後才知道,每道題都有其相應的技巧,就跟比賽時一樣,人家都走近道狂奔到終點了,你還在一圈又一圈的來迴轉,怎麼能贏別人呢。
像言語理解這類題,那也是有技巧的啊,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感,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考試時的感覺是準確的啊,阿甘中老師講這種例題的時候說首先要看主體是什麼,然後轉折點是什麼,背景的關鍵詞是什麼,然後再結合材料就能看出哪個是正確的選項了。
之前做這類題的時候,特意掐著表算了,打完基礎後,做這類題也花了1分34秒,對於四十道的題量來說,著實有些過長了,後來學完阿甘後的技巧,基本上四五十秒左右就能搞定了,這提升很令人驚喜了。
像其他數量,資料模塊,阿甘也有各自的技巧,數量中有各種公式可以直接往裡代入,資料有如何快速找出關鍵字,都對整體的提升有不小的幫助,掌握了這些技巧後,上岸時,成績也達到了73分。
2.申論的答題結構
申論的前幾個資料小題,也是有技巧可言的,並不是你想寫什麼就能寫什麼,結合各機構真題你就會發現,他們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整體的結構,該從哪個方向思路去答題,都是一樣的。
無非是從,問題,原因,影響,結果,對策這幾個方面來論述問題,找好思路和答題的結構,剩下的就是對文字的把控了,甚至有些答案直接就能從材料裡獲得,只不過要注意要結合材料進行作答,不能脫離材料的範圍。
至於大論文的結構,有人用總分總,有人用起承轉合結,這些都是最基礎的結構,先提出論點,引出論點,然後正向論證,再反向論證,最後再提出對策,做出總結,升華一下主題,至於該怎麼起承轉合,就看你抄別人的文章的時候,有沒有好好抄了。
最後做個總結,我這些經驗可能會有些遺漏的地方,但還是希望能幫到你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