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中搞笑情節的設置是充滿精妙的伏筆。
這部電影跟審死官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在講官場的黑暗,但最後都使犯人沉冤得雪,相比較起來我個人卻更喜歡這一部,因為這一部比審死官更具有娛樂性,星爺無釐頭的表演在九品芝麻官裡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而審死官只能說是更具藝術氣質,故事上九品芝麻官比審死官更曲折離奇,更引人入勝,在開頭張敏扮演的戚秦氏含冤受刑的那一段戲簡直是讓人不忍再看,從而生出對貪官的憎惡,和對戚秦氏的同情,就會期待星爺能夠幫她洗刷冤屈。
那一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留給包龍星的只有一地的血跡和漫天飛舞的大雪。六月飛雪,這是天大的冤屈啊。
星爺在審死官裡是一名狀師,看慣了官場的黑暗,最後在結尾發出「這就是官啊」的諷刺,到了九品芝麻官裡,星爺變成了一個縣令,遇到的卻是一個能將白的說成黑的,原告變成被告的狀師「荒唐鏡」。
電影開頭是小時候的包龍星說自己長大後要當一個好官清官,可卻被他老子打了,最後變成了要當一個貪官。長大後他的確有些貪小便宜,想靠著當官的便利來撈一點銀子,可他的內心裡,骨子裡其實是一個好人,他還是想當一個清官的,可惜他僅僅只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在他上面還有很多比他大的官,這些貪官官官相護,他就算想當一個好官也不行。
以前不想當清官的時候撈不到銀子,想到清官了卻發現自己又沒有那個能力,眼睜睜的看著白的被人說成黑的,受害人變成了行兇的人。
這是誰的錯,包龍星錯了嗎?
貪官奸,清官更應該要奸,不奸的話怎麼跟那些貪官鬥呢?
這才是這部電影真正要表達的東西吧,只有比貪官更奸詐才能以奸治奸,所以最後在重審這個案件的時候包龍星才會一直爆粗口,甚至使用了威逼欺騙的手段,從而讓那些之前改了口供的證人能夠重新作證,如果不使用這樣有些陰損的招數,這些人會招供嗎,常威會最後被逼的露出馬腳嗎?
有時候,對付惡人奸詐之徒就應該用壞人的方法,以暴制暴雖說並不好,但不得不說它的確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對付惡人,沒有光明正大,因為他們不會跟你講道理,你跟一個惡人講道理就像是農夫餵蛇,他不會感激你,他只會乘機反咬你一口。
九品芝麻官比審死官更好看,除了更具娛樂性和更吸引人的故事,還有結局好人得以沉冤得雪,貪官受到應有的懲罰,審死官結尾那些官官相護的「官」的結局並沒有給出答案,而九品芝麻官的結尾,常威被狗頭鍘一刀切了,三個狼狽為奸的貪官也被抓住遊街,最終結局肯定是開刀問斬,對於這樣的結局,簡直是大快人心,就算是看電影的人,心裡會覺得舒服很多,好人就應該被拯救,貪官就應該被一刀斬了。
本片更加能夠體現周星馳「無釐頭」電影的功力。充滿了看周星馳電影時,觀眾最原始的需求:欣賞用笑料堆砌的有內涵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