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並不是窮的沒法過,其實家裡條件還過得去,但年近七十歲的老媽非要出去撿垃圾,每天都去。
就是大熱天大太陽曬著他也不嫌熱,還是要去。
她有高血壓生怕她哪天出去倒在了外面家裡人又不知道。
她撿回來的垃圾賣不了多少不說,把家裡到處堆放的滿滿的,又髒又亂還不衛生!我還生怕老人及孩子因為家裡放的垃圾多了染了什麼疾病。我心急啊!
跟老人說好多次吵過幾次,但老人就是不聽,我該怎麼辦!(來自粉絲投稿)
答覆:
看待這個問題不能說老人靠撿垃圾能掙多少錢。雖然她撿垃圾能多少賣點錢,但這錢不是促使她持續撿垃圾家人反對也沒用的原因。
在這裡,她撿垃圾賣錢是她的一個微小的收穫感。且這個收穫感帶給她的快樂滿足感很弱,基本可以忽略。
真正領她上癮的是撿垃圾這個過程。
在撿垃圾這個過程中,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種沉浸感讓她感到生活很充實。這種充實感又讓她充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需求。
人都怕生活太閒,因為人太閒了,自己的存在感需求就無法滿足,進而容易出現莫名的負面情緒和脾氣,會讓自己感到十分的不自適。
可以說,老太太撿垃圾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需求。
因而倘若要改變她撿垃圾這個嗜好,就要讓她的存在感需求通過做其它事兒來滿足。
因而你面對這個問題,要做的並不是盯著她撿垃圾這件事兒不放。而是想辦法給她找個事兒做。讓她在新的一件事兒上滿足自己的存在感需求就行了。
因為老太太年紀大了,所以在給她安排新的事兒時要考慮周全。我建議可以讓老人在家裡納鞋墊,告訴她她納鞋墊可以賣錢,你幫他賣。當她納好了你就花錢給買了,然後自己收起來。或者是讓老人自己拿去在街上賣,也是可以的。
當有了新的可以做的事兒時,她的存在感需求就會通過做新的事兒滿足。同時,讓她在新開始做的這件事兒上能有一些激發其興趣和粘度的收穫感最好,例如讓老人納鞋墊讓老人掙點錢就是讓老人通過賣錢來獲得對納鞋墊這件事兒的興趣和粘度,進而能持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