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放開第4年,生育率創70年來最低值,女人為什麼不願意懷孕

2020-09-09 茶餘飯後新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我國自1949年以來出生率的最低值。

國家放開二胎政策,本想提高生育率,沒想到我國的生育率只在2016年有了一個小高峰後就開始持續下降,去年竟然創造了建國70年來的最低值。

有人問:難道會低於1960年自然災害的生育率嗎?是的,去年的生育率比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還要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

我們的經濟條件比50年前提升了多倍,身體素質比那時也強了好多,計劃生育政策也已經適當放開,為什麼生育率卻如此之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生孩子?

我認為這裡面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育齡女性數量減少。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菊華說:

2019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15-49歲育齡女性減少了約500萬人,而20-29歲黃金生育期的育齡女性減少了約600萬。

20-29歲育齡女性的出生時間為1991-2000年,除了當時我國依舊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少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的性別失衡狀況比較嚴重(男多女少),也是現在育齡女性人數少的一個原因。

2.、結婚年齡推遲。

近幾十年來,結婚年齡越來越晚。記得我十幾年之前結婚時,女孩很少有超過30歲才結婚的,大多數在25歲之前就結婚了。要是27.8歲還沒有結婚,就會吸引別人異樣的目光。

現在的女孩,30歲不結婚的一抓一大把,而且她們都淡定的很。

我辦公室領導的女兒是1986年出生的,一路讀到博士,讀研究生期間就憑著給雜誌供稿年入幾萬,不但不需要家裡養活,還可以給父母零花錢。現在在省城某大學任副教授,出了幾本書,自己購買了180平方的房子,過得悠哉悠哉。

領導在女兒25歲時就開始操心她的婚事,一直到博士畢業也沒拗過女兒。現在索性不管由著女兒去了。

結婚晚,自然生育年齡也相應推遲了。100年下去,直接少生育一代人。

桐廬市2019年結婚年齡分布圖

3、高房價、高養育成本。

有人說:房價就是最好的避孕藥,教育成本是第二道防線。

在一線大城市,只是買套能夠居住的房子就已經耗費了全家幾十年的收入,買房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現在的孩子養育成本又高,據估算:養育一個孩子從懷孕到上完大學,需要68-230萬元。

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時間,恐怕不太敢生兩個孩子。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花費68-230萬元

二、主觀因素

1、生育與實現自我價值的衝突降低了女性生育意願。

現代女性的崛起成為不爭的事實。女性依靠智慧、奮鬥、吃苦、拼搏的精神,跟周圍的男人一樣出色,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她們經濟獨立,人生自主。

女性單身買房、買車者比比皆是, 這直接增加了女性的自尊和自信。」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已經不是女性走進婚姻的目的,結婚是為了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侶來共渡人生;生兒育女也不是婚姻的主要職責,實現自我的價值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生內容。

近幾十年來,女性大量走上職場,經濟獨立,直接結果就是女人對男人的心理依賴開始減弱。如果婚姻不能給女性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心理上的寧靜,卻增加了照顧家庭、撫養孩子的負擔,誰還願意走進婚姻?

如果婚姻和孩子已經不是女性生命過程中的必需品,女人的生育意願自然會降低。

2、生育焦慮。

怕疼肯定是分娩恐懼排行榜第一。未婚的女孩都聽說過生孩子有多痛,體驗過的女人更知道生孩子的痛苦,如果可以選擇少生,沒有人願意主動去承受這種疼痛。

除了疼痛,產後很可能會抑鬱,卻沒有人理解;照看孩子消耗無盡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產生的無限焦慮......箇中滋味媽媽們都懂。

3、父親在家庭中的缺位令女性疲憊不堪。

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使得她們在社會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角色定位,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帶給女性的糾結和掙扎,卻並未改變過。

紀錄片《生門》的導演陳為軍曾一針見血地說道: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情,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姚晨拍過一部影片《找到你》,其中有一段臺詞說出了姚晨的想法,也說出了大多數女性的心聲:

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名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是一個糟糕的媽媽,不顧家庭;如果你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的本分,不算是一份職業。

自從生了孩子,女人就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要不是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要不是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兩邊奔波。

鄰居阿姨跟我吐槽她的兒媳婦:

我的廠裡離不開我,沒法幫她帶孩子。請個保姆工資最少要4000多元。我兒媳婦在一家單位做合同工,工資才2000多元,我要她在家帶孩子,不要去上班了,她卻死活不肯。她要是在家帶孩子多好呀,孩子舒服,我們放心,還省錢!她上班掙的都不夠支付保姆的費用,還要我們再給她貼補。我不是心痛那點錢,主要是讓保姆在家帶孩子不放心呀!

兒媳婦可不是這樣想的:全職媽媽明明帶娃做家務要累死,別人還覺得我在吃白飯。時間長了,自己跟社會都脫節了,老公也會嫌棄。

其實,兒媳婦無論是選擇在家全職還是去上班,她都脫離不了養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被吃掉事業的,待在家裡向老公伸手要錢,被嫌棄是常態,就算被逼到自殺,也有人會寫文章替她檢討:不能自食其力的女人究竟有多慘?沒有人看到她付出的勞動,只看到了她沒有工資。

勉強保住事業的女人,要自覺活在愧疚當中。

應對策略:全國整體生育率的降低,社會整體發展佔據主要因素:發達國家的生育率普遍低於發展中國家的生育率。社會保障、居住環境、家庭經濟條件、女性個體生育意願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步提高生育率。

相關焦點

  • 「放開三胎能提高生育率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
    有網友認為,放開三胎並不能提高生育率,生育率低的現實原因很多;也有網友認為,將小幅度提高,但放開三胎對刺激生育的紅利有限。小編認為,放開N胎都沒用,因為年輕人頭胎都不願生,婚都不願結。為什麼?>4.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
  • 專家提議放開三胎提高生育率,90後隔空喊話:徵求過我們的意見嗎
    對此,有些網友認為,放開三胎並不能提高生育率,因為生育率低的現實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單純地牽扯到計生政策。眾所周知,我國的二胎政策是2016年1月放開的,但2017年全國的新生兒出生數量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
  • 三胎政策要放開?為什麼條件好了,人們卻不願意多生了?
    生二胎三胎,現如今國家早已放開二胎政策,但殘酷的現實卻是,人口數量連年降低,生育率更是越來越低!,2016年二胎政策完全開放,以便於改變人口的數量問題,在人口數量問題上,夫妻倆至少要兩個孩子才能保證人口的穩固,據目前數據統計,中國女性平均只有1.47個孩子,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即便開放二胎之後,2016年我國的出生人數為1780萬,2017年為1720萬,到了2018年卻只有1523萬了。
  • 放開「二胎」後年輕人卻不願意生,除了「催生」沒招了?
    在計劃生育那個年代,生二胎都是要罰款的,然而那個時候不少家庭卻寧願罰款也要多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國內新生兒數量的減少,國家又放開了「二胎政策」。令人意外的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年輕人卻不願意生了。
  • 二胎政策放開了,為什麼大家卻不願意生了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圍繞著二胎的話題熱度不減。為什麼二胎政策放開了,大家卻不願意多生了?現在的80、90後獨生子女居多,對於生育都是抱著少生、晚生、甚至不生的想法。其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育兒成本太高了。首先是學區房,近年來房價居高不下,有時為了能就近上學,上重點學校,高價買來的學區房可能面積狹小、配套設施老舊不齊。
  • 放開三胎?專家:中國或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生育權應交給家庭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10月26日,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最新發布的人口研究報告中稱,「生育政策已被人為延誤太久,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建議先放開三胎。」「十四五」規劃框架公布在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也逐漸鋪開,開放三胎建議一出,激起了網上熱議,「你給養嗎?」「住房讀書教育不用錢嗎?」
  • 二胎開放沒幾年,生育率越來越低,生育主力軍的難言之隱
    目前咱們國內生育的主力軍主要就是80後生二胎,90後生一胎,很多70後的朋友其實想生,但是由於自身年齡問題,也都主動放棄了。但是奇怪的現象就是80後90後的適齡生育人口,最近這幾年生育的意願,在不斷下降。
  • 放開二胎出生率反而下降,70後80後想生已高齡,90後能生偏不生
    為什麼呢?70後有些還想生的經常到醫院看婦科看不孕科。而80後也是一樣高齡了想懷孕,備孕難,懷孕後醫生也怕,超過35歲都列入高險妊娠之列。而90後是生育大軍生育能力強,但是卻因為太容易懷孕了,而且年輕氣盛,一不小心就懷孕了。所以來做人流的多。可以這麼說:70後是想生生不出來,80後是懷上了也是戰戰兢兢,90後那是有了不想要。
  • 專家:放開二胎政策百害而無一利
    「放開二胎政策,百害而無一利。」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小平昨日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當前公共服務措施不先行、不到位,即便放開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不敢生。」   專家方面認為,分區域分步放開二胎,可以避免同時全部放開二孩帶來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劇烈變動,也可避免放開「單獨」帶來的花費時間較長、貽誤時機等問題。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從1987年開始,甘肅酒泉、廣東南海、遼寧長海、山東長島、黑龍江黑河等全國十多個縣市和地區都進行過二胎政策的試點。
  • 生育補貼挽救得了中國的低生育率嗎?
    韓聯社報導稱,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15日敲定「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每月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重獎生孩子,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該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
  • 生育有望全面放開 哪些行業將受益
    (圖源:同花順)消息面上,市場預計本月在北京舉行的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可能會同意國家層面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此前,《證券時報》在九月份、本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曾分別撰文表示應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並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 生育率低?中國人口報告2020:#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有用嗎?
    中國人口報告2020: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專家建議放開三胎#。有網友認為,放開三胎並不能提高生育率,生育率低的現實原因很多;也有網友認為,將小幅度提高,但放開三胎對刺激生育的紅利有限。 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並不能歸咎於政策,而是更為現實和複雜的多方面因素。
  •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有人拒生,有人高齡求子,你的生育觀是什麼?
    近日,民政部部長稱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不少網友圍觀,很快#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生娃# 這一話題上了熱搜。他在文中稱,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出生率有多低,這裡有官方數據: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
  • 放開二胎的時代,為什麼你不敢生孩子?
    完全放開二胎的政策已經有4-5年了,期間不管是已婚的家庭,還是未婚的青年男女,亦或是進入中老年的人群,這樣的話題都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從電視廣告到大街小巷,原來一家三口的幸福圖片,瞬間被切換成一家四口的歡樂場面。一個政策造就了一個時代,一個時代雕刻了一副副生活之圖象。
  •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生娃?
    也許有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總和生育率,這裡簡單解釋一下。總和生育率也稱總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國際傳統上婦女育齡期一般以15歲至44歲或49歲為準),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於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
  • 獎勵生育政策來了,你願意生二胎嗎?
    在她身邊,不少同齡人連一胎都不願意生,如果只是泛泛的政策鼓勵,很難改變年輕人原有的生育取向。據全國婦聯對10省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第二個孩子意願的僅佔20.5%,不想生或者不確定生不生的則高達79.5%。不少受訪的適齡夫妻表示,現在生二胎不僅僅是「添雙筷子的事兒」,需要考慮的因素特別多。
  • 夫妻為何不願生二胎,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後,不升反降的緣由很現實
    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後,響應國家最強烈的人群集中在60後-70後,雖然這些人群的年齡已經很大了,但最初的計劃生育受壓制的就是這一批,所以在二胎生育中普遍很多高齡產婦;不過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後,僅僅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增長,生育率就開始逐漸下跌,從最初的1723萬人到每年減少63萬人,出生率降低了百分之10.48,預計2030年降至1100萬人;儘管二胎政策的放開,生育率卻沒有上漲反而有了下降趨勢 。
  • 放開二胎出生率下降,70後80後想生已高齡,90後能生偏不生
    導讀:放開二胎出生率反而下降,70後80後想生已高齡,90後能生偏不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放開二胎出生率反而下降,70後80後想生已高齡,90後能生偏不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019年生育率僅10‰,低於國際水平。這是房價導致的嗎?
    房價這些年漲的夠快的,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感同身受,眼看著房價從幾千元漲到了上萬元不等,人們的買房壓力也越來越大了,以前買套房找親戚朋友借幾萬加上自己的存款,基本上能付首付,可現在首付款都要幾十萬元,如果自己家庭拿不出這麼多的錢,基本上也很難通過借錢付得起首付,畢竟誰願意給你借幾萬十幾萬啊,不難看出現在人們的購房成本高了不少,很多人因為一套房子
  • 中國人口紅利減弱:2018年出生率創歷史最低
    2018年人口出生率為10.94‰。據21世紀經濟報導,這是1949年以來歷史最低值。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450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1億人,比上年末減少378萬人。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的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預期。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出生人口攀至1786萬、創2000年以來新高,但接下來便出現連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