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藥網 編輯視點】自德國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後,這也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籤,並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潮流。其中,《中國製造2025》成為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
在工業4.0中,智能工廠是一重要的主題,主要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和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工廠的趨勢,以及《中國製造2025》的落實將進一步驅動製藥行業的創新發展。
對於醫藥製造企業而言,智能化發展除了可以提高藥品產量、提高工作效率外,更重要的是,能夠保障藥品安全生產儲運,防止人為差錯,保證每批產品質量穩定、均一。
專家指出,未來的藥廠將是智能化的製藥工廠。而如何開啟製藥行業的智能製造,建設智能化的製藥工廠,將現有的製藥工廠轉變成智能化的製藥工廠,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對此,筆者列舉了國內部分已經打造出智能化工廠的藥企,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發展情況吧。
華森製藥
在醫藥製造業的智能化方面,華森製藥已有了近十年的探索,目前已經實施ERP、OA、CRM、實驗室系統等信息系統,實現財務與業務的信息集成與協同辦公。
同時,華森製藥逐步開展對生產製造、物流倉儲管理、大數據分析等各個環節的綜合集成,實現供、產、銷、財務一體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華森製藥的智能數字工廠,即「第五期新建GMP生產基地項目」,佔地約1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包括中藥前處理車間、中藥提取車間、無菌製劑車間、口服製劑車間等,項目建成後,公司產能將大幅提升。
據悉,目前該生產基地的主體工程已經全面完工,預計2020年投入生產。
江中製藥
在江中藥谷的液體藥物製造車間,沒有工人,只有上百個機械手;無人搬運,只有智能運輸小車。
目前,江中製藥的片劑生產規模達年產中藥片劑150億片,液體製劑生產線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操作,年生產規模可達1億瓶。智能化生產結合優良的自然環境,這是江中始終踐行發展綠色生態製造的堅守和執著,也為企業的發展如虎添翼。
另外,國內還有一些中藥企業也在探索智能化工廠模式,用於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均一性、穩定性。
總的來說,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智能化工廠理念也已經逐漸滲透到製藥行業,並將引發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可以預測到,智能化工廠將讓製藥企業的設備、生產過程、產品、管理滿足GMP要求,利用智能化生產設備實現更、高質量、柔性化、定製化生產,實現智能化生產。
業內也指出,要實現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國內大部分製藥企業也還面臨著諸多矛盾。例如,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不管在設備方面還是軟體工藝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來看,雖然我國製藥行業距離「工業4.0」的戰略要求還差得很遠。但面對當前的大趨勢,藥企應有從製造向「智造」轉變的意識,進一步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結合企業以及行業的發展方向,才能正確的打造出智能化工廠,並實現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