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田林
「優秀的你是否因為自己的生活圈子狹小而找不到中意的TA,那就來戀愛聯盟吧,也許您的另一半在這裡等您……」上面這段煽情的話,就出自「唐山戀愛聯盟」的傳單廣告。近日,這則廣告出現在唐山多所大專院校。面對著這樣一個大學生交友機構,眾人讚嘆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日前,記者採訪了「唐山戀愛聯盟」的創辦者——唐山學院的5位大二男生。
「戀愛聯盟」成立引圍觀
「唐山戀愛聯盟來了。」3月初,幾千張列印出的廣告在唐山師範學院、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內。
「優秀的你是否因為自己的生活圈子狹小而找不到中意的TA,那就來戀愛聯盟吧,也許您的另一半在這裡等您。我們整合唐山九大高校(唐師、輕工、衛校、唐院、理工等)優質單身男女資源,致力做到全唐山最嚴肅的戀愛機構。對您隱私的嚴格保密是我們的承諾,只要您把自己的資料(照片年齡身高體重籍貫等)以及您對另一半的要求發送到我們的網易郵箱,我們將免費為您建立檔案,幫您尋覓命中注定的專屬天使。」當這段廣告詞出現在校園內後,瞬間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目光,不少人直呼「太有才了」。
按照廣告上的電話,記者找到了「唐山戀愛聯盟」的組織者——5名唐山學院的大二男生。
報名者擠爆報名郵箱
3月17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唐山大學生公寓村見到了「唐山戀愛聯盟」5位創始人中的3個人。他們是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專業的王博育、野戰兵和文法系廣告專業的盧志剛。另外2位同是通信工程專業的馬歡和楊業飛因為忙於為「戀愛聯盟」架構網站而沒有到場。
3個人告訴記者,他們籌劃創辦「戀愛聯盟」已經很長時間了。「從上大學開始,我們就一直想著在各方面多多嘗試。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我們希望創建一個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交友平臺。我們就這件事詢問了許多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大部分人都覺得可以嘗試看看。」盧志剛說,「2月27日開學之後,我們5個人開始正式運作這件事。」
3月初,5個人將他們列印的幾千張傳單廣告在唐師、職院等唐山市內的大中專院校發放。如果有大學生希望加入,可以按照規定將其個人信息發送至郵箱,之後5個人會按照個人信息中對對方的要求將其分類,在安排雙方見面。
傳單發出之後所收到的效果讓5個人大吃一驚。「報名的人非常多,出乎我們的意料。而且有好多我們沒有發放傳單的學校學生也打電話希望能夠報名。」王博育說,「現在『戀愛聯盟』已經有1000多名會員了,而且男女比例差不多。」
創造嚴肅的交友平臺
說起「戀愛聯盟」,幾位創辦者都覺得這個名字所涵蓋的範圍有些窄。「其實,我們更多的是希望為大夥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交友平臺。」盧志剛說,「作為大學生,所接觸到的人非常有限,而其中能夠成為朋友甚至最後走到一起的就更少了。我們希望『戀愛聯盟』這個平臺能夠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機會,擴大大家的交流範圍。」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戀愛聯盟」的安全性,5個人規定雙方的第一次見面必須在他們的陪同之下進行。「如果兩個人看過對方的基本資料,覺得可能成為朋友,我們就會根據他們的時間安排雙方見面。當然這次會面必須在校園內,而且要有我們中的一個人陪同。」王博育說,「『戀愛聯盟』是一個不盈利的組織,從根源上更像是一個大學生社團。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所有的同學創造一個嚴肅而且安全的交友平臺。」
至於不少人所質疑的「戀愛聯盟」是不是單純為大學生談戀愛提供便利,王博育等人並不這樣認為。「更多的是擴大眾人的朋友圈子,如果他們能夠走到一起,我們只會是祝福。」王博育說。
發展遇瓶頸期盼支持
隨著報名人數的增加,5個人開始覺得按照舊有模式運作「戀愛聯盟」越來越力不從心。「我們每天從早晨8時至下午6時,都要坐在電腦前通過QQ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同時為郵箱內的個人資料分類。大概忙活了3、4天,我們發現報名的人越來越多,根本忙不過來。」野戰兵說,「正式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考慮創辦一個網站。」
隨著網站的一步步建立,5個人越來越期盼得到外界的支持。「雖然我們中有4個人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但是讓我們單獨建立一個高標準的網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有人來幫我們。」盧志剛說,「因為『戀愛聯盟』只接受大學生報名的,所以我們打算在網站上設立實名制。我們希望可以用學生本人的學號驗證,但是這就需要各個學校的支持。」
有人叫好有人罵娘
對於大學生創辦「唐山戀愛聯盟」一事,記者也採訪了多位在校大學生。大多數人對於能否在其中找到「真愛」報懷疑態度,但是對於這個創意還是非常讚賞。
「我看到傳單時就感覺很新奇,但是不太會考慮報名。」唐山師範學院陳同學說,「大學階段我不會為了結婚等現實因素談戀愛,當然更不想嘗試為了排解寂寞無聊找個人。」
「我覺得在其中能找到朋友,但是談戀愛還是要謹慎些。」唐山學院大三王同學說,「但是我很喜歡他們的點子,而且很佩服他們走出第一步的勇氣。」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3位還一臉稚嫩的年輕人為記者勾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的藍圖。如果拋開「戀愛聯盟」是否可行,大學生對戀愛是否如此看重等等問題,筆者倒是很認同5個大學生的勇氣。
在學生時代,誰的心中都曾有夢想。之所以一些學生成為了校園內叱吒風雲的「明星」,而另一些人成為了默默無聞的「小草」,更多的是因為「明星」能夠邁出第一步,去嘗試著為實現心中的夢想而努力。
借用採訪中盧志剛的一句話,「不管這件事成功與否,我們都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