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越南有一名34歲的媽媽,已經有兩個孩子了,2年前為了避孕,放入了宮內節育器(IUD ),但是2019年下半年她又懷孕了。儘管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夫妻兩還是決定生下這個「意外的禮物」,不過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名男寶寶出生時,手裡竟緊握節育器,醫護人員覺得很神奇,拍了照片。
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唯一一個娘胎裡就有玩具的寶寶」,「同樣是新生兒憑啥他有具?」,」想拒絕本寶寶的到來?你們還嫩了點。」
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是第一次見了,早在2017年,就有報導稱有嬰兒手握節育器出生,不過,經過核實,這確實是媽媽分娩時醫生發現的,但被陪產的朋友放在了嬰兒手中拍照。
醫學上來看,寶寶握環出生,幾乎不可能。不過不管怎麼說,「上環」後仍然懷孕確實有可能,畢竟沒有一種避孕方式100%有效。
01上環,也有意外?
媽媽一代的婦女,依靠宮內節育器避孕的非常多,也有效緩解了「人口」問題,其總體的避孕有效率大約是95%以上。
而帶環出生的寶寶,很可能因為節育器移位導致避孕失敗。比如節育器尺寸選擇不當、宮腔過大過小。
除此之外,如果你還踩了這些坑,那麼避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或者直接無效,類似於「裸」啪。
1、節育器「移位」脫落。節育器型號選擇不當、子宮過大或者有明顯畸形等情況都易導致環移位脫落,一般來說,使用銅 IUD 的脫落率高一些。由於環移位脫落未必有明顯症狀,所以放環後,尤其是剛放環一年內,應該定期複查。
2、節育器超期服役。γ環、V形環、母體樂等的使用年限是5~8年;T型環、含銅宮型環等的使用年限是10年。超期不取,容易導致環溶蝕、斷裂、變形、避孕失敗,甚至嵌頓、異位等後果。
3、節育器本身有失敗概率。各方數據不同,WHO數據顯示含銅節育器和含藥節育器是小於1%。
4、剛放完環後,也應當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性生活,長期來看,如果避孕環放置穩定後,一般不會因日常生活工作影響,但應該定期複查。
02戴套、吃藥,怎麼也中獎了?
至於大家比較接受的安全套避孕法、短效避孕藥避孕法,前者正確使用避孕率可達98%,還可以預防性傳播疾病;後者正確服用避孕率可達99%,還能調節月經周期、治療痛經、痤瘡、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症候群等,都是很靠譜、很值得推薦的避孕方法。
至於總有些意外發生,主要原因是沒有正確用套or正確吃藥,並且這比例並不小。
你的套套用對了嗎?
由於不能堅持正確使用TT而導致避孕失敗的比率較高,高達 (18~21) /100,而這些錯誤有不少人還在犯!
1、沒有全程戴
即使是還沒有射精,前列腺液裡面也有少量的精液,別小看那一滴兩滴,正常男性的1ml精液中至少也含有1500萬-2000萬個精子,多則上億。一兩滴,也足夠讓女性懷孕了。所以什麼「蹭蹭不進去、等下再戴、忍住不射」,都是在玩火,有性接觸就必須要全程戴套。
2、重複使用
不少男性都有「戴反」的經歷,戴反了翻一翻重新戴,難道是想把精子直接送進去嗎?姑娘,衣服可以少買兩件,這錢,真沒必要省。
3、破...破了
不是所有的破裂都是因為太用力,而是可能沒有擠一擠安全套前面的「儲精囊」,氣體不排空,擠擠、壓壓、摩擦,就更容易破了。
你今天吃藥了嗎?
注意!這裡說的是複方短效避孕藥,要天天吃的那種,不是那種事後救急的緊急避孕藥。目前在售的複方短效避孕藥有28片/盒或21片/盒包裝的兩種類型。
長期使用避孕藥,首盒是從月經來潮第一天起服用。21片的是服用一盒後,隔七天服用第二盒。28片的(因為內含空白片)是第一盒服用結束,無需間隔,直接服用第二盒。
如果漏服一片,儘量在24小時內補服,然後按原服用時間服用後續藥物。未及時補服或反覆漏服,很遺憾,受孕的機會就會上升。
安全套避孕法、口服短效避孕藥
宮內節育器、輸精管結紮、輸卵管結紮
皮下埋植避孕劑、長效避孕針等
避孕效果都很靠譜,只要「規範開車」,意外還是很少很少很少的。
至於安全期避孕、體外射精、陰道衝洗法、蹭蹭不射等等五花八門的避孕方法,小編就一句話,對自己負責的人都不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