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作為分娩的其中一種手段,對於因胎位不正等原因不具備順產條件的準媽媽來說,是一種福音,但是在很多人眼裡,剖腹產不就是一刀,很簡單。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剖腹產是個怎樣的過程
手術前剖腹產手術的進行在無其他特殊危急情況下,基本都在37-39周之間,為避免越臨近預產期,自主宮縮增加,等自主陣痛開始的話,會影響剖腹產進行。
到正式開始手術當天,需提前禁食至少8小時,以避免若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不適發生嘔吐,自身因麻醉無法做出反應,可能會導致殘留食物被產婦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難。
進入手術室後,需進行血壓、心跳、胎心測量是否正常,隨後在背後推入麻醉。
當孕婦感覺下肢發熱發麻時,就表明麻醉起效,護士就會將孕婦躺平,全身用消毒布蓋起來,只餘需手術的部位流出空白。
隨後醫生會戴上手術手套、再次消毒、再次確認手術器械都準備就緒。
手術開始先淺淺劃開肚皮表層,在整個開刀取寶寶時間大概只需20分鐘不到,但整個過程都需要時刻準備止血紗布進行止血,保持切口清晰。
從皮膚——皮下組織——前鞘,這3層為腹壁部位;
腹膜一層;
漿膜層——宮肌肉全層,這2層為子宮切口部位。
若產婦比較胖,則還需切開脂肪層,在當7層切開後,就能看到寶寶的頭了,這時候為了更好將寶寶取出,醫生會稍微進行人為拉扯切口,以更好配合寶寶的頭伸出,在寶寶頭出來後,醫生會在產婦肚子上輕輕一按,隨後寶寶整個身體都會溜出來。
取出寶寶後寶寶取出後會有專門的醫生進行清洗整理,而產婦這邊則手術繼續,首先將胎盤取出,最後對傷口進行縫合。
縫合也需要縫7層,從內向外,手術線用的是可吸收的線,這樣可以在術後無需再拆線,不用再次受罪。
整個縫合過程大概需要1小時左右,是比較費勁又費事的精細活,能直接影響之後恢復是否順利,縫合完後會用紗布將傷口蓋住,避免感染,到此剖腹產手術就結束了。
剖腹產後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術後6小時需禁食,或者在排氣後才能進食,基本情況下術後6小時若未排氣,可喝點溫水,或者白蘿蔔湯幫助排氣,排氣後可進食易消化又不產氣的食物,從流質食物開始嘗試慢慢到半流質,軟質,固體食物。
運動方面產後24小時內儘量少動,24小時候後若恢復良好應嘗試翻身、坐起、慢慢下床等,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腸黏連,同時活動幅度不宜過大,以免使傷口震蕩疼痛,影響恢復。
排便方面基本在術後第二天,醫生會將尿管拔出讓產婦自行排便排尿,以達到自然衝洗尿路的目的,為讓傷口更好恢復,排便時不宜過分用力。
惡露方面產後惡露是觀察產後恢復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外在表現,在產後初期,惡露量會比較大,但若出血量過多,比如2小時內衛生棉就溼透,需告知醫生引起警惕。
正常情況下,惡露從鮮紅到淡黃需要10天左右,從淡黃到白色需2周左右,4-6周左右惡露就會結束,若超過4周還有鮮紅惡露,或42天後惡露依舊未結束,應及時告知醫生,以檢查子宮是否恢復良好,是否依舊還有胎盤殘留等問題。
清潔方面產後不應洗澡,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儘量採取擦浴而非淋浴或坐浴,每日需清洗下身。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多平臺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產,懂點育兒,更愛研究兒童心理——孕育、帶娃是當家長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