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成為UCLA大學教授!不拍拖、不打遊戲、 不看電視.....

2021-02-19 美國本科留學

 

大家18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應該處於馬上高中畢業,即將步入大學的人生階段。心中有著各種奇怪的猜想,內心充滿了期待,感覺自己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然而,下面這位男生和我們有點不太一樣...雖然都是十八歲,雖然都在大學裡,但是我們的身份是學生,而他18歲已經是UCLA的教授了。

這個男生名叫沈詩鈞,來自中國香港。今年18歲的他已經博士畢業,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助理教授...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他的傳奇從他小時候就開始了...

9歲成最年輕大學生

「我不喜歡別人叫我神童,這是抹殺了我的努力。」 —沈詩鈞 

沈詩鈞在英國高考考取2A1B佳績

2007年,沈詩鈞在英國考畢會考及高考共約四十門試卷。高考數學及進階數學均考獲A級, 統計學B級, 另於最艱深的高級拓展考試數學卷中獲良,並以這些成績,向香港的幾所知名大學申請入學。

隨後,香港浸會大學宣布錄取他為數學系學生。由於他在9歲入大學,因此有「神童」的稱號。

2011年,他13歲的年紀提早完成數學理學士和數學哲學碩士雙學位課程,以二等高級榮譽畢業。

同年,他前往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以訪問學士身份做研究,並且攻讀博士學位,2017年,沈詩鈞已完成博士學位。

為什麼選擇去美國?沈詩鈞父親沉振雄解釋,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有不少從事數學研究人才,而且沈詩鈞看過兩名教授的研究文獻,認為與自己感興趣的函數分析內容相近。於是決定,與沈詩鈞赴美,自己逗留3個月就會回港,讓兒子獨立生活。

在此之前,父親沈振雄一直是沉詩鈞生活上的導師,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沉迷的泛函研究上。沈詩鈞自己也說自己在做家務是弱項,離港前接受特訓,並學識煎魚、煮牛扒、豬柳、飯面及麥皮,希望到美國後不用餐餐挨飯盒。

喜歡教書,仍想做數學研究

沈詩鈞在ucla的頁面

博士畢業之後,18歲的他在名牌大學UCLA數學系擔任客席助理教授,研究範圍為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他說由於自己年紀小,通常在第一堂課,學生都會疑惑這是他們老師?但隨著時間過去,他們都慢慢習慣。

學術方面,沈詩鈞亦十分滿意。「我仍非常享受做數學研究。」沈詩鈞很喜歡教書,尤其是小班教學。「目前為止,我只教過30-40人的課堂,這是一個很理想的人數。我知道UCLA有很多課堂有200個學生,我自己就不太喜歡教這種班。」

沈詩鈞兒時做講師的夢想現在看似已經實現,但是沈詩鈞回應表示:「我覺得部分實現了,但不完全是。我現在的職位只是一個3年期工作,我還未知道合約結束後會做什麼。」

沈詩鈞已經在美國呆了四年沒有回香港了,他自己也沒有決定合約期滿後自己是否回港?

但他很享受美國生活,又指不論是現所在的洛杉磯,還是之前任訪問學人的德克薩斯州大學城都同樣喜歡。「洛杉磯(環境)與香港較相似,天氣亦很好。而大學城則比較鄉村,夏天亦非常熱,我想可能有40度,但冬天仍會下一點雪。」

沈爸爸教育方法

沈怡謀

其實不止沈詩鈞,哥哥沈怡謀亦是尖子生,14歲時已入讀牛津大學攻讀數學科,並以一級榮譽畢業;2002年獲得香港大學電子商貿及網際網路工程學碩士,現正攻讀博士學位。

那麼沈爸爸到底有著一套怎樣的教育方法呢?

他們的父親表示,要讓孩子遠離電視,看也只是看新聞,不打遊戲,不上網,最多的時間就是看書。

沈爸爸會每天抽出1小時為其他演講《三國演義》故事,從中講道理:解決歷史及做人。

《三國演義》中不同性格的人,就討論後,希望兒子就工作上遇到這類人知道怎樣相處,希望兒子學會審時度勢。

沈詩鈞喜歡書中所有謀士,諸葛亮是他的最愛。

長期與書為伴,這也導致沈詩鈞在社交方面有欠缺。對於同齡人都愛的唱K,看電影,打麻將,打遊戲這些事他都瞧不上,也都跟他玩不到一起去了...他直言自己的好朋友是數名內地生。

他在去年開學接受訪問時,曾批判現在的大學生只知道拍拖與打遊戲,覺得太幼稚,這引來不少網民及大學生的不滿,但是他的回應是自己思想成熟。

有人認為沈詩鈞過早喪失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說,

「如果有第二次機會,我仍會走同一條路,我不後悔。」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不論自己選擇了哪一條路,只要確定這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以後的日子裡自己可以過得開心,不會後悔就好

推薦閱讀

免費領取 | 全套牛津書蟲系列1-6級(共91本) 回復 書蟲 

2017年夏校(Summer School)介紹 回復 夏校

美國120所大學中文介紹,回復 120

查看你的dream school簡介,回復大學的中文名稱

2017出國留學考試時間匯總(SAT/ACT/TOEFL/AP)回復時間

2017年託福考試考點大全,回復 考點 

10G寒假學習大禮包!託福備考經驗、名校文書、財經雜誌、TED,美劇小說,一次全部Get到! 回復 寒假大禮包

長按關注,獲取美國留學最新權威信息

 

 對託福、SAT、ACT考試和留學申請有任何問題,點擊↙↙閱讀原文↙↙專業老師免費在線答疑

相關焦點

  • 18歲香港神童成為UCLA大學教授!不拍拖、不打遊戲、 不看電視.....
    大家18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應該處於馬上高中畢業,即將步入大學的人生階段。
  • 看看別人的18歲:博士畢業、在UCLA擔任助理教授
    十八歲的時候在幹啥,相信不少小夥伴和有才君剛從高考的戰爭中爬出來,開始期待已久大學生活。同樣是十八歲,同樣是在大學,不同的是你我的身份是學生,而下面這位男生已經是知名大學的助理教授了。他是沈詩鈞,來自中國香港。今年18歲的他已經博士畢業,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助理教授...
  • 18歲UCLA大學教授:請不要叫我「天才」
    大家18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應該處於馬上高中畢業,即將步入大學的人生階段。心中有著各種奇怪的猜想,內心充滿了期待,感覺自己的人生才剛剛起步。然而,下面這位男生和我們有點不太一樣...雖然都是十八歲,雖然都在大學裡,但是我們的身份是學生,而人家卻已經成為教授了...這個男生名叫沈詩鈞,來自中國香港。
  • 18歲華裔神童成美國名校教授 而我的18歲在幹啥...
    18歲的時候你在幹啥?嗯,大概還處在中二病的時期,然而18歲的時候,沈詩鈞已經成了UCLA(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只能說,人和人的差距咋這麼大呢?早在2007年的時候沈詩鈞就被香港浸會大學錄取為數學系學生。而當時他才9歲,因此有「神童」的稱號。
  • 號稱神童的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後,在美國當教授
    大多數人在9歲的時候應該都在上小學二、三年級,而18歲的時候正從高中邁入大學,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9歲和18歲和普通人完全不同。9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大學生活,18歲的他更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這個人就是神童沈詩鈞。
  • UCLA教授遭到舉報後被停課!原因竟是不同意學生主張的「考試放水」
    一位UCLA的教授,因為拒絕學生放寬期末考試的要求,被學校停課,甚至面臨被開除的風險。而之後的美國網絡社會,挺教授派和反教授派一分為二,甚至雙方各自拉幫結派。一封回信引發的鬧劇Gordon Klein,今年64歲,是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的一名會計學教授。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自從電子產品出現之後,很多家長發現不管怎麼哄都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把手機遞過去、電視打開,孩子立刻就安靜了,自此「電視帶娃」成為新型育兒方式。所以總是能看到很多還不到3歲的孩子,趴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看動畫片,玩手機。甚至有的孩子還沒到1歲,就已經知道抓電視、手機玩了。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自從電子產品出現之後,很多家長發現不管怎麼哄都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把手機遞過去、電視打開,孩子立刻就安靜了,自此「電視帶娃」成為新型育兒方式。所以總是能看到很多還不到3歲的孩子,趴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看動畫片,玩手機。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專注力差距巨大
    你平時會把孩子交給電視這個「保姆」,換得片刻安寧嗎?建議你停下來!如果你的孩子,小學時候坐不住板凳,上課搞小動作;初中沉迷網絡難以自拔,不愛學習,多半與看電視有關。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智力,而在專注力!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巨大
    ,為什麼西方國家卻對孩子看電視視如魔鬼?在2013年,日本東北大學的神經科研究小組發表了「針對5~18歲青少年每天看電視的時長」的研究結果:兒童的語言智商,隨著他們看電視時間的增加,成比例地下降。一項針對0到3歲兒童看電視的研究也表明:如果只把孩子放在一個開著電視的環境裡(即使孩子不看電視),孩子就會有智力發育遲緩的症狀(如頻繁更換玩具、遊戲方法越來越簡單、提前結束遊戲、遊戲時不能集中精力等)。
  • 為什麼不看春晚,卻要打遊戲?
    既然是團聚,就要有點兒事情做,以前是一起包餃子、一起看春晚,但這些好像都是老黃曆了,大家聚到一起好像除了聊天沒什麼玩的了。今天給你介紹的就是遊戲。千萬不要拒絕遊戲,拒絕遊戲,你就拒絕了未來。我的一位北京的同事是90後,他說他每逢假期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就是聚到一位同學家裡玩《王者榮耀》,在廝殺中一起交流戰術。
  • 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尤其是7歲後相差很大
    即使每天給孩子看60分鐘的電視,孩子日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風險將會增加到10%左右。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孩子在3歲前,尤其是2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包括電視、手機、電腦、iPad等等;2歲以上的孩子,接觸視頻類產品也不得超過120分鐘。
  • 耶魯大學研究表明:「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現在有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所以總是能看到不到3歲的孩子,趴在床上、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孩子哭鬧不聽話,用玩具哄,各種手段都不聽,但是只要你把手機遞過去,立馬就安靜了。所以,就形成了電視帶孩子的新方式。這麼小的孩子就養成看電視,玩遊戲的習慣。
  • 李玫瑾提醒:「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雖說12歲之前不看電視有些不可能,但家長能做到的是儘可能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李玫瑾提醒你: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長大後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科學家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是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組是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之後讓兩組孩子畫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 孩子3歲前到底該不該看電視?李玫瑾坦言:看與不看,差別很明顯
    這一點甚至影響到了孩子們,他們也開始學著用手機打遊戲,看視頻,要麼就是一直看電視,要知道3歲左右的寶寶,最容易痴迷電視,一旦讓他們在這個年齡養成看電視的習慣,對以後的人生影響也會很大。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坦言:3歲之前,看與不看電視,差別很明顯。
  • 孩子3歲前,看不看電視有什麼影響?專家:7歲後注意力差距明顯
    現在很小的孩子都是電視迷、手機迷、平板迷、學習機迷。老人帶孩子,有的是為了讓孩子不吵不鬧,自己能夠多做一些家務,就讓孩子看電視或者是其他電子產品,孩子老老實實坐著,不用擔心到處跑,會非常省心。年輕人帶孩子,有的也是為了讓孩子利用電子產品學習更多知識,就給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學習類節目,結果有的孩子眼睛都近視了。
  • 清華最小博士生18歲,更有90後成為教授,博導,你怎麼看
    清華大學最小博士生僅18歲在新生中,有一個18歲的博士受到人們關注。按照一個人正常的求學歷程,一般是這樣的18歲高中畢業,然後是本科四年,碩士三年,博士兩年。開始上博士至少應該是25歲了。但是人家18歲就開始博士生涯,而且還是我國最頂級學府的博士生。怎能不讓人心生羨慕。
  • 他18歲已念完博士 在美國名校擔任助理教授,你18歲在幹嘛
    你18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大多數人都應該處於馬上高中畢業,即將步入大學的人生階段。然而,這位男生有點不一樣,沈詩鈞來自香港,今年18歲的他已經博士畢業,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助理教授。
  • 施冬健教授:不打不罵,還怎麼教育孩子?其實,百年前就有辦法
    我是施冬健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兩項工作:教育研究和諮詢、執教985大學MBA/EMBA,育兒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成功與幸福的基石,也關乎父母自身的幸福。學習成績不理想、遊戲成癮、性格孤僻、事業有成但家庭不幸福...... 成長中的麻煩和痛苦,幾乎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
  • 寶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啥差別?哈佛研究表明:差距巨大
    寶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啥差別?電視作為當今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有時候,孩子們會坐著看幾個小時,除非父母非常嚴厲制止他們,否則他們絕不會停止看電視的行為。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們把100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聽白雪公主的童話,另一組看白雪公主的電視節目。然後讓他們畫出他們想像當中的白雪公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