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建中新書《海鮮的文化料理》。 |
張忌小說《南貨店》 |
張海華新書《詩經飛鳥》的目錄採用三折頁設計。 |
書展,是愛書人的園地,也是作家們的舞臺。這些年,在寧波乃至浙江書展上,活躍著一批寧波本土作家,藉由書展的平臺,與廣大讀者見面。
這支隊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漸次成為一支「寧波作家軍」。他們中,有堅持純文學寫作的作家,比如今年將攜新作《南貨店》亮相的寧海作家張忌;也有類型文學寫作者,比如憑藉改編劇《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大火的紫金陳。伴隨著有關書籍的出版,寧波還湧現出幾位獨特的博物、美食作家,在讀者中也取得非常好的反響。
第六屆浙江書展到來之際,記者採訪了其中的幾位,聽聽他們的書展故事,「劇透」即將登場的精彩。
「書展就像自己的節日」
張忌的《南貨店》是今年書展純文學領域的一部重磅作品。紫檀的算盤、象牙的秤、熱騰騰的豆漿、噴噴香的油豆腐……《南貨店》裡,有個煙火味十足的人間。
這部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供銷社故事的小說,首發於《收穫》長篇專號2020年春卷,後推出單行本,足可見業內對它的肯定。
「寧波有區別於其他地方的飲食和風俗,也正是這種區別,形成了寧波人特有的生活習性。對我來說,這種飲食風俗的東西,塑造了我的寫作,它就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在我的小說裡。」張忌接受採訪時表示,《南貨店》便是這樣一個作品,它描寫了許多跟寧波有關的東西,如腔調、食物,甚至寧波人做生意的方式。「相信寧波人看了《南貨店》,一定會勾起許多記憶。」
這是張忌第一次帶作品參加浙江書展。「我覺得書展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非常有好處。當我們提起寧波,不會只想到甬商、做生意,書展這個平臺,能強化城市與文化之間的聯繫。」
寧波市作協副主席雷默雖沒有帶新書參展,但他可以算是看著書展「長大」的一位代表。「書展對作家來說就像自己的節日,辦一兩屆可能看不出,可它持續到五六年、十幾年,一定會對城市的文化氛圍和品位有實際的推動。」雷默提到了上海書展,他說,新書發布會上大咖的亮相、論壇講座中觀點的交鋒,堪稱文學盛宴。「記得有一年夏天天氣很熱,書迷在太陽底下排起長龍就為買一本原版書籍,這就是書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也是浙江書展學習借鑑的方向。」
紫金陳將現身書展
11月7日12點45分,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有一場紫金陳、蜘蛛、鬼叔讀者見面會。「純文學以外,寧波還活躍著一批類型文學作家,這些年越來越受到關注。」雷默說,比如阿耐,比如今年大火的紫金陳。
「我從不認為類型文學低人一等。」雷默說,日本有「芥川文學獎」和「直木文學獎」,前者頒給純文學,後者頒給類型文學、大眾文學,兩者同時設立,從未有高下之分。
紫金陳,本名陳徐,象山石浦人,今年35歲,畢業於浙江大學。寧波作協是在2017年左右「發現」紫金陳的,請他擔任了寧波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今年,根據他的推理小說《壞小孩》改編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刷屏後3個月,又一部根據他的原著《長夜難明》改編的懸疑推理網劇《沉默的真相》來襲,上線後口碑甚至超過前者,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兩部劇集的走紅不僅使國產懸疑推理題材受到關注,也使紫金陳被稱為「中國的東野圭吾」。
紫金陳曾在公開亮相時表示,寧波的文學創作環境很好,圈中好友也都很低調,大家雖不常見面,但常常會在微信群裡交流各自近期的創作心得。他很關心寧波新一代網絡作家的生存環境,希望寧波能早日出臺政策,留住更多有潛力的年輕網絡寫手。
據了解,今年9月28日,我市第四屆於梨華青年文學獎大獎也頒給了紫金陳。「我們應當大力鼓勵類型文學的健康發展,這本身就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雷默說。
書展上的「博物」作家
有意思的是,近幾年伴隨著一些書籍的出版及其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寧波還出現了好幾位「博物」作家,比如張海華、柴隆、樂建中。
2017年,野生鳥類攝影愛好者張海華的處女作《雲中的風鈴:寧波野鳥傳奇》在寧波書展上發布,成為我市第一本全面介紹本地鳥類的書籍;2018年,以夜探大自然為主題的《夜遇記》在當年的寧波書展上發布。由於類似題材的書以前在寧波從未出現過,一下子喚起了市民對寧波鄉土博物與自然的興趣,也讓張海華收穫了大量讀者。
今年書展,張海華將帶來他的新書《詩經飛鳥》。「我是從2016年開始動念頭的。」張海華透露,據他統計,「《詩經》中明確提到鳥兒的地方達80處左右,合併重複項,實際提到的鳥兒至少30多種。」
為寫這本書,張海華先後花了3年半時間,讀書、寫作、野外拍攝,直到2019年10月底,才把書稿交給了寧波出版社。「我的目的並不是寫一本學術著作,而是希望能儘量以生動、簡潔的語言講清楚詩中的鳥,適當穿插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野外觀鳥故事,在博物學與古典詩歌之間架上一座小橋。」《詩經飛鳥》經過了一年的精心設計、製作、微調,終於即將面世,「我希望它能夠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愛上自然,愛上《詩經》。」張海華說。
除此之外,今年書展還有一本廣義「博物」書籍《海鮮的文化料理》也將首發。這本書由我市媒體人樂建中撰寫,明面上以海鮮為主角,其實人文理念才是核心。樂建中在介紹寫作過程時說,四年前,他花一年時間瀏覽了四卷本的《辭源》,接觸到很多有趣的「冷知識」。「《海鮮的文化料理》即以《辭源》裡的詞條為索引,外加翻了幾十本古人的筆記小說,大海撈針般尋找與海鮮有關的文章記載,其間很揪心,成文以後又覺得很快樂。」
樂建中的文字通俗有趣,甚至帶有一點「冷幽默」,可讀性強。「我把所引用的資料都細細地研究了一遍,理解透了,這樣才能以文人式的相對雅致的筆法,呈現歷史上與海鮮文化相關的故事及其所隱含的人文理念的真相。」樂建中說。
而以《寧波老味道》出名的柴隆,今年將與林琳、來其一起帶來一場「浙江有意思」系列叢書分享會。「浙江書展落戶寧波無疑是件好事,對城市來說是很振奮人心的一件事。同時,希望書展升格之後能有更廣意義上的延伸,在『開風氣』方面有更多作為。」柴隆表示。
記者 顧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