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在古代文人真摯的筆下,縱然相隔千百年的時空,我們依然能夠體會那千迴百轉的愛與相思。但這些傳唱千古的相思古詩詞,絕不僅限於男女,不僅限於纏綿悱惻的愛情。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便抒發了他對友人的深情眷懷。
再如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亦曾寫過一首《長相思·山一程》,抒發了將士在外對故鄉的綿長思念。對於納蘭性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的納蘭性德,現存348首詞作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長相思·山一程》便是納蘭性德的一首代表作。
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82年,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並祭告奉天祖陵,詞人納蘭性德隨從告祭。當康熙帝一行出山海關來到關外時,風雪交加的苦寒天氣,讓納蘭性德不禁產生了對家的思念之情,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當然,對家產生思念之情的人不止他一個,還有那「夜深千帳燈」,一同出塞的萬千將士們。
《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首先,詞的開篇「山一程,水一程」,即跋山涉水走過了一程又一程。雖然這兩句詞看上去很簡潔,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它不僅寫出了納蘭性德一行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同時也告知了人們一程又一程,離家便愈來愈遠,相思之情也就愈來愈濃。至於緊接著的「身向榆關那畔行」,便是點明了納蘭性德此次遠行的目的地,即向著山海關的另一邊進發。
榆(yú)關,即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關外。然後,我們來看「夜深千帳燈」這一句。正常來說,經過白天長途跋涉,到了夜晚自然要搭起帳篷就地休息。然而納蘭性德的目光所及之處,卻是夜深了,「千帳」內依然燈光熠熠。至於為何「夜深千帳燈」,詞人從自己對家的濃濃相思之情,便推想到了萬千將士們共同的對家的相思之情。
而眼下詞人和將士們所處的環境又是那樣的惡劣,即「風一更,雪一更」,荒寒的關外,暴風雪是徹夜未停。所以即便將士們想要在夢境中與家人團聚,也很難有一個安心做夢的環境,這自然也就是「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了。即惡劣的暴風雪天氣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於是便更加想念沒有風雪聲的故鄉了。
其實不論納蘭性德遠赴關外,還是普通人的天涯羈旅,都有「山一程,水一程」的辛苦,都有「夜深千帳燈」這般思念故鄉、夢回故鄉的情境。所以納蘭性德這首以自己親身生活經歷為樣本,所抒發的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濃濃相思之情,很容易就引起人的共鳴,可謂句句感人肺腑。總的來說,《長相思·山一程》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